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心雅
摘 要:3-6歲是幼兒釋放天性,無拘無束的年紀,這一時期的幼兒活潑好動,對戶外游戲的興趣高漲。基于幼兒的這一特質,幼兒園應當遵循“開放追隨推進”的原則,精心組織戶外游戲內容,并全程對游戲活動進行跟蹤指導,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充分享受游戲的樂趣,開心度過美好的時光。因此,本文將針對幼兒園戶外游戲的組織與指導策略進行全面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游戲;組織;指導;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90
“開放”是指幼兒園在開展游戲活動之前,開放室外的所有場地與游戲器具,不規定班級界限,不限制年齡段,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游戲材料、游戲地點以及游戲玩伴,充分享受自由無拘束的游戲過程。“追隨”是指幼兒園教師應當全程予以跟蹤陪伴,并追隨幼兒的興趣,隨時調整和優化游戲內容,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讓幼兒感受到真正的游戲樂趣。“推進”是指通過開放與追隨策略的實施,使教研目標的實現進程得以快速推進。落實和執行開放追隨推進原則,是幼兒園戶外游戲順利開展的前提保障,也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發揮場地優勢,組織游戲活動
在選擇游戲項目時,幼兒園應當結合室外場地的大小以及障礙的多少,確定游戲內容,有的幼兒園室外場地面積較小,可以設置一些聚集性的游戲項目,如投沙包、捉尾巴、丟手絹等。如果室外場地面積比較寬敞,并且障礙物較少,可以設置一些奔跑性游戲項目,如躲貓貓、聽口令做動作等。同時,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幼兒園教師可以事先在室外場地當中規劃出游戲區域,并將幼兒分成3至5個合作小組,開展一些競技類游戲,以此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為游戲過程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元素[1]。
以“打地鼠”游戲為例,許多幼兒對游戲項目充滿興趣。因此,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首先在每一個小組當中分別選擇一名幼兒代表,然后在室外找到游戲區域,為確保游戲過程更加刺激、更加有趣,教師可以施劃出一個矩形區域,并事先將游戲規則講清楚,然后引導幼兒代表做好游戲前的準備工作。當教師發出游戲開始指令后,幼兒套上游戲罩在矩形區域內奔跑。由于室外場地空間大,幼兒可以在場地上無拘束地奔跑,當打地鼠扮演者拿著大錘出現時,扮演地鼠的幼兒迅速躲避,未被擊中的幼兒則是本輪游戲的勝者,教師應當給予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這種利用室外場地優勢設置的游戲項目,可以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可以使幼兒真正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進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了解幼兒心理,滿足主觀需求
幼兒園室外游戲項目較多,但并不是每一個項目都適合幼兒,這主要取決于幼兒的身體狀況、個人性格以及對游戲的興趣度。有的幼兒身體素質不太強,如果設置過多的奔跑類游戲,幼兒容易在游戲當中摔跤,使身體受到傷害。有的幼兒性格比較內向,不愿意參加集體游戲,在游戲開始后,總喜歡一個人獨處,導致游戲參與度大打折扣。還有的幼兒對教師設置的游戲毫無興趣,即便參與到游戲當中,也心不在焉,這就使游戲設置失去了現實意義。針對這些情況,教師應當及時調整和改變游戲組織策略,在設置游戲項目之前,應當通過口頭交流或者問卷調查的方法,征詢每一個幼兒對游戲項目的主觀需求,然后根據幼兒的反饋信息,科學合理地設置游戲內容,確保收到理想的游戲效果。
比如,教師在與幼兒溝通過程中了解到,部分幼兒不喜歡奔跑,喜歡相對比較安靜的游戲環境,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運動量相對較小的游戲項目,如趕小豬、室外尋寶、跳格子等游戲。這樣,既能夠滿足幼兒的主觀需求,同時也能夠保證游戲項目順利進行。另外,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教師發現,多數男孩子喜歡一些刺激性的游戲項目,多數女孩子則喜歡一些動靜結合的小游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兩個組別,即男生組與女生組,針對男生組可以設置一些運動量大,奔跑頻繁,富有挑戰性的游戲項目,而針對女生組可以設置一些運動量小,危險性低的游戲項目。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滿足各個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的幼兒的主觀需求,這樣一來,幼兒也能夠認認真真完成游戲項目[2]。
三、設置混合游戲,增進情感交流
根據室外游戲的“開放性”原則,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游戲內容的可行性、適用性,盡量保證設置的游戲內容能夠滿足大多數幼兒的需求。與此同時,為了增進幼兒園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共同參與游戲,教師可以采取混合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在游戲當中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進而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自主、獨立的品格。
以“戶外野戰”游戲為例,該游戲需要準備的輔助材料包括:旗子、區域活動中的分區馬夾、玩具手槍等,當游戲材料準備齊全后,隨即進入游戲環節。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合理選擇戶外區域,然后利用積木及各類輔助材料,搭建炸碉堡過程中歷經的重重困難及“戰場”的真實場景。在游戲過程中,有的幼兒負責搬梯子、有的負責搬沙袋、有的負責拿“炸彈”等,所有材料都能夠派上用場;這時,真實的游戲場景很快呈現在大家面前。接下來,采取兩組對弈的方式,開始 “搶灘游戲”。戰斗打響時,幼兒四散跑開,越過障礙試圖去奪取紅旗,搶占高地。由于整個游戲過程驚險刺激,而且幼兒與更多的低結構材料產生有效互動,幼兒在“攻擊”之余,關注到了“防御”,這就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理以及對 “隱蔽”與“對抗”的需求。通過這種方法,各個年齡段的幼兒能夠彼此增進了解,并在游戲當中收獲了友誼,進而對幼兒的未來成長大有裨益。
四、出于安全考慮,教師全程跟蹤
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安全意識以及自我防范意識較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應當全程跟蹤,不遺漏任何一個安全死角,并嚴禁幼兒私自開展游戲活動,如果發現這一問題,應當及時予以糾正,以消除安全隱患。另外,為了體現游戲的娛樂性與安全性,教師可以扮演幼兒的角色,參與到游戲當中,也可以扮演場外指導的角色,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予以糾正,以避免事態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