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春 謝建寰 賴春柏 劉春鳳


摘要:目的 觀察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擇72例失眠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36例。對照組采用耳穴壓豆療法治療,觀察組采用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比較2組臨床療效、睡眠質量、中醫證候積分及失眠嚴重程度指數(ISI)評分。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4%)高于對照組(77.78%),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5.92±1.25)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分(PSQI)評分(8.03±1.12)分、ISI評分(7.98±1.41)分,低于對照組的(7.26±1.31)分、(10.69±1.17)分、(12.43±1.6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采用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能夠緩解失眠嚴重程度,提高睡眠質量,用于失眠治療中安全可行。
關鍵詞:失眠;心脾兩虛型;灸臍療法;開天門;耳穴壓豆;睡眠質量
中圖分類號:R256.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06-0092-03
失眠癥作為常見的睡眠障礙,多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所致的睡眠質量低下或睡眠不足,對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影響較大。現代醫學主要采用催眠藥物治療失眠癥,催眠效果良好,但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多,藥物會在體內蓄積,產生依賴性,臨床應用存在一定局限性[1]。中醫藥在失眠癥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是中醫外治法,其中灸臍療法實現穴、藥效應的疊加,臨床應用簡便效廉、安全可靠;開天門作為頭部推拿按摩手法,有利于促使頭部靜脈氣血的順暢,平衡機體陰陽、心神安寧[2-3]。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臨床療效,以優化失眠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治療的72例失眠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36例。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男15例,女21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41.85±4.06)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3.15±0.46)年;PSQI評分8~17分,平均PSQI評分(13.47±1.30)分。對照組:男16例,女20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41.90±4.11)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病程(3.07±0.51)年;PSQI評分8~18分,平均PSQI評分(13.52±1.32)分。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1)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西醫診斷標準:《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4],伴有入睡困難、多夢、易醒、休息后疲倦不減及醒后難以再睡等癥狀,每周發生≥3次,持續≥1個月。(3)中醫診斷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5],符合“不寐”的診斷標準:伴有多夢、頭昏、頭痛等癥,輕者入寐困難或醒后不寐、易醒,重者徹夜難眠;心脾兩虛型證候標準:主癥:神疲食少、健忘、心悸;次癥:形體消瘦、面色少華、頭暈目眩;舌脈:苔薄或薄白,舌質淡,脈細弱。(4)患者神志清醒。
1.3 排除標準 (1)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3)妊娠、哺乳期女性。
1.4 方法 對照組采用耳穴壓豆療法治療,通過探棒均勻按壓,尋找耳穴壓痛點,治療點取于壓痛最明顯部位,常規消毒,左手固定耳廓,右手取貼有籽的小方塊,并貼于陽性點,留埋期間,指導患者用手反復按壓刺激,1~2 min/次,2~3次/d,夏季留置1~3 d,冬季留置7~10 d,兩耳交替使用,每3 d更換1次。觀察組采用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灸臍療法:取神闕穴,取艾絨、姜沫、食鹽、面粉及紗布塊等,于方盤內鋪好紗布塊,并將加了食鹽、姜沫、艾絨的面餅放在紗布上,暴露封包部位,于艾絨上噴灑95%酒精,點燃,患者取平臥位,暴露腹部,手持紗塊及面餅整體平移至患者的神闕穴上,蓋浴巾保暖,灸臍20~30 min,操作過程中詢問患者對溫度的反應,觀察局部皮膚的顏色,防止燙傷,1次/d;開天門療法:患者取平臥位,推上神庭(印堂至神庭)35次、頭維(印堂至頭維)36次、絲竹空3次、梳理太陽經10~20次、扣印堂36次、扣百會3次、揉太陽穴,順逆時針各10次,輕拍頭部3 min,按風池5~10次,按肩井穴5~10次,操作時間10~15 min,1次/d。1個療程7 d,2組均治療2個療程后評估療效。
1.5 療效標準 (1)臨床療效[6]:患者夜間難以入睡等癥狀基本消失,PSQI評分減分率≥75%為痊愈;患者夜間難以入睡等癥狀明顯好轉,PSQI評分減分率為50%~74%為顯效;患者夜間難以入睡等癥狀改善,PSQI評分減分率為25%~49%為有效;失眠癥狀未改善,PSQI評分減分率<25%為無效,總有效率依據有效、顯效、痊愈病例計算。(2)睡眠質量: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依據PSQI評分量表評估,包括睡眠障礙、睡眠效率、日間功能、睡眠質量、催眠藥應用、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等條目,每個條目按0~3分計分,PSQI評分范圍0~21分,得分越高則睡眠質量越差。(3)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標準評估,對睡眠不安、神疲食少、頭暈目眩、多夢健忘、形體消瘦、面色少華等癥依據嚴重程度(無、輕、中、重)評分為0分、1分、2分、3分,其中舌脈依據無、有評為0分、1分,計算總中醫證候積分。(4)失眠嚴重程度: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采用ISI評分量表評估,ISI評分范圍0~28分,評分越高則失眠越嚴重。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2±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中醫證候積分、PSQI評分及ISI評分 治療前2組中醫證候積分、PSQI評分及IS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PSQI評分、IS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從中醫角度出發,失眠癥歸屬于“不寐”、“目不暝”等范疇,患者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失和,致心神被擾或心神失養而不得睡。失眠癥病位在心,與肝脾腎相關,失眠癥亦有虛實兩端,但由于現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增大,常飲食不節、寢不得時,致氣血耗傷,故臨床上以虛證多見,尤其是心脾兩虛型最為常見。中醫學認為,耳與全身臟腑、經脈聯系密切,能夠通過對耳部穴位的刺激以達到調理臟腑氣血的作用。耳穴壓豆療法是通過刺激耳穴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耳部刺激通過經絡傳感于臟腑,以調理臟腑功能、疏通氣血[7]。
神闕穴為經氣匯聚之所,一穴而系全身,具有臍通百脈、主治百病之說。人體內臟、經絡與臍部構成完善交通支,對其進行藥物及艾灸治療效果良好[8]。灸臍療法為中醫外治療法中的一種,經臍部艾灸,直接作用于體內及病灶部位,達到供熱、傳熱、聚熱、散熱的快速反應,能夠通經活絡、加速氣血運行,安五臟、平六腑、保精氣、提神氣。經臍部艾灸,無需經肝臟分解、腎臟排泄,臨床應用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被稱為綠色環保療法[9]。頭為清明之府,諸陽之會, 手足三陽經與頭面部相互聯系,開天門作為頭部推拿按摩療法,頭面部推拿能夠對頭面部經絡腧穴進行刺激,疏通經絡、消除瘀滯,促進氣血運行,解除軀體不適,調和陰陽,能使頭面部氣血通暢,以促使頭腦清醒、鎮靜安神、改善睡眠質量[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PSQI評分、ISI評分較低,提示與耳穴壓豆療法相比,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失眠能夠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減輕失眠程度,臨床應用安全無痛苦且無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有利于提升失眠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灸臍療法合開天門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療效確切,有利于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睡眠質量,可作為治療失眠安全有效方案。
參考文獻:
[1]肖娟,王彩娟,孔祥芳,等.疏肝解郁膠囊聯合西醫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3):83-85.
[2]宋瑞,楊巧菊.中藥足浴聯合開天門療法對老年穩定性心絞痛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5):63-65.
[3]羅文,楊原芳,黃麗容.隔藥灸臍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43(12):1380-1384.
[4]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18-119.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31-32.
[6]張潔,魯劍萍.中藥足浴聯合耳穴壓豆對失眠患者的療效觀察[J].上海護理,2017,17(3):34-36.
[7]閆妙娥,沈詩彥,汪星孜,等.中藥滋心養腎法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心腎不交型圍絕經期失眠療效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15(2):128-131.
[8]耿旭強,李偉紅,李欣珂,等.神闕穴隔鹽灸聯合三陰交溫針灸治療痰濕中阻型失眠的臨床觀察[J].海軍醫學雜志,2017,38(5):429-431,458.
[9]周晨,董元花,張晶,等.臍灸治療氣血虛弱型產后缺乳30例[J].中國針灸,2017,37(7):733.
[10]王翌,路永坤.調神解郁益腎湯聯合開天門治療女性更年期失眠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7,38(6):736-737.[ZK)]
(收稿日期: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