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云
在當前素質教育形勢下,寫作成為整個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然而,目前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并不高,寫作的水平也不容樂觀。其實,只要我們做教學的有心人,積極探索嘗試,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是可以充分調動起來的。下面簡單地談一下我在培養學生寫作積極性上所作的幾點嘗試。
一、師生共同參與點評,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
在講評課上,我經常把習作寫得成功的同學,或在選材、結構、立意、語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同學請上講臺,讓他們朗誦自己的文章,并進行自我評價,說出最精彩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然后其余同學發表觀點,老師進行點撥、歸納,肯定優勢,指出改進措施。
作為教師,我們在評價點撥時一定要善于捕捉學生哪怕極微小的成功之處,如文中幾句景物描寫的巧妙渲染,一個好的動詞的妙用,也要極盡表揚夸張之能事,從而讓盡可能多的同學品嘗到寫作成功帶來的快樂。
二、分享學生的習作,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
中學生爭強好勝心強,教師在作文講評過程中,可充分利用中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善于用身邊同學的成功習作感染學生。文學大家的作品固然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去模仿,但學生難免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他們是他們,我是我,他們天生有寫作的天賦,似乎他們與自己之間永遠有天壤之別,對他們,學生普遍感到遙不可及,不可高攀。用身邊同學的習作去激發學生,更易產生共鳴,更易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每次習作后的作文反饋課上,交流學生的成功習作時,閱讀者臉上洋溢的成功的喜悅,其余同學聚精會神聽講的情形都表明了這種做法的高效性。
三、及時批閱快速反饋,讓學生盡早享受成功的快樂
老師及時批改、講評是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之一。寫作本來就是一件很艱苦的工作,學生經過一兩個小時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文章,急待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如果教師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給學生的習作一個認定,既可滿足學生求知的心理,又可收到趁熱打鐵的效果。因此,對待學生每次交上來的習作,不管自己多忙,我都盡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及時地批閱,認真做好批改記錄,及時做好反饋,一般情況下都能在一周之內,如果條件允許,甚至當天進行作文的反饋,極少拖延,讓習作成功者能及時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享受成功的情感體驗,也便于學生對習作盡快地作出正確的評價,從而發現習作的優缺點。
四、組織多種活動,給學生積極搭建展示的舞臺
獲得同學、老師的認同,是每個學生寫作訓練時的共同心愿,也是每個學生產生并增強寫作興趣的必由之路。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要給學生積極搭建成功的舞臺,引導、扶持學生創辦文學刊物,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表作品的機會,開辟班級“優秀作文園地”,盡可能使每位學生都有可能“榜上有名”,充分利用當前的網絡資源,鼓勵學生當小老師,互相批閱,以此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個別學生的佳作,可幫助學生向正規的文學刊物投稿,以少數人的成功來帶動多數人的奮發。
五、拓展“材”源,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的匱乏往往是學生視寫作為畏途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寫好作文,學生必須占有足夠的寫作素材,否則學生的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探索寫作的資源。
拓展“材”源的方法多種多樣,每日一句話新聞、讀書經驗交流等,都是學生資源共享的良好途徑。教師要注意及時給學生推薦一些對寫作有價值的素材。語文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眼光要敏銳,隨時捕捉一些有寫作價值的素材并及時讓學生占有,再尋找恰當的教學時機,與學生共同討論交流,以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積淀學生的思想情感。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會因為缺乏素材而苦惱了。
激發學生習作積極性的方法還有很多,此文掛一漏萬,實屬拋磚引玉。還需進一步吸取各位同仁的寶貴經驗,以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