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水
安溪縣第十九小學因地處山靈水秀的午峰山下,仰望午峰,有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之意,故提煉出學校的辦學發展主題——“卓雅教育”。“卓”就是卓越、卓爾不群的意思,是一種內在素質;“雅”就是典雅、儒雅,是一種外在表現。具體來說,內強素質是要提高學校師生的內在素質,主要體現在道德、知識、心理、能力等四個方面;外立形象是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提升全校師生的修養,做到溫文爾雅、落落大方。卓雅教育追求的是教師“業卓止雅”,學生“識卓行雅”。
一、精心打造育人文化,推動學校教育發展
學校重視創設卓雅環境文化,提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重,人文氣息和積極向上的氛圍相融,讓校園成為培育卓雅學子的精神家園。
1. 制度文化立校規。學校重視制度管理的人文意蘊,編寫了《卓雅之星成長冊》等,讓塑造業卓止雅的教師和識卓行雅的學生有章可循。
2. 精神文化啟智慧。學校為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新時代教育理念,自主編寫了校本教材《成語成人》《午寫練習冊》《我愛剪紙》,提升文明校園的內涵,打造典雅的班級文化。
3. 環境文化冶情操。校園環境是承載卓雅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學校全面詮釋“卓雅”二字內涵,大力建設廊壁文化,做到環境會說話,墻壁能育人。精心規劃環境綠化和校園文化布置的空間,力爭做到班班有特色、室室有內涵……讓校園的一草一木皆能更好地詮釋卓雅文化。
二、積極構建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緊扣辦學主張與特色,構建多元融合的校本課程體系,在平時教學中重視開展卓雅系列特色教育,使課堂成為培育識卓行雅學子的有效陣地。
(一)開設主題鮮明的卓雅德育課程
1. 構建養成教育課程體系。學校加強養成教育,編印了《第十九小學一日常規手冊》,形成周評、月評、期評、年評的評比模式,促進文明行為的養成,培養向善的卓雅少年。
2. 開展“卓雅之星”評選活動。學校為了促進學生終身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制定了《卓雅少年核心素養指標體系》,每個月都開展不同類型的“卓雅之星”評選活動,構建評價體系,形成爭星的濃厚氛圍,培養積極向上的卓雅少年。
3. 創建特色德育活動。德育工作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靈魂,學校創建了系列德育特色活動:一是建立“五支隊伍”,如“值日標兵隊”“卓雅之聲廣播隊”等,讓學生自主管理。二是開展主題德育活動。以法定節日和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主題鮮明的活動,如“我們的節日——春節”“向國旗敬禮”等德育課程。三是根據時間節點,開展系列活動。
4. 構建“卓雅教育”的“四個最”抓手。把“四個最”(最優形象干干凈、最雅行為排排隊、最美品質靜悄悄、最佳氣質微微笑)作為“卓雅教育”的日常教學常規常抓不懈,讓學生平時的雅行更加具體化、校本化。
(二)開設豐富多彩的卓雅課堂教學
1. 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要求全體教師共同創設“以生為本,快樂學習”“培育心智,個性發展”“合作互動,師生共進”的卓雅課堂。
2. 構建多彩的卓雅課程體系。學校成立了書法、繪畫與手工、合唱、剪紙等20多個社團,從人文、科學、體育、藝術四個維度完善并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
(1)以讀寫為載體系列課程。
①翰墨飄香,養卓雅之性。學校編寫了《午寫教程》書法校本教材,與成語校本相結合,堅持每日一字訓練,讓學生既訓練書寫,又積累成語。
②經典誦讀,塑卓雅之氣。學校利用縣教育局組織編印的各年級古詩詞誦讀名篇和學校推薦的優秀經典詩文等,采用有聲誦讀與有形誦讀相結合的方式,早讀前由廣播系統播放古詩詞音頻,學生置身其中,誦讀其中。開展“古詩詞誦讀考級”活動,讓兒童領略經典魅力,養成高尚德性。
③成語悅讀,陶卓雅之情。學校編印的校本課程《成語成人》,現已每周開設,并以年段為單位舉行成語素養比賽,以比促讀,開展講成語故事比賽,通過對成語故事的閱讀,讓學生了解中華歷史文化。
④班班共讀,成卓雅之識。學校深入開展閱讀狀況的調研,制訂卓識班班月共讀一本書活動方案:為每個學生購買一本書和印制一本閱讀記錄卡;月初啟動月底考查;擠足讀書時間,確保讀書實效,課前5分鐘共讀、睡前15分鐘放松讀、午間20分鐘靜校閱讀;力抓閱讀考級,永葆閱讀熱情;最美閱讀者評選。
(2)以藝術為載體的系列課程。一是琢卓雅之技。借助剪紙、開關板畫、國畫等社團活動,學生學習一系列傳統藝術,在學習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卓雅的性情,豐富課余生活。二是育卓雅之趣。以陶笛、合唱、校園樂隊等活動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與表現力,為學生音樂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3)以益智為載體,開設“智之趣”系列課程。開設奧數、思維導圖等課程,通過日常訓練,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以健身類為載體,形成“體之健”系列課程。每天開展陽光體育活動,以籃球、花樣跳繩等社團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健康成長。
三、努力搭建成長平臺,成就“最好”教師
優化師資是打造“卓雅教育”的關鍵。只有業卓止雅的教師,方能培養出識卓行雅的學生。
1. 搭建平臺為教師的主動成長添翼。我校重視學科教研組合作文化建設,建立具有特色的校本培訓機制。每學年為教師推薦一本教育專著,開展教師微講壇等活動。建立了立體多元的校本教研網絡,將特色課、優質課以校長推薦課、一師一優課等形式在校內推廣,供大家借鑒,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2. 發揮名師團隊的引領作用。每年都開展“卓雅教師”評選活動,組建并不斷完善三個“雙培養工作室”,為教師搭建教育思想與實踐的交流、學習平臺,進一步發揮了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3. 激勵和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成立“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開展一系列活動,讓青年教師有展示才華的舞臺。對青年教師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鼓勵創先爭優,開展“最美教師”的評選活動和“夸夸心目中的好教師”分享會,努力喚起教師實現其生命價值的需要。
做最好的自己是“卓雅教育”的最高追求,評價最好的自己是相對的,追求最好的自己是永恒的。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我們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九小學 責任編輯:林彥 劉貞輝)
微言
想象是思維活動的翅膀,學生的想象力就像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寶庫,只要教師善于從這座寶庫中挖掘想象的珍寶,發展學生思維,就會對古詩教學的有效性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福建省福州市錢塘小學屏北分校 黃艷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