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文
【摘要】筆者是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同時對中國傳統醫學——中醫頗感興趣。時間久了,發現語文教學與中醫理論有許多共通之處。于是我把一些中醫基礎理論運用到了語文教學之中。
【關鍵詞】中醫;語文教學;整體辨證;情志;信心 ;習慣
一、整體觀念
中醫治病,講究一個整體觀念。它是在基于人體是一個整體的觀念上進行的辯證治療。中醫的這個整體觀念,可為語文教學所用。
有很多老師不怕辛苦,把知識點全部收集起來抄給學生背。結果老師勞累,學生反感。許多學生學語文不可謂不努力,但結果與努力完全不成正比。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整體觀念,把語文教學與生活,與其他科目的學習完全分離開。甚至把語文學習的不同板塊、不同知識點,完全割裂開。這樣的語文教學,效果能好嗎?
(一)語文學習與生活密切聯系成一個整體,語文即生活。
認為語文難教的老師,都是犯了把語文與生活割裂開來的大忌。其實,語文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學押韻,唱幾首歌即可。戲劇單元學潛臺詞,可篩選播放幾個當下流行的電視劇或電影的片段。
(二)語文各板塊的學習訓練,也應是一個整體。
語文的教學,無外乎三大板塊:基礎知識的積累、閱讀理解的訓練、寫作的應用。這些板塊的教學,也是一個整體,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把這幾個板塊聯系起來,互相促進。
當我們真正把語文教學的每個板塊,甚至是每篇課文,每個知識點都看成是一個整體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網絡體系。
二、辯證論治
中醫的辨證論治分為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把證辨清,然后根據證去選擇治療方法。這種先辯證再論治的方法很適合幫助我們去解決學生在學語文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例如,不少學生覺得作文是個大難題。同是作文寫不好,卻各有各的原因,我們要去追根溯源,根據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學生即使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但是根源不一樣,就不能采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先把問題的根源弄清楚,再“對癥下藥”,方有可能藥到病除。
三、重情志,方顯效
中醫認為,人患病的原因就兩個,一是外感六邪,二就是情志太過。人有七情,“喜、怒、哀、樂、恐、懼、悲”七情太過,皆能使人致病。學生的情志對學習的效果影響之大更在對身體健康影響之上。
(一)信心
都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但我認為“成功乃成功之母”更有道理。畢竟“越挫越勇”“百折不撓”之人太少。作為老師,我們不妨對學生多點寬容,少些苛責;多些鼓勵,少些打擊。
(二)意志
初中語文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深度,光靠學生的興趣和來自成功體驗的信心已不足以支撐學生扎扎實實地完成。這時,語文老師要幫助他們磨煉頑強的意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語文教師可著重督促幫助學生養成以下幾個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字詞課課清的習慣;背誦的習慣;練筆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
漢語言文學及中醫,同是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之瑰寶,既有共通之處,又相輔相成;中醫治愈人的軀體,漢語言文學治愈人的心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