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高中英語寫作新題型為切入點,探討了如何將“產出導向法”用于高中英語讀寫教學,實現“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教學模式構建。根據高中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的實際情況,本研究補充了“同伴評價”和寫作軟件評價方式。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POA);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
【Abstract】This study takes the new types of English writ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hows how to put prodmct.onented approach into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hus constructing concrete teaching models. The paper complements the “peer assessment” and the automatic writing evaluation due to the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in high schools.
【Key word】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models
【作者簡介】徐袖珍(1972-),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城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育。
【基金項目】湖南省益陽市社會科學聯合會課題:“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為2020YS086。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高中英語課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是引入綜合讀寫任務。2015年8月,在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科考試說明)中首次提出讀后續寫和概要寫作題型,并在浙江、山東、遼寧等省份的考試中頻繁出現,在2020年全國高考中使用。新的寫作題型強調閱讀與寫作結合,學生需要深度理解文本,充分了解所給的材料的內容,體裁、結構、信息,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及所需的語言知識,對所提供的材料中的信息加以合理利用,從而完成對材料的再創作。
一、“產出導向法”簡介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以下簡稱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根據國內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借鑒國外相關外語教學理論,繼承我國良好教育傳統,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所提出的大學外語教學理論。該理論以“學用一體”“學習為中心”“全人教育”為教學理念,提出四個教學假設:輸出驅動、輸入促成、有選擇性學習、以評促學;有三個具體的可以多輪循環的教學流程:“驅動”“促成”和“評價”,由教師主導和師生共建來實踐完成。POA理論認為教學目標和促成有效學習的發生是教學的關鍵,強調每個任務和環節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做什么,教師要發揮引領設計和搭建支架的功能,補充能促進學生有效輸出的輸入材料。該理論針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學用分離的弊端對癥下藥,各個教學環節循序漸進,操作性強,便于教師將教學落到實處。
目前國內學者對POA在寫作教學的運用展開了廣泛研究。當前絕大多數POA教學法都是針對本科院校的學生,如張文娟等認為POA教學法的教學活動更豐富,課堂內容更充實,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增強;也有為數不多的學者將其嘗試運用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如張宴瑋將POA應用于高中階段的英語寫作教學,證明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張蒙將POA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發現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改善學生對英語寫作學習的態度,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英語寫作習慣。但到目前為止將POA理論拓展到基礎教育階段的研究還處在發展和完善期,因此筆者及團隊成員以POA理論為基礎,以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節整體設計新寫作題型教學過程,構建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為高中英語新型寫作教學的變革與創新提供新的思路。
二、“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讀寫課堂教學
1.教學原則。新的寫作模式貫徹體裁分類推進,微技能突破原則。讀后續寫和概要寫作兩種題型要求和格式各不相同,讀后續寫多為記敘文,需要學生巧用關鍵詞,活用開頭語,分析閱讀材料與續寫情節之間的銜接點和脈絡走向,既考察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考察其想象能力。概要寫作多為議論文和說明文,學生需要準確判斷主題句,并具備詞義替換,句式改寫的能力等,我們設計兩類課堂模式,分別對各種微技能展開訓練。
2.選材。選擇閱讀材料遵循話題相關,內容可理解,體裁分類原則。首先我們將課文內容與高考考試說明中的話題項目相結合,從往屆權威試題、外研社出版的權威教材、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試卷、《21世紀英文報》、相關閱讀網站和App等尋找語言純正地道的語料資源,建立可以循環使用的語料庫。其次,輸入假說強調學習者的語言輸入必須超過學習者目前的水平,但又不至于讓其無法理解。我們選擇語言難度與高一英語教材適當的學習材料,生詞、短語和復雜句式的數量和難度適當,盡可能讓學生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來理解。最后,在寫作訓練的初級階段,不同寫作任務選取不同體裁的閱讀材料。讀寫訓練選材以記敘文為主,概要寫作選擇議論文和說明文。
3.教學模式。我們分析了高一教材的課文體裁,按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三種體裁大致分為兩大模式,都遵循POA理論的產出驅動——閱讀促成——評價促寫三個環節,兩種教學模式均體現了“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主導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引領和搭建支架,師生共同促進課堂進度,達到最佳寫作效果。
(1)概要寫作教學模式。概要寫作要求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后,使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而連貫的概括其主旨大意。這種任務形式有助于訓練學生識別語篇中的內容要點和相應支撐論據,概述所讀語篇的主要內容的能力。
概要寫作要求學生產出時結構完整合理,語言規范并盡可能簡明扼要。我們在設計概要寫作教學模式時相對弱化了語言交際功能,突出微技能的訓練。概要寫作模式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第一,產出驅動環節。教師簡單介紹閱讀材料主題,明確交代產出任務,學生自主閱讀材料后根據寫作要求嘗試第一次產出,老師給出范文,學生小組討論評價,找出主要問題和差距。
第二,輸入促成環節。老師根據各組反饋確定微技能目標,帶領學生精讀閱讀材料。首先,要求學生找出文章的體裁、主題、結構和各段落的主題句和支撐細節,學習段落展開的寫作手法,明確觀點與事實,找出重要信息。學生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辨別細節信息,決定哪些可以省略或壓縮,以保持原文主旨和所強調內容不變。學生在練習本上記錄下文章的框架,實現結構促成。接著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文章,找出重要詞匯、短語和主題句中的特殊句型,進一步加深對材料的理解;然后介紹概要寫作微技能。Keck的研究表明,英語母語者寫概要時傾向于對原文句法結構進行實質性的改寫,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更多只會逐詞借用。為了避免原文抄襲,實現語言促成,我們設計填空、造句、選擇題等練習,將文章框架從句子、短語和詞三個維度進行改寫,盡量避免使用原文語言,接下來學生開始第二次寫作產出,老師分發新高考英語概要寫作的評分標準評價表,小組討論修改,老師選出典型案例參照評價表帶領全班同學一起修改。最后老師帶領學生欣賞范文,學生再次邊看邊修改。
第三,以評促寫環節。學生課后修改作文提交到批改網或微軟愛寫作app上,修改語言錯誤,再轉發到小組微信群里,大家互相修改后選出一篇最佳作品提交給老師。老師再次根據評價表格做出書面點評,肯定學生用到的寫作技巧,下次課將優秀作品與全班同學一起評價賞析。
(2)讀后續寫教學模式。讀后續寫是去掉一篇材料的結尾部分,讓學生閱讀截留部分,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后續寫作補全內容。不同于概要寫作,讀后續寫要求學生除了要充分了解所給材料的內容、體裁、結構、信息以外,還要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對所提供的材料中的信息加以合理利用。鑒于續寫的開放性,我們在設計讀后續寫教學模式中更重視POA理論的交際目標。
第一,產出驅動環節。課前我們明確相關話題的語言目標和交際目標,要求學生查找閱讀材料主題的背景知識,摘錄相關詞匯,句型,典型事例等;課堂上老師呈現交際場景(背景、話題、意圖),要求學生進行視頻欣賞、回答啟發性問題等。接著學生做口頭報告、小組討論報告等活動,老師將學生的報告內容從語言和語篇角度分類記載,為產出做準備,這個階段的交際目標為語言目標服務。
第二,閱讀促成環節。這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獲取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各項條件,包括詞匯,句型、內容和篇章,使學生擁有產出的可能性。首先學生自主閱讀材料嘗試續寫提綱,此時學生會感覺到無從下手,學習動機被激發。接著精讀文章,完成填空、選擇、排序、思維導圖等練習,帶領學生找出場景(setting),人物(characters)及性格特征,主要情節(plots),沖突(problem),解決辦法(solution)等要素,學生口頭復述故事加深理解。寫作微技能定為找出文中推斷事件發展的高潮與結局走向的線索和鋪墊,關注主題意義。具體教學活動為根據劃線詞設定結局中人物, 根據續寫段落的開頭句推斷結局的場景等。微技能訓練方式以詞和句為單位進行分類練習,如要求學生學習積累人物性格描寫類,動作描寫類,心理描寫類,環境描寫類的詞和短語,并做重點句型的翻譯和仿寫。精讀以全班找出暗示故事結局的詞匯和句子結束, 進入小組討論階段。學生在討論時介紹自己續寫的內容,修改提綱,理清思路。最后學生開始寫作,老師提供必要的幫助,如補充相關詞匯和句型。鼓勵學生模仿和使用文章中相關的表達,做到與原文協同,并提高語言的準確性。
第三,評價促寫。老師分發新高考英語讀后續寫的評分標準評價表,讀后續寫的評價過程同概要寫作。
三、結語
“產出導向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讀寫教學模式以寫作為首要教學目標,學習者以閱讀為產出依據和主要輸入途徑,精讀材料前學生嘗試寫作任務暴露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習動機得到加強。課堂上在老師的引領下完成系列學習活動,借助閱讀材料表達自己的思想,減低學生寫作難度,增強學生英語學習信心。學生積極討論,互相評價,深度參與學習,學習效率更好。合理利用同伴互評和寫作軟件能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寫作焦慮和老師的工作負荷。實踐證明,“產出導向法”理論能幫助提升學生的語言學應用能力,為更多的教學研究者創新教學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初明,元魯霞.讀后續寫題型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3(5):707-718.
[3]文秋芳.“產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 2018(3):387-400.
[4]文秋芳.“產出導向法”教學材料使用與評價的理論框架[J].中國外語教育,2017(2):17-23.
[5]張文娟.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產出導向法促成環節的課堂教學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5(4):10-17+105.
[6]張宴瑋.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在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7]張蒙.產出導向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在的應用研究[D].延安大學,2020.
[8]Keck C. The use of paragraph in summary writing: A comparison of L1 and L2 writers[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6(4):26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