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妮 商超
摘要:創新創業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動能,創業生態環境為潛在創業者激發創新活力,是雙創政策的有力表現。文章基于2018/2019GEM報告的創業調查數據,深入研究中國的創業生態環境與美國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創新型人才;完善創新創業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增加研發轉化機會,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對于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創新發展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創新創業;創業生態環境;GEM
一、引言
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創業是就業富民之源,創新創業是實現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的核心動力,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或者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核心(肖松、查晶晶等人,2017)。自改革開放實行40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創業活動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是釋放民智民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避免經濟出現“硬著陸”的重要舉措,是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辜勝阻、曹冬梅,2017)。
為實現中國在2020年是創新型國家,2035年處于創新國家前列的發展目標,審視中國與其他創新驅動經濟體在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方面的差異,分析中國當前創新創業環境發展情況,改善中國創新創業環境,遵循和推進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提高社會生產力進而保持中國經濟高質量穩步增長非常重要。然而研究中國創業環境的文獻仍然較少,本文旨在采用2018/2019GEM全球創業報告調查數據,研究影響中國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創業發展方面的差異及其原因,中國創新創業現狀,為促進中國創新創業發展提出建議,對中國是創新型國家提供理論基礎。
二、中國與美國的創業發展差異比較
(一)創業活動的階段
GEM通過調查早期創業指數、創業員工活動、成熟企業所有者比率和企業終止率等方面來研究創業活動。早期創業指數為參與創建或運營企業的時間低于42個月的個體數量占18~64歲成年人的比重,包括創業率和新企業擁有率。雖然中國的早期創業指數(10.4)低于美國(15.6),創業率(4.7)不足美國(10.5)的1/2,但中國的新企業擁有率(5.9)略高于美國(5.3),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企業終止率(2.5)低于美國(4.7),進而導致在成熟企業所有者率方面,中國(3.2)也不足美國(7.9)的1/2。創業員工活動是指企業內部員工不以優化運營為目的,研發新產品或者服務和創建新的公司。在此方面,中國(1)是美國(8)的1/8,說明中國企業家不注重激發內部員工的創業思維,不善于組織內部創業活動。但通過成熟企業所有者和早期創業活動指數的對比可以看出,中國每10個早期創業企業就有3家進入成熟階段,而美國作為發達國家每10個早期創業企業僅僅有5個進入成熟階段。這說明中國的創業基礎比較穩固,新企業做好了進入成熟階段的準備。
(二)早期創業的導向
GEM將早期創業的導向分為三個方面,分別為低成長期望導向,新產品或市場導向和國際化導向。低成長期望導向是指無聯合創始人或員工,5年內無工作計劃。新產品或市場導向是指創業者開發的產品或者服務對客戶都是新的,很少或者沒有企業能夠提供同一種類的產品或者服務。國際化導向是指國內經濟以外的客戶的銷售額超過25%的創業者占早期創業群體的比重。中國的低成長期望導向(1.3)遠遠低于美國(8.8),不足美國的1/6,這也可能是中國企業終止率低于美國的原因。企業創業的基礎是新產品或市場導向,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此方面基本和美國(34)相同。雖然中國的國際化導向(8.8)略低于美國(12.7),但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的大門越開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國際化發展前景更加美好。
(三)早期創業者的年齡分布
中國和美國的創業者年齡分布特點基本相同,都呈倒U型分布。主要表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創業者平均參與比重最大的年齡階段都是35~44歲,分別是13.2和19.7,這可能是前期積攢了創業基金、創業經驗和創業知識等的結果。其次創業比重較大的人群集中在25~34歲,分別為12和18.1。這兩個年齡段的創業者,正處在事業發展的中期和早期階段,彰顯出年輕群體的人生抱負。18~24歲年齡段和45~54歲年齡段的群體在創業者個體數量中的比例幾乎相同。年齡在55~64的創業群體中,雖然較前一發展階段人數有了明顯的下降,但還是占有一定的參與比例,這說明此年齡段的人群不屈服于年紀,仍帶著一腔熱血進行生存型或機會型創業。
(四)早期創業的行業分布
從中國和美國的行業比重來看,中國的創業企業主要還是分布在批發和零售業,在農業、采礦業、信息和通信技術與金融和其他服務行業參與比重低。中國的批發和零售業在行業占比62.1,大約是美國(23.4)的3倍,而農業和采礦業的參與度大約都是美國的1/3,信息和通信技術(1.6)不足美國(7.3)的1/4,在金融和其他服務業中,行政服務,衛生、教育、政府和社會服務以及個人/消費者服務參與比尤其低,但由于對資金的需求較小,靈活性較高, 這也是創業企業的重要成長領域。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經濟發展水平高,具有強大的消費市場, 并且潛在的知識密集型企業越來越趨向學院化,而中國雖然目前處在創新驅動階段,但批發零售行業進入和退出門檻較低,對技術要求低,容易獲得低利潤率,因此依舊有一半多的創業者選擇批發零售行業。除此之外,中國的制造業(6.9)和美國(7.6)不相上下,推動了批發零售行業等低技能服務業的發展。飛機,高鐵,地鐵等交通運輸工具的大量投入,使得運輸業(2.3)也只是略低于美國(3.2)。
三、中國與美國的創業發展差異的因素分析
(一)潛在創業者的個體屬性
個體對創業的自我感知對是否考慮創業有一定的影響。GEM通過四個方面研究了創業發展差異的自我感知影響,包括1.創業者能否感覺到機會的存在;2.抓住這些機會是否會有較高的失敗恐懼感;3.創業個體是否能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確的感知;4.在未來三年內創業者是否愿意進行創業實踐。通過中國和美國的對比發現,中國 18~64 歲成年群體對自身擁有創業所需技能和知識的信心低于美國,并且對身邊創業機會的感知也低于美國,大約都為美國的1/2。中國的創業意圖(15.3)高于美國(12.2),這說明中國個體在未來3年內有較高的創業意向,也解釋了中國新企業擁有率高于美國的現象。但由于創業教育、創業資助等創業政策的不完善,對自身勝任能力的質疑,中國對創業的失敗恐懼感(41.7)也高于美國(35.2)。中國18~64歲之間的潛在創業者雖然對創業有高的失敗恐懼感但又得不進行創業的現象,正說明了中國大多數創業者進行生存驅動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