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平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小學作文教學也與時俱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表現形式。目前小學寫作教學狀況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為小學寫作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教師應抓住這個契機,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熱情。
一、利用網絡,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沒有素材也就談不上寫作。小學生由于年齡小,閱歷不夠豐富,導致肚子里沒有“東西”,寫作猶如“無米之炊”。閱讀學生的作文可以發現,模式化、概念化、形式化現象非常嚴重,相似或雷同的文章數不勝數。沒有充足的寫作素材,也沒有掌握有效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絞盡腦汁”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這樣的寫作過程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一種煎熬,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寫作興趣,甚至害怕、厭惡寫作。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素材資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上網查找與搜索資料,從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還要引導學生將在網上看到的寫人、寫事、寫景的精美素材摘抄下來,收錄到自己的“摘抄本”中。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分享、探討和交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例如,在指導寫作“成長的煩惱”這一文題時,我先采取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審題、討論、構思、寫作,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且流于形式。于是,我讓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后重新寫。學生通過上網查找,思路一下子打開了,發現了“形形色色的煩惱”,也明白了原來可以將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小事寫入作文……運用網絡可以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為他們觀察世界、了解生活打開一扇神奇之門。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情境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可以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沉浸其中,發散思維并進行深入思考。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寫作情境,如利用聲光效果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上的刺激,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春天”這一主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筆者采用了多媒體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先播放了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朗誦音頻,又播放了歌曲《春天在哪里》,最后進行引導式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透過聲音,你看到了什么?”“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鼓勵學生將耳朵聽到的,腦海里想到的,心靈感受到的都表達出來……這種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可以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
三、制作“微課”,傳授寫作技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逐漸走入小學教學,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打破傳統以教室為陣地的教學形式,是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時間、空間上的延伸。教師應該認識到“微課”的作用,并將其融入到寫作教學中。
“微課”一般都是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制作與寫作相關的“微課”,筆者建議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可以對表達方式(記敘、抒情、議論等)、寫作手法(前后照應、借物抒情、欲揚先抑、夸張諷刺等)、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等)等進行精講,并配上合適的案例,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深入探討與研究,并通過課下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課” 配上精選的案例,對學生進行一些提升作文水平的寫作訓練,例如擴寫、縮寫、仿寫、改寫等……
四、引入“思維導圖”,總結寫作規律
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并學習了大量寫作技巧后,還需要具備對寫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的能力。思維導圖是展現思維發散過程的圖形工具,簡單有效,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教輔工具,將其運用到寫作教學中,可以加強學生對寫作知識的理解,讓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寫作思維導圖,總結并歸納常用的寫作方法與技巧。例如,學生可以根據寫作內容將寫作劃分成寫人、寫事、寫景三種類型,對此三種類型經常用到的寫作技巧與表現手法做批注。三種寫作類型之間又存在一定的聯系,如可以用景物描寫側面襯托人的心情,可以在寫人的過程中預示事情的發展方向等,這些都可以納入到思維導圖中。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寫作知識體系,提升他們的寫作效率與寫作自信,激發他們的寫作積極性。
當前,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教師應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響應教學體制改革的號召,拓寬教學思維,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