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明
講求辦學質量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永恒話題。質量是學校存在的價值。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教學的水平和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的質量,涉縣第四中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提升教育理念,提高辦學水平,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以“革新理念,細化管理,文化引領,特色辦學,科學高效,持續發展”創新辦學思路,不斷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和實力,增強學校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學校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一、創新“三全”管理促發展
為給學校發展配備強有力的“引擎”,我校堅持“情感管理凝聚人心,制度管理促進規范”的理念,充分發揮全員的育人功能,不斷優化協同育人機制,創新日常管理實施路徑,實行“三全”管理,即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管理。全員決策、全員認同、全員落實,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實現管理科學化。
為確保“三全”管理方略落地見效,我校校委會成員深入調研、分析實施、精準指導,強化督查考核,切實做到從上至下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序,凝聚推進“三全”管理的強大合力。
我校以“明確目標、責任到人、過程督導、評價總結、反思提升”為主線,創建了“396”扁平化管理機制,實行權限下放到級部,各級部主任結合實際,精準分工,細化責任,對學生進行“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的立體化全天候無縫覆蓋管理。力求“權力層層有,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
二、構建“三三”素質教育體系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我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健全落實立德樹人長效機制,著力構建了“三創建、三愛好、三培養”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體系,接續拓展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環境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等路徑,全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涉縣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根基深厚,我校依此創建了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課程,開展好德育課和研學旅行,講好革命故事,寫好家鄉英雄故事,弘揚鄉土文化,厚植家國情懷。成立了朗韻、書法、舞蹈等幾十個社團,各類活動相輔相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藝雙馨的好少年。花樣跳繩社團尤為突出,曾參加全國陽光體育大會開幕式、河北省超級聯賽馬拉松開幕式等大型活動,喊響涉縣,領跑邯鄲,曾被《河北教育》以“心動不如繩動”為題刊發報道,成為學校的一張亮麗名片。
三、“繩墨”文化促核心素養
我校結合特殊的組建背景,挖掘提煉并生成了以“繩墨”為核心的“11456”文化體系,逐漸形成了“擰繩”聚力、開拓創新的共生文化。圍繞“行‘繩墨文化,做人生典范”的核心價值觀,以“繩墨”立綱、寓文化于精神,以“繩墨”強管、寓文化于管理,以“繩墨”啟智、寓文化于教學,以“繩墨”為準、寓文化于行為,以“繩墨”育人、寓文化于環境。
目前,我校已確立了“精誠協作,求索致遠”的校訓、“繩先啟后,進取創新”的校風、“引繩切墨,精益求精”的教風和“繩鋸木斷,學貴有恒”的學風。自編了“行‘繩墨文化,做人生典范”系列校本教材,創建了“繩彩飛揚”跳繩品牌社團,并以學生在校園中的“坐、立、行、走、說”等要素為突破口,強化師生文明禮儀教育訓練,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身心健美、守法自律、凝心合作、意志堅韌、敬業擔當、求索致遠的六大核心素養,并成為四中師生進取的源泉、向上的力量。
四、“三創”課堂提教學質量
1.科研引領,打造高效課堂
為讓校本教研落地生根,我校建立了校長、教科室、課題組、教師四級教科研網絡機制,制定了“教研活動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采用“1225”教研模式,全面提升“三雙”教研成果;全面推廣“一課一研”的教研模式和“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以大聽課、大評課、大提效“三大”活動為抓手,專業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促進教師教研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2.創新課堂教學,叫停家長作業
我校提出“三創”課堂改革設想,以“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關注課堂教學,精簡細化導學案設計,通過“創新教學,創新練習,創新落實”實現有效教學,從而更高層次地追求“核心素養落地課堂”。
“三創”課堂改革,讓教師教有所依,學生學有所得,課堂嚴謹高效。課堂檢測當堂完成,教師課后輔導查漏補缺,不用給學生留課外作業,不給家長增負擔,叫停家長輔導學生課外作業,贏得學生、家長一致好評。
五、“三三”讀寫夯實語文基礎
為深入推進大語文戰略,全面提升師生語文素養,我校圍繞統編教材課標要求,全面深化語文教育改革,通過主題實踐,構建有序的讀寫體系,突出三個讀寫目標(閱讀目標、演講目標、寫作目標),用好三種讀寫模式(自主讀寫、小組讀寫、集體讀寫),搭建三級讀寫平臺(班級平臺、級部平臺、學校平臺),大力開展講故事、誦經典、漢字聽寫、詩詞大會、師生寫作、家校共讀一本書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開掘學生語言生長的有效渠道,讓學生們走進四中,就如同走進了一方浸潤著詩詞歌賦的天地,為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