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春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締造“生動課堂”的理念正時刻沖擊著我們一線小學英語教師。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情況來看,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積極構建良好的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只有在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中,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全面構建高效英語課堂。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則應考慮到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的特點,積極構建較為寬松且和諧的教學氛圍,摒棄傳統的一言堂式的機械化教學模式,力求能通過深入的教學活動來達到學生和教師思想上的共通,從而保持學生對教師良好的親近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構建更為活躍的課堂氛圍,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改的路上,教師們竭力營造情境性和任務型的英語課堂,努力摒棄照本宣科,力求課堂生動;摒棄教師一言堂,力求師生靈動;摒棄填鴨式灌輸,力求學生主動參與小學英語課堂。但在作業的設置上,教師卻時不時受傳統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影響,陷入語法學習、課文背誦以及單詞默寫等條框的束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逐步被扼殺。在“輕負高效”的課改號召下,筆者認為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有效設置師生、親子、生生互動的小學英語思維導圖作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多元智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下面,筆者將基于校本特色,小學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自己與他人的教學實踐,重點闡述利用同伴互助、親子關系等條件設計多樣化的思維導圖作業,就自己在“三維一體”作業改革中的有效應用和探究做一下粗淺的經驗分享。
一、善設師生雙邊作業,以圖拓展學生靈動的思維空間
【案例1】
作業內容:Listen to the text, and collect more names of the other animals.
實施步驟:在教學動物的名稱前,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相關課文的同時每人搜集一個自己所知道的其他動物名稱,并將其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加以呈現,與小組分享。與此同時,教師也相應地搜集了部分常用的動物名。在最后的拓展環節,教師通過“誰與教師心靈相通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自己搜集的動物名用PPT的方式通過圖形結合的方式加以呈現,不要求學生全部記住,只是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案例2】
作業內容:Write a short passage and e-mail to me.
實施步驟: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模仿課文文本內容,寫一篇類似的文章,并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到教師郵箱。與此同時,教師的批改和反饋也均在網上操作,也就是教師將批改后的文章用紅色字體表示,將修改后的文章和評語以郵件的形式反饋到學生處。
分析:師生雙向作業打破了教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傳統,它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和諧;英語作業與現代網絡科技相結合,符合現代小學生的特色,具有時代的氣息;在小學英語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多媒體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將特定主題的英語教學內容通過文字、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示給學生,能充分發揮好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從而全方位提升英語課堂質量,給予小學生良好的課堂教學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多媒體教學能展示出相應的教學優勢,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英語探究學習活動。多媒體教學的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選擇他們喜愛的動畫方式來進行單詞、詞組以及簡單表達的學習,通過一遍又一遍的加深記憶,能全方位起到單詞記憶的效果。在教學中的特定教學主題下,通過多媒體來進行引導問題的設置,力求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相應的動畫、視頻,全面展示出主題內容下的教學內容,選擇學生接受的卡通角色、游戲角色來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并使其主動地回答多媒體中的各種問題,起到良好的英語教學效果。師生共同搜集語言知識和語言材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有效地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
二、巧設親子互動實踐,以圖促進親子動容的思維廣角
【案例3】
作業內容:Read and act with your parents.
實施步驟:在教學了一篇對話課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表演,當學生表演得意猶未盡的時候,引導學生回家以后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表演一下,表演的過程中由學生當導演,不會用英語表達的時候,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家長簡單的對白;讓家長演一個無聲的道具。與此同時,讓家長簡單寫一下對“小導演”的評價。
【案例4】
作業內容:Make a riddle and ask your parents to guess what it is.
實施步驟:在教學了Animals這一單元后,學生已初步會使用句型It is...或It has...進行表達,此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創編一個關于小動物的謎語,然后在小組里面互猜。為了讓大家的思路更開闊,可以將小組里比較出色的其他謎語加以學習和轉接,學生可以再次創編或將他人的謎語移花接木,拿回家讓家長猜一猜,也可以讓大家將謎語整理成手抄報。
【案例5】
作業內容:Introduce the new friends to your parents.
實施步驟:在三年級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們主要認識了9位新朋友,為了區分這9位新朋友的不同名字,教師引導學生將9位人物介紹給爸爸媽媽,以This is ....的形式加以表達。在鞏固階段,讓孩子畫一畫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師等,進一步訓練句型This is ....的表達方式。
分析: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的實踐中體現出的爭強好勝的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則應選擇相應的有獎競猜活動。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還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通過特定的主題活動來全面提升英語學習的能力。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帶到家里,通過喜歡的方式與家長進行分享。這一方面進一步鞏固了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避免了機械作業帶來的“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現象,有利于學生的梯度發展;另一方面,這類作業也讓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學習情況,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從而增進了親子間的和諧互動。
三、靈設生生立體作業,以圖提升同伴主動的思維互助
【案例6】
作業內容:Make a call to your friends or classmates and findout what they are doing at 6:00 pm.
實施步驟:在學習了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 am ....后,引導學生在晚上六點的時候打電話給朋友或同學,調查一下這個時間段他們的活動,并進行記錄,在第二天的英語課中進行語言的真實表達。
【案例7】
作業內容:Each of you draw a simple picture, and then make your pictures together, then you can make a story.
實施步驟:在教學了動詞現在進行時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一個大背景,如動物園、公園、家、學校等,隨后組內學生根據這一大背景想象并繪畫出這一背景下的相應人物及其動作,同時運用一句簡單的現在進行時的句子進行表達。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通過小組交流,并將各自的圖片整合裝訂,學生根據圖畫內容,再增加一個開頭語結尾,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分析:言語類生生合作作業要求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體驗、實踐,給語言賦予了實際意義,給作業賦予了生活意義,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繪制類的生生合作作業在減輕學生重復勞動力的同時更能保證作業的質量,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小組合作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各抒己見,結合小組中擅長的技能,如繪畫、文學、朗讀等,使獨立單一的作品變得立體生動,富有故事情節和情感特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家長是學習的推動者,三者的和諧穩定是良好學習的有力保證,設置教師靈動、學生主動、師生生動、家長心動的多樣化思維作業,必將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然而,如何真正有效開展鮮活、靈動的作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在廣度、深度上的有效拓展與深入,需要我們所有一線教師在自己的實踐和研究路上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