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嚴
凝聚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文學閱讀要運用學習任務群的形式進行教學,且文學閱讀要居于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地位。新課標提出的實施建議要求突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高中語文教學要構建多重學習任務群。這也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化愈發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兩個或多個課程互濟共融式地疊加,更是在提醒著人們:語文,也應當跟隨著時代進行改變。在多種變革之中,提倡廣泛閱讀,提高閱讀量,擴大閱讀面,呼喚純粹文學,喚醒文學素養,提高文學鑒賞和創作本能等都在揭示著凝聚核心素養的新課標的實施,旨在塑造學生閱讀賞析和寫作能力。
一、核心素養與文學閱讀任務群
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需要教師設計真實的文學閱讀或者學習的情境,需要教師圍繞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發展、提升為主題開發學生學習資源,設計圍繞主題情境的多樣化學習任務,為學生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自主學習活動服務,任務群的設計要促進學生體驗文學作品的環境、主題、思想,助力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發展學生文學閱讀的思維能力,形成學生個體的語言運用系統。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新課標中明確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同時也列出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等18個學習任務群。在諸多學習任務群中,“文學閱讀與素養”占2.5個學分及45個學時,進一步強調文學閱讀對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性。
對于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文學閱讀任務群的群構意義,人教社教研所韓涵《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一文提出:從“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角度看,文學閱讀任務群的出發點在于幫助學生建構語言文字,為學生更好的表達打下基礎;從“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角度看,文學閱讀的任務群設計要能夠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提升學生思維的品質;從“審美鑒賞與創造”的角度看,文學閱讀的任務群設計要激發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鑒賞的品位,增強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從“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角度看,文學閱讀的任務群設計要加深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韓涵的觀點揭示了文學閱讀任務群設計的核心價值在于:提升學生語言文字的建構能力,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文學閱讀任務群的設計促進學生文學創作,促進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在潛移默化中,訓練、提升學生語文思維品質;文學閱讀任務群的設計對學生個體的審美以及學生群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發揮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這是文學閱讀任務群設計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較之核心素養對“文學閱讀與素養”任務群所界定的非凡意義,課標本身對該任務群的說明也能和核心素養的要求相得益彰。課標對該任務群的具體任務做了內容說明:
1.學生應當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這算是第一層,即明了作者“寫了啥”。
2.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律。捕捉創作靈感,用自己喜歡的文體樣式和表達方式寫作,與同學交流寫作體會,嘗試續寫或改寫文學作品。這又算是更進一層,不光要能看得懂,還要“學著寫”。
3.養成寫讀書提要和讀書筆記的習慣。根據需要,可選用雜感、隨筆、評論、研究論文等方式,寫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見解,與他人分享,積累、豐富、提升文學鑒賞經驗。此點明確學生能通過自身的閱讀進行初步的文學作品創作,是對學生由“熟讀”到“擅寫”的能力要求的提高和文學素養的提升。
這種對于學生“人生三境”式的閱讀和寫作任務,能夠直觀體現出課標中所強調的“學科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通過文學作品的精讀能夠品味語言,提升思維;嘗試創作和自由創造的寫作要求也直接契合學科的“審美”“文化”核心素養。因此,文學閱讀任務群,既是核心素養的切實要求,又是核心素養提升的重要載體。
二、學習任務群與名著閱讀的教材導向
新課標對諸多任務群的操作都做了一定量的教學提示,以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為例,課標提示的實施建議是,倡導“情境閱讀”“自主閱讀”“活動閱讀”;倡導“自主梳理、自我反思”,“合作探究、互助交流”。建構學習任務群旨在提高學生文學作品閱讀能力,以蘇教版教材《<紅樓夢>選讀》為例,設計教材結合的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
《紅樓夢》這樣的鴻篇巨著,多年來往往被高中學生“束之高閣”,其中緣由,一是《紅樓夢》較之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的“流行度”存在不足,學生對其有陌生感;二是其中不乏艱深之句,學生閱讀較有難度;三是由于其題材重于男女,較之他書,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而教材注意到了對于學生的引導,設置了“紅樓概觀”專題及其“《紅樓夢》導言”專欄,對學生進行了閱讀的導引,試圖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此處,教師可以結合書本導引,再以適量的紀錄片或是活動等手段輔助,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引言之后,教材設置了“紅樓品鑒”專題,對《紅樓夢》中的多個關鍵章節、精彩之處做了節選,同時做了“名家解析”的賞析配文,輔以學生加以該章節內容及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現實意義等具體含義作補充說明。作為教材,的確注意到了“節選”章節的充分挖掘,以點帶面,能夠使學生抓住關鍵,對《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起到舉一反三的情節串通作用,“資料補充”這一做法本無可厚非,但同時“互動”“情境再設”“自主閱讀”等新課標具體要求的活動向閱讀活動在該教材中的確有所缺失,因此,教師在具體的章節研讀時,不僅要側重到對文本和解讀的分析,也應注意到時時“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肯定學生在興趣指引下的互助研討、自主探究,往往會加深其對名著的了解程度。
除此之外,教材也專門設置了“紅樓探討”,“附錄”也附出了曹雪芹的生平,提供了一些紅樓問題以供學生進行專題探討。此處的版塊設置符合新課標所提的“合作探究”的精深化閱讀任務群要求。除此之外,教師也應根據教材,結合校本教材等手段,整體提升學生對名著的把握程度,更應注意對于核心素養的寫作能力的要求,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紅學探佚,形成學生對《紅樓夢》人物的品評探究心得,塑造學生對于名著及更多文學作品的普遍關注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所以,文學素養的提升固然離不開教材為綱的基礎要求,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對教材所涉及的更多的閱讀實踐的引導和補充,更要注意到閱讀之外的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真正對閱讀成果加以鞏固,從而導引學生進行寫作實踐,以此鞏固對作品和體裁的實際把握。
三、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設計
核心素養與文學閱讀任務群的關系提倡自主化和能力化文學閱讀,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解讀教材固然重要,但同時也應注重對學生閱讀過程中興趣的激發和合作探究的引導,要圍繞“核心價值導向下實施任務群學習”設置合理的任務群學習目標,在其導引下安排閱讀活動。學生在閱讀基礎上達成任務,提升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的指引,不能舍本逐末地進行任務性、機械性的學習,那樣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塑造和素質養成。
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的任務目標強調學生參與,經歷其中,由發感慨,心向往之,才能得以憧憬。有了閱讀的親身體會和實際感受,學生自然會有感而發;有了創作的靈感和沖動,在源泉有所迸發之際,教師再適時予以指引和點撥,自然會提升學生的創作、再造能力。這樣的任務式設置,不僅符合教學的循序漸進、逐步疏導原則,也符合心理學的發展需要層次理論,而這樣的目標設定,在新課標中與閱讀有關的諸多學習任務群中,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
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設計思路需注意兩條主線,一是以詩歌、小說、散文、劇本四種體裁為主線總體安排,同時在單元設計上以人文素養培育為主題,結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雙線組元,構成了縱橫結合的閱讀主線。二是圍繞核心素養與文學閱讀任務群的關系,著力于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實施的步驟,其追求塑造學生閱讀能力,訓練學生語文思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設計要做到注重閱讀興趣的引導,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學生生活體驗的故事串講或是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的情境,引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興趣。教師注重學生合作探究的組織,一般小說類文學作品具有故事情節性、人物形象性、活動歷史性,組織學生按照作品內容開展合作表演等活動,設置小組的方式可圍繞作品進行問題共商,同時對精彩的情節也可以以合演的方式強化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對于人物較多,情節有些復雜的文學作品要運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或是合作學習等方式繪制作品體系、人物、情節等思維導圖,把任務群和思維導圖結合起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寫作的整體框架,達到由“讀”到“寫”的能力提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并分享、賞析,讓學生通過模仿、領會,學習作品的構思、語言表達、創作手法、人物形象刻畫等,助力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該項任務設計,既可以規范學生的語言建構,又能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與創作的能力。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的文學閱讀學習任務群,有助于強化學生閱讀對于寫作的轉化,提高學生閱讀與寫作對接的能力。學習任務群的構建不僅能夠讓教師發揮導學的作用,還能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文學語言發展學生思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加教學的趣味性,給高中語文文學作品的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活力,貼合新課標的核心素養要求,符合時代教育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