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吁佳 楊菊蓮 嵇云霞



摘要:目的 探討艾灸聯合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對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84例臨床收治的肺癌化療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2例。對照組采取腫瘤專科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等中醫護理措施,持續觀察6周。比較2組癌因性疲乏、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2組肺癌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癌因性疲乏程度低于對照組,FACT-L評分及患者滿意度為(113.29±7.04)分、92.86%,高于對照組的(101.73±7.18)分、7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艾灸聯合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能夠減輕肺癌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提升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肺癌化療;艾灸;耳穴壓豆;穴位貼敷;癌因性疲乏;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06-0087-03
肺癌發病率高,死亡率增長最快,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1]。化療是肺癌患者重要的治療方法,在延長生存期中至關重要。但肺癌化療在殺滅癌細胞時會造成正常組織細胞損傷,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引起或加重癌因性疲乏,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護理需求較高。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是中醫常用護理技術,可經穴位刺激發揮調理作用,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在肺癌化療患者中采取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聯合干預,旨在探討其對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質量的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84例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肺癌化療患者,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2例。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內科學》[2]肺癌診斷標準;生存期>3個月。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疾病者;合并皮膚疾病者;對研究涉及藥物不耐受者;拒絕參與或中途突出研究者。觀察組17例女,25例男;年齡39~75歲;平均年齡(57.93±6.77)歲;腫瘤分期:4例Ⅰ期,11例Ⅱ期,18例Ⅲ期,9例Ⅳ期。對照組16例女,26例男性;年齡40~73歲;平均年齡(57.62±6.94)歲;腫瘤分期:5例Ⅰ期,10例Ⅱ期,17例Ⅲ期,10例Ⅳ期。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腫瘤專科護理,包括化療通路維護、服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營養支持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聯合干預:(1)艾灸。選擇神闕穴、肺俞穴、中脘穴,常規消毒后,將艾條點燃,距離穴位正上方2~3 cm,灸至局部出現紅暈、灼熱,微有痛感,每周連續艾灸5 d。(2)耳穴壓豆。選擇耳廓區肺、心、神門、交感和皮質下,酒精消毒,于各穴處膠布固定王不留行籽,每穴按壓2 min,出現麻、脹、酸感為宜,每天按壓3~6次,2 d更換1次膠布,雙耳交替進行。(3)穴位貼敷。選擇神闕、肺俞、中脘為主穴,腹瀉者加關元,失眠者加心俞、合谷、涌泉,惡心嘔吐者加合谷、內關、足三里,以姜汁調和吳茱萸粉,制成1 cm大小圓餅,于上述穴位處貼敷,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持續4~6 h,1次/d,每周連續貼敷5 d。2組均持續觀察6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癌因性疲乏、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
1.4 療效標準 (1)采用Piper疲乏修訂量表(PFS-R)[3],共計22項,包括精神、情緒、生理、社交、記憶、學習活動或工作等,采用0~10分量化評估,疲乏程度分為無(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2)應用肺癌生存質量測定量表(FACT-L)[4],共計36項,5個維度(情感、肺癌附加癥狀、生理、功能和社會/家庭),運用5級評分(0~4分),評分高則生活質量高。(3)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5],共計19項,采用5級評分(1~5分),評分范圍19~95分,分為不滿意(19~57分)、滿意(58~76分)、非常滿意(≥77分)。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x2±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癌因性疲乏程度比較 觀察組癌因性疲乏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2組FACT-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ACT-L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2組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癌因性疲乏是肺癌常見癥狀,與腫瘤侵襲及治療相關。研究發現,肺癌化療導致的不良反應是引起或加重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且疲乏程度越重則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越低[6]。肺癌化療不良反應多種多樣,不同患者具體表現不同,常規腫瘤專科護理相對標準化,難以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影響護理干預效果。
中醫認為肺癌是因正氣內虛,邪毒侵犯,致痰濁內聚,氣血運動不暢,蘊結于肺而致病,肺癌化療藥毒又滯留于體內,耗傷精氣,致肺脾虛損,胃失和降,氣血生化不足,導致多種不良反應[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癌因性疲乏程度低于對照組,FACT-L評分和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在肺癌化療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均屬于中醫穴位調理護理,主要以中醫經絡學、辨證理論為指導,根據疾病類型、臨床表現等采取相應的腧穴進行刺激,以達到調理臟腑功能、理氣活血、舒筋活絡、扶正祛邪、維護健康的目的。神闕屬任脈,為五臟六腑之本,具有安和五臟、健脾養胃之功效;肺俞為肺臟疾病治療要穴;中脘也屬任脈,擅疏肝養胃、和胃健脾、降逆止嘔。在上述穴位進行艾灸,可通過溫熱刺激疏通經絡,增強局部皮膚、淋巴及血液循環代謝,平衡機體功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免疫力及抗病能力,預防肺癌化療造成的刺激。配合姜汁、吳茱萸進行穴位敷貼,不僅可進一步增強穴位刺激及調理作用,還能夠通過經絡傳導發揮藥物疏肝理氣、溫中止嘔、散寒止痛、溫肺助陽之效,根據不同患者臨床標準辨證取穴,能夠對應改善患者化療不良反應,減輕化療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有利于減輕癌因性疲乏,提升生活質量。耳廓區與臟腑經絡密切相關,各臟腑功能在耳廓均有相應刺激點,采用耳穴壓豆法持續刺激肺區,可調整肺功能;刺激交感、神門、皮質下可活血益氣、養心安神、升清利竅,調節大腦皮質功能,緩解交感神經系統緊張性,有利于緩解精神壓力,消除疲乏感。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聯合干預,互相補充、互相影響,增強穴位調理作用,更好的減輕肺癌及化療造成的負面影響,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鄭玉紅等[8]研究結果顯示,中醫穴位調理護理能夠減輕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提升病后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證明艾灸聯合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中醫穴位調理護理強調整體觀下的辨證干預,能夠根據患者不同表現選擇刺激穴位,滿足個體化干預需求,增強護理干預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在肺癌化療患者中采取艾灸、耳穴壓豆及穴位貼敷聯合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提升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J].中華腫瘤雜志,2018,40(12):935-964.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75-86.
[3]姬艷博,許翠萍,孫菲菲,等.癌因性疲乏自評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1):963-967.
[4]游捷,施志明,張嫻靜.兩種國際肺癌患者生活質量量表EORTC QLQ-LC43與FACT-L的比較[J].中國癌癥雜志,2009,19(5):364-370.
[5]牛洪艷,倪靜玉,張玲,等.護理滿意度量表在臨床住院病人中應用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3):287-290.
[6]李楠楠,吳靜,徐敏,等.肺癌化療患者癥狀群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2):2029-2032.
[7]佟銀俠,王平,張春蘭,等.中藥穴位貼敷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療期的應用效果[J].上海護理,2019,19(5):54-56.
[8]鄭玉紅,魏秀玲.基于中醫整體觀的穴位調理護理技術對肺癌化療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10):920-923.
(收稿日期: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