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菊紅
摘? 要:目的? 通過采用規范化管理模式對患者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進行糾正,分析其影響效果。方法? 抽取本次研究的病例周期為2018年7月~2019年7月,共抽取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目標,通過隨機抽簽法對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分成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將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的患者納入對照組,將采用常規方法聯合社區規范化管理模式的患者納入觀察組,研究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血壓變化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干預6個月和1年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高血壓患者通過規范化管理模式,護理效果明顯。
關鍵詞:高血壓;飲食計劃;生活習慣;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3-0130-02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屬于心血管疾病,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隨著我國的逐漸老齡化,高血壓患者數量也越來越多。高血壓會使患者的血壓升高異常,機體免疫功能出現異常反應,如果病情嚴重,可能會出現冠心病、動脈硬化、腦卒中、高血壓性腎損害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高血壓無法有效治療,只能通過長期服用藥物、調整飲食、糾正生活習慣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控制[1]。本次研究通過隨機抽簽法對100例患者進行隨機均分,展開對照研究,分析調節飲食、糾正生活習慣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作用,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次研究的病例周期為2018年7月~2019年7月,共抽取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目標,通過隨機抽簽法對100例患者進行分組,分成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為50~71歲,年齡平均為(65.10±3.34)歲;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為51~72歲,年齡平均為(66.24±3.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等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本次研究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審批。
納入標準:持續通過藥物治療至少3個月;年齡超過60歲;依從性強;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
排除標準:嚴重腎、肝臟等重要臟器不全患者;精神病患依從性差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社區公告欄張貼宣傳單,每年定期測量血壓。
觀察組患者規范化護理模式,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給老年患者分發高血壓介紹手冊,每周指定1天,為社區患者免費測量血壓。(2)飲食以及生活習慣干預:①由專業護理人員為高血壓患者制定飲食計劃:高血壓患者每天攝入鹽的量低于6g,攝入油脂的量低于25g,多食用水果以及蔬菜,水果以及蔬菜種類要不低于5種,且攝入量不低于500g,患者需要戒煙、戒酒,咸菜量的攝入要減少,多食用醋、糖等調味品。②運動指導:每天督促患者進行適量運動,指導患者正確的運動方式,清晨,患者的血壓水平較高,患者最好是選擇下午或者晚上進行有氧鍛煉,鍛煉形式不定,根據患者的喜好進行選擇,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決定運動量。
1.3? 觀察指標
研究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血壓變化情況以及并發癥(冠心病、動脈硬化、腦卒中、高血壓性腎損害)的發生率,評價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作用。利用卡式生活質量評分量表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時,則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和1年后,觀察組患者舒張壓與收縮壓下降程度均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2.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91.26±2.49)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70.49±3.49)分,顯著優良于對照組患者,經統計學軟件計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高血壓患者一般會出現脂肪代謝以及糖代謝異常情況,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出現異常,并發癥較多,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原發性高血壓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患者長期酗酒、煙癮、飲食中鹽含量較高、鉀含量以及鈣含量較低、脂肪含量高,且缺乏運動,就會有較大的概率引發高血壓,鈉離子的過度攝入,患者的血管收縮性會大大提升,患者的病情也會加重[2]。而高血壓屬于常見的老年患者疾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調節血壓、控制飲食、糾正生活習慣對病情進行控制,患者的依從性與控制效果息息相關。通過有關研究表明:短期的飲食指導不能夠起到明顯的控制作用,長時間的控制飲食,才能夠控制病情。同時,患者需要每天進行一定的有氧運動,防止血壓異常升高[3]。所以,患者能想要成功控制病情,與患者的依從性息息相關。特別是老年患者對于高血壓的認知不足,常常不聽從醫囑,胡亂飲食,生活習慣紊亂,就會促使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使患者的病情逐漸加重,發生死亡本次研究,通過規范性護理,糾正患者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得到結果表明:干預半年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為(139.62±17.43)mmHg,舒張壓為(81.49±6.59)mmHg,干預一年后,患者的收縮壓為(128.43±15.87)mmHg,舒張壓為(77.43±4.89)mmHg,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概率經統計為8.00%(4/50),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為(91.26±2.49)分,均明顯優良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通過控制飲食、糾正生活習慣,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壓,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
參考文獻
[1]王勇霞.社區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23(33):6428-6429.
[2]蔡文花,李麗敏,王雪敏,等.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04):60-61.
[3]李春梅,裴艷冰.改變飲食習慣對高血壓的影響[J].食品安全導刊,2016,14(30):94-94.
[4]沈立平.分析社區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9,01(02):362.
[5]張偉,方蓉.社區規范化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01):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