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泓
名著是經過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沉淀所凝結出來的精華,不僅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同時,它的內在教育意義也十分深刻。名著閱讀是初中生豐富語文知識的重要途徑,立足于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師應該融入“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深刻把握每一篇名著背后的人文底蘊和深刻內涵,積極汲取名著中的精華,提升自身的內在品質,感受名著在字里行間中所流露出來的思想情感,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一、明確名著導讀的課堂定位
在初中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現,從部編版教材的編排來看,名著導讀部分對名著的讀書方法有了明確的指導,因此,立足于每次的名著閱讀,教師應該明確名著導讀的課堂定位,以其作為指導,優化日常教學。以《朝花夕拾》的名著導讀為例,在讀書方法中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方向:“讀經典作品,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感受和經歷……讀經典作品,可以涵養性情,啟迪人生。”以名著導讀為指導,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感受和體驗,并且思考眾多人生問題,實現文化精神和語言的有效積累。同時,在不斷咀嚼中,思考人生,感悟性情,與作者形成情感共鳴。通過名著導讀的有效指導,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看到名著閱讀的價值時,學生也能夠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提升自己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名著閱讀的教學效率更高。
二、注重名著節選部分的講解
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一個這樣的特色,就是選取名著中的一部分作為課內閱讀。做好學生名著閱讀的基礎,將課內教學內容與名著閱讀密切相連,既能夠激發學生名著閱讀的熱情,又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整本名著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以名著導讀《艾青詩選》的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中就選擇了《我愛這土地》這篇文章,這是艾青的詩歌作品之一,同時也是這本名著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優秀詩歌。以課內閱讀為基礎,為學生的名著閱讀奠定了基礎,結合名著節選展開閱讀教學,教師在日常的課內閱讀中可以設置相關的問題,在《我愛這土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覺得作者艾青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這時,學生會從《我愛這土地》中感受到,艾青是一個擁有愛國熱情、甘于奉獻的詩人形象。同時在課內閱讀中,教師也要做好引導。在艾青的諸多詩歌中,這只是其中的一篇,《艾青詩選》中還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同學們,在課下可以對這部名著進行細細品讀、感悟和體驗,融入到閱讀中,與偉大詩人艾青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以課內閱讀為基礎,結合名著節選既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又讓學生帶著一定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整本書的閱讀中,有利于提升他們閱讀的興趣。
三、重視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對現代課堂的構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價值與優勢。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直觀形象、廣闊多樣的教學資源引導下,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同時,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趣味性的元素融入,也能夠為學生營造生動、活躍的閱讀氛圍,促進他們更好地領悟名著文本中所包含的哲理與感情,體味人文內涵,主動走進文本內容。同時,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過程中,也能夠展現現代課堂的先進性,實現創新教學,促進學生們積極融入,引領學生創新發展。另外,經典名著往往被拍成了影視劇。與書本不同,影視劇能夠讓學生感受更加直觀的人物形象,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名著的喜愛。比如,在《西游記》這篇名著閱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播放與西游記相關的影視劇片段,如“三打白骨精”“智取紅孩兒”“險渡通天河”“真假美猴王”“計收芭蕉扇”“除妖烏雞國”等等,通過這樣趣味性的影視劇播放,既能夠讓學生們深刻理解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這四位重要角色的人物精神,又能夠讓學生回歸到名著之中,與這些人物形象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學習孫悟空不屈不撓、不畏權威的斗爭精神;學習唐僧謙恭儒雅、溫柔敦厚的君子之風;學習八戒的純樸、忠誠;學習沙僧的忠厚誠懇、任勞任怨……從而更好地感悟這篇名著的美學魅力和人文底蘊,促進初中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
四、注重專題探究方法的運用
專題探究是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比較吸引且獨特的教學欄目,這一方法的運用,其實就是讓受教育者圍繞某一個特定的專題展開深度學習,從而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專題探究欄目的價值,注重專題探究方法的運用,既能夠將專題探究欄目與名著閱讀完美結合,又能夠讓學生深入到名著閱讀過程中,抓住名著的靈魂,感受名著中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品味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同時也能夠真正細化學生閱讀的切入點,提升名著閱讀的實效。以《水滸傳》的名著閱讀教學為例,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根據本篇名著文本內容列出比較經典的畫面,如“武松打虎”“風雪山神廟”“三打祝家莊”“拳打鎮關西”,并且根據這些比較經典的畫面制定專題探究教學活動,讓學生圍繞具體的專題,明確學習方向,展開自主閱讀和學習。這樣既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方向性、目的性,又能夠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
五、積極為學生推薦名著
名著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拓寬語文知識面、提升思維深度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從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發,積極為他們推薦不同類型、多種多樣的名著書籍,既能夠從合適的閱讀中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同時還能夠增強名著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比如,初中階段的男生都活潑愛動,熱愛軍事,這時教師就可以給他們推薦《三國演義》;對于班級中那些性格內向的女生,教師可以推薦《簡愛》;對于班級中那些活潑好動、缺乏耐心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短小的故事集。
六、科學制定名著閱讀教學安排
經典閱讀篇幅較長,往往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只涉及到了一個節選,或是只截取了一個側面。因此,為了引導學生主動展開整本書的閱讀,分析名著中的精神世界,探究作者的思想內涵,教師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名著閱讀目標。以《童年》這部小說閱讀為例,在教材中只涉及到了“阿廖沙對于叔叔的反抗”這一經典的片段,所以確定合理的閱讀目標,教師要結合語文教材中的教學案例,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針對學生的某一具體表達方法進行專項訓練,避免過于全面,過于放大,以便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況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名著篇幅本來就很長,很少能夠在短短的三四天內全部讀完,倘若學生閱讀的速度過快,那么就會出現囫圇吞棗,無法全面理解的現象,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出一個小小的名著閱讀計劃,例如,業余時間每天拿出20分鐘到半個小時進行閱讀,或是每天安排自己讀多少頁,每天都要按照自己所制定的簡單的計劃進行,并且請家長或是同學監督自己是否完成了每天的閱讀計劃。在每天不間斷的堅持之下,既能夠實現學生們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又能夠促進他們閱讀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師還要發揮自己的監督引導作用,以每周為單位監督學生的閱讀情況,讓學生以一周為單位寫一個閱讀筆記,對自己本周內的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的總結。對于閱讀計劃完成很好的學生,教師要適時表揚,以提升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對于閱讀計劃完成不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督促,以保證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閱讀過程中去。
七、開展閱讀成果展示交流活動
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保持閱讀積極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成果分享、思想碰撞、展示才能的機會,讓學生的閱讀感悟有的放大。每次閱讀完之后,通過專項的交流活動,促進學生閱讀感情交流,促進每位學生暢游在名著世界中,對名著的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使得學生深入到閱讀過程中去,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設計多元化的展示交流活動,比如,開展讀書會,讓學生將自己從閱讀中獲取到的人物形象知識內容制作成精美的課件;引導學生摘抄筆記、整理歸納經典語錄;以小組的形式將經典片段改編成課本劇,以促進學生閱讀認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篇名著閱讀教學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通讀全書,了解主要內容和人物關系,并且通過摘抄、做筆記、構建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文章進行細化閱讀,最后組織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閱讀筆記進行分享,產生思維的碰撞,學習保爾柯察金身上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
八、注重閱讀方法指導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開展名著閱讀,讓學生在諸多名著中吸收人類發展的精神資源,教師應該教給初中生切實可用的閱讀方法。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只注重精讀而忽略略讀功夫,只做了一半。對于每一名初中生來說,他們的課業負擔非常繁重,沒有大量的時間去閱讀。篇幅很長的經典名著,在進行閱讀方法指導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精讀與跳讀進行結合,可以主動舍棄那些無關緊要或不精彩的內容,緊緊抓住重要內容和精彩片段進行解讀欣賞,以提升閱讀的效率。另外,還要引導初中生學會圈點和批注,一邊讀一邊勾畫,才能夠對閱讀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既能加深名著內容的印象,又能將自己的思考引入精深境地,促進學生吸收語言養分,提升閱讀效率。
立足于當前教育背景,融入“以學為本”教育理念,教師應該創新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策略和模式,探索名著閱讀的創新指導,真正設計出創新型、趣味性、融入性很強的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過程,引領學生主動閱讀。這樣,學生便能徜徉在名著閱讀的海洋中,吸取里面的精神資源和營養成分,實現茁壯成長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