彭渭榮 李冰
在新高考背景下,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生涯規劃教育潮。生涯規劃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的教育,是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做好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在中考、高考前做出合理的生涯抉擇,需要從小培養學生的生涯意識。小學階段以廣泛培養學生興趣為主,高中階段以輔助學生生涯抉擇為主,而最重要的生涯意識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及對理想職業的了解與探索,應該在初中階段完成。
一、學情分析
為了了解我校七年級學生生涯意識發展水平,2019年3月對七年級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校七年級學生在“自我意識”“生涯準備”兩個維度平均分低于參考值,總體生涯意識發展水平偏低。其中七年D班在三個維度分數均顯著低于其它班級,且學業成績不佳。基于以上原因分析,為了調整學生心理狀態,激發學習動力,本校在七年級開設了一系列生涯教育課程及相關活動,特以七年D班為試點,開展了“年輕就要勇敢聘”模擬招聘會活動。希望通過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引領學生自主培養自己,也希望通過生涯教育活動轉化薄弱班級,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實現“立德樹人成功與人”的教育理想。本案例以成功轉化薄弱班級的模擬招聘會活動為例,具體過程及成果如下。
二、活動過程
活動旨在指導學生在 “設計理想簡歷”和“模擬面試”環節中感受理想中的自己,比如理想的學歷、能力、工作經歷等,推導出自己努力的方向與路徑,明晰現階段的奮斗目標。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指導教師僅負責過程把控與相關培訓,活動組織、策劃、場地布置、道具籌備、攝影等均由學生完成。具體流程如下:
1.成立生涯規劃小組,制定活動方案。經選拔,成立教師生涯規劃小組,校德育副主任任組長,四位學科代表教師為成員。小組經過多次討論,基于七年D 班的現狀分析,設計開展模擬招聘會,制定相應活動方案。
2.制定活動項目進度表。
3.學生選報崗位,定崗定員。本次活動有三個崗位供學生選報,分別是“面試官”、“活動設計師”和“應聘者”。
4.選拔“活動設計師”與“面試官”。“活動設計師”的崗位職責是負責整場活動設計,包括前期活動地點選擇、活動場地設計、場地布置及活動組織等。競聘方式為學生自愿報名、臺前演講,學生投票。“面試官”由學生自愿報名,指導教師根據崗位需求進行面試。面試既為了選拔,也希望引導學生體驗面試過程,提升自身能力。
5.分別開展面試官培訓與簡歷制作指導。根據教師分工,分別開展面試官培訓和應聘者培訓,旨在創設真實情景,激發學生深度體驗,促進活動效果達成。
6.活動場地設計與布置。活動場地的選取、設計、布置、宣傳、組織等均由“活動設計師”團隊共同商討完成。
7.活動道具籌備。引導學生啟動想象力、創造力的同時,注重環保、節約,將教育滲透到活動的每個細節中。
8.正式開展活動。整場活動均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學生在體驗中成長,教師通過觀察啟迪學生,引導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9.活動總結與分享。學生通過活動體驗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清晰目標的同時,更明白現在為什么要學習、應該怎樣學習、如何努力。
三、活動反思及經驗提煉
從學業成績、測試結果、任課教師及家長反饋、學生表現可以看出,七年D班開展生涯教育課程以來,該班在班風、學風、學習態度及學習動力上有了很大進步。愛德溫·洛克(Edwin A. Locke)于1967年首次提出“目標設定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這種使需要轉化為動機,再由動機支配行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就是目標激勵。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將追求目標的需要轉化為學習動機、向上向好的內在動力,激勵學生不斷完善自己,自主規劃自己,自主培養自己的教育。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