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暢
新課程理念下,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發展,對于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方式,對于初中數學學科而言,一般認為學生關鍵能力主要是建模能力、探究能力和整合能力以及文化思維等方面。通過不斷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有助于學科教學向縱深發展,對于總體教學實效的增強意義顯著。
初中階段,數學學科學習難度相對小學而言顯著提升,學生學習時通常面臨諸多困境,限制了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伴隨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開展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指向,不斷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并充分結合學科本質特點,在教學體系當中充分整合顯性與隱性的學習目標,據此應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的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關鍵能力培養,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并不斷增強自身教學經驗,促使教學能力不斷增強,為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奠定良好基礎。
一、強化學生建模能力培養,構建數學學科有效課堂
教師在實施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時,要將學生關鍵能力培養置于重要教學地位。其中,建模能力是學生關鍵能力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該學科知識應當形成的核心素養之一。在教學時,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合理應用先學后教策略,以學生學習作為教學起點,促使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在此模式下,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針對性更強,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建模能力方面為學生預留更多的時間,為學生建模能力提升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并大大提升了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對于基礎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要高度重視設定三維目標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在此過程中逐步實現對學生關鍵能力進行培養的目標。
比如:在開展軸對稱知識教學時,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相關的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該部分知識點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在課前采用自學形式進行學習。然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帶領學生梳理知識點之后,為學生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課堂課后練習的題目,并就學生練習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學習,促使學生對于軸對稱問題的解決,構建起模型思維,通過運用模型將各知識點整合起來,更好地解決存在的數學問題,以此達到對學生建模能力進行培養的目的。再如,就圖形旋轉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物體,利用鐘表和電風扇等物體,為學生引出轉動這一現象,促使學生主動對風車旋轉的動畫進行認真觀察,然后結合鐘表指針轉動等,對旋轉的共同特點進行總結,即形狀與大小不會發生變化,而位置會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通過運用該種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在此情況下,學生對于旋轉的要素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進而有助于其構建旋轉模型思維及能力的形成,對于解決遇到的旋轉類問題,能夠發揮指引作用,提升問題解決的效率。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更具有效性,對于學生建模關鍵能力培養的效果更好。
二、強化學生探究能力培養,構建數學學科有效課堂
初中階段,如果教師僅僅要求學生對于一些較為零散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并未能重視對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知識與能力進行培養,則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在課堂學習時無法形成數學關鍵能力,使學生在探究能力形成方面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教師要以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為指引,制定有效措施,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增強,為學生探究能力形成提供良好的條件。同時,教師在對學生該方面關鍵能力進行培養時,要想確保課堂教學具有有效性,應合理地選擇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內容,并制定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案,據此推進數學課堂教學有序實施,因而能夠更好地實施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達到教學有效性得以提升的目的。
比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探究性知識的學習。在開展該方面知識學習時,可以以學生為主,構建學習模式。基于教師輔助下,要引導學生能夠對學習活動進行策劃,并嚴格執行,同時就執行結果實施自我評估,以此構建出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在對某一專題知識進行研究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與學習經驗及關鍵能力等,對其進行重新的組合應用,以此對知識進行重新的建構,更好地實現對新知識進行學習的目的。具體來說,在開展二次函數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方式引出相關概念,并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習分析,不但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關鍵能力,而且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較為有利。如教師可以列舉問題,“當將某一石子扔到河中央時,由此激起的波紋會向外層層擴展,則此時擴大的圓的面積S和半徑r之間具有什么樣的函數關系式呢?”然后,教師可以再列舉問題,“某籬笆的長度是x米,如果將其圍成一個封閉的圖形,用于飼養小動物,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圍才能使得面積S最大?”在此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小組形式進行探究:以上問題具有什么樣的函數關系,同一次函數和反比例函數等存在何種差異等,促使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教師要對課堂內容進行延伸,以促使探究性學習更加有效。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就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異同點制作對比分析表格,并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就二次函數具有的對稱性特點進行探究和解析等。通過不斷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學生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以此實現學生探究關鍵能力的形成與課堂有效性的提升。
三、強化學生整合能力培養,構建數學學科有效課堂
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深入踐行新課改理念,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的教學導向。其中,數據分析素養是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而該方面的素養涵蓋了數據收集整理以及描述分析等多個方面。對于數據信息的高度整合,是未來社會人才的必備素養。如何將分散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并得到更好價值的挖掘,提升利用率,高效地實現問題的解決,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課堂教學目標重點培養的目標。會學習,能夠高效地利用身邊的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人才之本。當前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步入信息化時代,教師在對學生數學關鍵能力進行培養時,也應考慮從不同視角著手,促使學生信息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通過運用該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使學生在整合信息資源等方面的能力不斷加強,以此更好地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相關要求。
比如:在開展統計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堂練習,用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信息整合的力量,通過練習讓學生體驗在信息整合之后價值的增長性,從而循序漸進地促使初中學生信息素養不斷提升。就中考而言,非常注重對學生獲取解讀信息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要求學生能夠整合運用其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際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布置一定的練習題,幫助學生感受、體驗、經歷、實踐在整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需要整合哪些資源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譬如教師讓學生收集本組組員課外每天的上網時間,以及上網的內容與方向,通過原始數據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圖表數據處理,發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網絡娛樂的時間太多,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刻反思,每日十幾分鐘的網絡消遣,竟然成為了學生課外休息的主流,而日積月累的“消遣”竟然讓學生流連忘返,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利用網絡這個學習利器,卻成為了學生“墮落”的基石。
數據信息整合,將多方面的信息綜合應用起來,以便于更好地服務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網絡作用,開展溝通交流,提升學習效率,獲得更多形式的知識,提升學生的信息意識、知識整合能力,并將這些知識遷移到數學學習之中,以此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的能力不斷增強。在此之后,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所需,特別要重視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與逆向思維,促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本質進行更加準確的把握。如可以發揮一些學習軟件的作用,在輸入問題后,能夠獲得很多相同類型的題目,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據此整理出各種類型的題目,并向組內其他同學進行共享,以此取得更大的進步,顯著提升教學有效性。
四、強化學生文化思維培養,構建數學學科有效課堂
提升學生的數學關鍵能力,不僅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適度地開展課堂延伸教學等,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文化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更好地形成數學觀念及數學意識,不斷增強課堂學習有效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開展數學史的教育,并且可以在教學時鼓勵學生訂閱相關的數學書刊,同時要適時開展趣味性的數學教學,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基于此,學生的數學文化思維能夠得以有效形成,課堂教學相應地更加高效。
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的發展歷程,并拓展數學史相關內容。如通過對算術、瑪雅數字等各類主流的計算方法為學生列舉,促使其對相關歷史充分掌握和理解。學生在較為熱情與興奮時,對于數學學習也會更加迷戀,由此會產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的欲望。再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中學生數學、中學數學報等各類報刊,促使學生更加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并對身邊的數學信息進行更好地捕捉,發現數學知識所具有的價值,也能對數學學科的發展動態進行更好地了解,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內外兼修,大大提升學生數學關鍵能力的底蘊,為學生形成關鍵能力及促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總體來看,在開展初中數學學科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關鍵能力進行培養,據此構建更加有效的數學課堂,要求教師掌握學科關鍵能力的重要內容,結合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開展更具深度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注重整合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人文素養等,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數學學習信息化水平,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