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世德 占娟娟
摘要:目前我國農村師資配置不均衡問題較為突出,解決問題需要借助互聯網的技術優勢。文章以衡陽為例分析鄉村學校師資發展困局,強調在教育達到基本均衡并向優質均衡邁進的基礎上充分把握“互聯網+教育”的優勢,破解鄉村學校師資配置不均衡困境,為推進現階段及未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優質均衡;師資均衡配置
一、研究背景
人們都渴望受到優質平等的教育,尤其是在邁向優質均衡的路上,農村的教育質量不及城市,而師資是衡量教育質量是否過關的重要一環?!盎ヂ摼W+”時代來臨,互聯網以其風行雷厲之勢滲入各大行業與領域,教育領域亦在其中。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變革教與學,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互聯網+教育”新生態。2020年春季,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如雨后春筍般開展促進了“互聯網+教育”的深度融合,這些嘗鮮式的舉措對實現師資優質均衡也起到一定催化作用。據2020年4月發布的《新冠疫情期間中小學在線教育互動研究報告》顯示,教師信息應用能力越好,教齡適中越能勝任在線教學方式。疫情之下,“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性凸顯,對農村師資提出新要求,農村教師應該要掌握在線教育工作,故如何把握住教育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師隊伍進而促進鄉村學校師資優質均衡發展,即為解決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的重要一環。
二、“互聯網+教育”與鄉村師資均衡發展相關概念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指出“互聯網+”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之中形成的一種能夠促技術、提效率、變革組織和創經濟力量的新形態。國內互聯網領軍企業將“互聯網+”視為“數據+”,看成經濟發展的巨大機遇。政府界定“互聯網+”是一種新形態,應用到教育領域,即為教育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教育”就是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由于“互聯網+”衍生豐富內涵而實現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刻碰撞的形態,有人性、開放、數字、共享等新特點,能推進數字時代構建進程與加速教育現代化進程。
200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做出對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師資的要求,《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恰當分配教師資源,各學科教師要合理配置,音、體、美各科教師要配齊,另補齊教師緊張的空缺,加強教師培訓。均衡發展在教育領域要考慮到經濟學層面和教育資源兩方的供需分配均衡。師資均衡發展包括均衡配置各項教師教學資源,在教育政策與法律制度框架內,考量教育公平和教育發展質量等因素,基于政府考察與研究,采取異地異策充分實現教師數量、質量、結構等方面教師資源的優質配置。
我們要在實踐之中反思問題,反思現行的鄉村師資均衡配置問題出在哪,該如何破解師資配置均衡困境,緩解進而改變學校教師群體間現有的師資配置不均困境。
三、鄉村學校師資配置的現實困境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決定教育發展質量。據衡陽統計局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末,衡陽教育城鎮化率為53.6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9.58%,衡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0元)僅為城市(33741元)的54.1%,由此可見,衡陽農村和城市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差距,區域經濟的發展差異影響到教育的質量的高低。據2019年的衡陽統計年鑒數據整理分析發現衡陽地區師資配置情況還未達標,尤其是鄉村學校,鄉村師資隊伍中編制師資數量、師資質量、師資結構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師資不均衡問題是影響該區域鄉村學校發展滯后的主要因素,若無法解決將嚴重妨礙該區域城鄉教育的均衡進展。
(一)鄉村學校編制教師數量匱乏,鄉村師資發展有失均衡
據統計2018年衡陽中學學校中農村中學占比為37.72%,農村專任教師僅占21.66%,農村小學學校占比為57.92%。農村小學專任教師人數僅占比31.78%。由數據分析可知,衡陽市農村中學數量遠低于城市,小學學校數量多于城市,農村中小學教師數量都遠低于城市。為填補鄉村學校的教師資源漏洞,國家號召越來越多的資源向農村傾斜,并出臺補充如特崗教師等鄉村教師政策,然而限定招聘條件等幫扶政策于鄉村學校而言也不過是杯水車薪,教育發展不均衡,教師趨于本能的選擇薪水更高的地方,這種因素的存在無法讓編制教師長期留在這些學校,學校編制教師數量與當地教育需求不匹配,即鄉村學校編制教師數量匱乏問題不能從根本解決。
(二)鄉村教師年齡、學歷結構配置不合理,教學質量不達標
1. 專任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
衡陽市中學專任教師按年齡結構劃分,40~59周歲的教師占比50.35%,可知專任教師年齡結構偏大。小學教師中,51~60周歲教師占比14%,30歲以下中小學專任教師比列偏低。鄉村教師年齡配置不合理主要是中青年教師缺乏,教師隊伍年齡沒有形成合理的“橄欖型”結構,無法保障教學工作的穩定及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有些偏遠學校部分教師年齡較高,教師隊伍出現年齡斷層的狀況,這些為提高教學質量及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埋下了隱患。
2. 專任教師學歷不達標
在衡陽市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中,中學學校的大專及高中畢業教師占比16.4%,研究生學歷專任教師占比僅為1.8%,小學學校中,低學歷教師占比50.3%,當年不任課中學教師中有54.5%是低學歷教師,小學占比80%。另外,像是藝體類等副科教師學歷大多數是低學歷者。農村和城市綜合數據如此,那么單論鄉村學校教師學歷配置更加不合理,鄉村學校師資隊伍中任教的高學歷教師很少,占比較大的多為專科及以下學歷等非規范師范教育的教師。
(三)鄉村教師各學科結構配置不合理,致素質教育畸形發展
中學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教師人數占總教師人數比重為53%。小學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教師人數占總教師人數比重為80.68%,在學科結構方面,中小學一些學科教師缺少嚴重,學科結構不合理。學科配置結構合理才能更好的發揮出教師整體的效能,才能滿足新課改目標的要求,讓學生發展更有個性與全面。而實際上學科結構性配置不合理,部分課程無法開設,容易引起鄉村素質教育的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