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花
摘 要:新課改下,學習方式也得到相應的轉變,且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逐漸在英語學科的學習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學習能力通常對一個學生接受知識的難度與速度,及學生在未來的發展狀況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不僅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實現學習渠道的拓寬,并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文章主要對薄弱學校的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關鍵詞:薄弱學校;高中英語;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32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需注重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以促使學生實現終身學習。新課改更注重以人為本,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其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以呈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英語教師需注重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多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在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薄弱學校相較于普通高中通常具有較多的難處,如辦學設施、教師水平、學生基礎等相關教學條件比較差,這必然會對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造成阻礙,因此對薄弱學校的高中英語的教學進行探究有重要意義。
一、薄弱學校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落后
傳統化的教學觀念已在教師的腦海中根深蒂固,教學觀念的更新較為緩慢,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教學過程中,仍舊是教師講學生聽,扶著走,帶著學,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步伐學習。這種狀況下,教師無法做到民主,師生的關系也不平等,教學不相長,教師不愿意放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還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產生相應的影響[1]。對于教師而言,本應該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參與者、鼓勵者、合作者,而通過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時,無法真正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自身更愿意根據教師的安排開展學習。
(二)教學方法落后
滯后的教學行為通常表現為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明顯落后于社會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的落后狀態。面對一個信息網絡化的知識經濟時代,薄弱學校相較于普通高中,更多的是采用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手段。部分教師甚至沒有仔細地鉆研教材,也沒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的具體教學中,缺乏愉快教學法的滲透,只是按照英語教材的內容照本宣科,導致英語課堂的教學缺乏生機與氛圍,英語教師就像是一臺知識傳授的機器,長期如此,學生就會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會出現厭學情緒,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差,或是出現逃學現象。同時,薄弱學校仍舊存在“苦學苦練、多講多練、死記硬背”等相對落后的教學觀念,幻燈片的使用已經是當前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2]。根據相關調查,薄弱學校在英語課程教學時,不僅教學方法單調,教學方式單一,而且教學手段較少,無法實現多元化。這種狀況下,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反饋都表現為課堂教學乏味,不僅毫無樂趣,還會感覺到負債累累。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較為落后,再加上學校的設施較為有限,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造成阻礙。除了需注重辦學條件的改善外,還需注重教學方法的積極改革,并通過多元化的手段開展教學。
(三)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與自覺性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有依賴性及被動學習的心理,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缺乏進取精神以及自信心,主要表現為教師怎樣教,學生就跟著怎樣學,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師讓做什么,學生就會做什么。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習慣性對答案,且學習毫無計劃,所有都需要聽教師的安排,非常依賴教師,幾乎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開展學習。同時,學生在學習時,更多的是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很少根據自身的學習制訂學習計劃,且很少有學生會按照自身的具體狀況進行學習計劃的調整,或者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學習時間的規劃。總之,薄弱學校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就是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去做,不制訂符合自身需求的學習計劃[3]。另外,課堂教學中,還表現出學生所制訂的學習計劃無意義,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時,忙于應付每科教師布置的作業,沒有足夠的時間按計劃學習。同時,學生在實際學習當中,其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成績、學習進度的評定都是由英語教師決定的,導致學生的學習創造性與主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
二、薄弱學校高中英語學科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教師積極參與教育培訓
隨著時代進一步發展以及教育領域的變革,各種教育理念不斷出現,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新標準與新要求,教師自身也需不斷地學習與借鑒,以促使其更好地適用于社會的需求與發展。基于此,英語教師需注重各種機會的尋求,積極參與省培、國培等相關活動以及教育部門、各學校在平時或假期舉辦的教師培訓活動,通過學習與借鑒學者、專家對英語教學的相關核心素養與教學模式的解讀與建議,積極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在參與相關培訓之后,教師可進行交流活動,積極聽取與借鑒他人在教學中的經驗與教學方法,對自己在實際教學時的難點與困惑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并聽取其他優秀教師給出的建議,對自己教學當中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反思,以促使教師的教學得到有效的改進與完善[4]。通過相應的教育培訓,不僅能深化教師對英語學科的相關內容了解,還能使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教學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促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除此之外,還需注重網絡平臺的運用。受物質資源、精力、時間等各個方面的限制,大多數英語教師在對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及先進化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缺乏足夠的了解,面對該狀況,英語教師可注重網絡平臺的運用,通過“英文視聽說”等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將英語教育的學者、專家等相關視頻推薦給學生觀看,不僅可以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還能使教師通過視頻了解到更多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方法,并能積極學習與借鑒。同時,英語教師還應關注一些優秀的教師工作室,或各學校的英語教師可通過QQ群、微信群、釘釘群等網絡平臺實現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分享以及教學資源共享,從而使教師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得到有效增強,并促使其自身的教學專業素養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