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在現今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小學數學教學隨之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同時,采用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較為注重采用理論教學的方式,對學生開展灌輸式的數學教學。這樣的數學教學方式,學生只能完全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亦步亦趨地進行學習。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學習,難以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學習的效果并不明顯。而通過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因此,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策略研究,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采用趣味性的綜合實踐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趣味教學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認知理解能力,采用趣味性數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時,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制定出適合于學生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為學生構建起輕松愉悅的數學教學氛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是由教師依據數學教材內容直接進行灌輸式的幾何理論教學,而幾何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如果僅僅是依靠教師進行理論講授,學生是難以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的。而采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當中直觀形象地認識與了解幾何圖形,為學生構建起良好的幾何學習思維,深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第一,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制作各類物品包裝盒的視頻,讓學生能夠對各類長方體和正方體包裝盒的制作產生一個感性的認知與了解。
第二,教師再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可指導學生用鉛筆在白卡紙上繪畫出包裝盒的包裝圖示,并用剪刀進行修剪。再將修剪好的卡紙折疊成長方體和正方體包裝盒。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知識性與趣味性,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與掌握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幾何知識,還能夠在整個的學習過程當中充分體驗到學習的趣味性。教師還可在課堂教學當中,展現各種生活當中的長方體、正方體的食品包裝盒、藥品包裝盒,讓學生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學習,由于這些物品包裝盒是生活當中的常見物品,因此,學生能夠充分調動起自身的生活實踐經驗,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進行深入學習。教師可讓學生講述長方體、正方體物品包裝盒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在完成實踐活動之后,教師可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當中,客觀全面地分析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效果,充分應用賞識教育的方式鼓勵與表揚學生,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積極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學習數學知識。
二、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高效合理地學習數學知識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相對薄弱,而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與抽象性,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采用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立足于自身的生活實踐經驗進行數學學習。通過采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高效合理地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認識方向》一課時,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學生較難構建起方向性,難以通過理論學習的方式來理解與掌握這一知識點,只有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方式,才能對這一數學知識點進行深入地認知與了解,教師可應用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方式,將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進行相互結合。
教師可在理論教學部分為學生創設幾個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借助于生活當中的事物,充分了解方向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具備方向的概念。在學生學習與掌握了方向的知識與概念,懂得在現實生活當中方向具有何種實際意義之后,再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學習與掌握方向的實際應用能力。
第一,教師可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當中,展現出學生所熟悉的學習生活環境的三維立體圖。將學生所在學校作為方向的定位點,并讓學生立足于這一方向的定位點,分別講述學校旁的銀行、賓館、醫院、火車站、地鐵站、公交車站、社區政務中心的方向。在方向定位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從太陽升起的地方為東方,太陽落下的地方為西方,并基于此再定位南方、北方,在完成了“大方向”的定位之后,學生再立足于學校這一方向的定位點,分別講述學校旁銀行、賓館、醫院的各個位置方向。當學生對方向講述錯誤之后,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學生再進行思考,通過學生講述正確的方向,讓學生進行定位與調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懂得如何來進行方向的定位,如何正確地認識方向。
第二,教師可安排學生用各種建筑模型、公共設施的模型擺設出生活實景,并讓學生用卡通小人從學校這一方向的定位點,“走到”相應去處的位置方向。例如,當卡通小人“走到”學校西南方向的銀行時,就插上“西南方”的展示小旗;當卡通小人“走到”學校東北方向的醫院時,就插上“東北方”的展示小旗。學生們能夠直觀化地看到卡通小人“走到”的地方,并逐漸認識這些方位。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集中精力地進行數學學習,通過這樣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知與了解方向,有效地學習與掌握“認識方向”的數學知識。
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在教學活動當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在學習實踐當中深入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在創設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必須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學習主動性,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
例如: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由于人民幣的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僅僅是采用單一化的理論式教學方式,學生就難以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融入到教學情境當中,進行身臨其境的數學學習。首先,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多功能教室里創設一個“肯德基餐廳”,并讓學生們分別扮演“餐廳售貨員”“餐廳收銀員”“消費者”等不同的人物角色。當“消費者”進入到餐廳里點餐并食用之后,在收銀臺付款給“收銀員”時,“消費者”就會按照“消費的金額”付款,“收銀員”也會相應地進行找零。教師可讓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這一“付款”與“找零”的生活情境。由于學生都具有這樣的生活實踐經驗,對這一場景較為熟悉。因此,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學習、實踐學習的方式,對人民幣的幣值、匯率知識具有一個感性的認知與了解。教師還可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在討論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們能夠真正的做到相互啟發、相互促進,能夠更好地理解與掌握人民幣的數學知識。
四、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
現今的小學數學教材當中,有較多的數學基礎知識內容。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教師大都是依據數學教學內容,照本宣科地進行灌輸式教學,學生難以有效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的概念,因此也較難彰顯出良好的數學學習的效果。通過開展綜合實踐課活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千克和克》一課時,由于數學計量單位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教師采用理論式、灌輸式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于這一概念會感到難以理解與掌握。因此,教師可通過開展綜合實踐課活動,讓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教師可讓學生開展“生活化的數學實踐學習”活動,可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參與綜合實踐課活動。教師可創設教學情境,以超市倉庫管理員收取供應商所送貨品的重量稱量。讓每一個學習小組用電子磅稱稱量不同的貨品。如超市進貨2 000克的面粉,小組成員稱量出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00克,進貨數量是10袋,再列式計算:200克×10袋=2 000克。通過這樣的實際稱量,學生不僅能夠對于貨品的重量有一個感性的認知與了解,還能夠進一步學習克與千克的換算知識,進行數學知識的拓展。通過這樣的綜合實踐課活動,學生能夠融入到“生活化的數學實踐學習”情境當中進行深入地學習,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應確實轉變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方式,高效合理地開展數學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掘其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依據學生數學學習當中的實際情況,針對于這些教學問題進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并可讓學生以動手操作學習實踐方式,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知識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在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本文系江蘇省宿遷市2019年度中小學研究課題“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領域活動主題的設計與實施研究”(SQWK2019-09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