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芮
摘? 要:目的? 在無痛內鏡檢查中,通過精細化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并研究干預效果。方法? 從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醫院在2019年11月~2019年12月,這一期間無痛胃鏡檢查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簽進行分組,分別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對照組患者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通過精細化護理,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指標變化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從而評價精細化護理方法的干預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麻醉前的心率水平以及呼吸頻率水平比較后,沒有明顯差異,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水平、呼吸頻率、疼痛評分,與對照組相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得到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明顯改善,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較明顯的改善,但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通過精細化護理方法對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患者進行干預,護理滿意度得到了顯著提高,疼痛指標得到顯著改善,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精細化護理干預;無痛內鏡;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108-03
臨床中,消化內鏡檢查是一種常見的檢查方法,消化內鏡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方法,患者會產生一定的疼痛以及不適性,因此患者的依從性會受到極大的負面影響,容易出現排斥心理,通過無痛消化內鏡檢查,可以使患者的舒適度提升,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1]。但是,疼痛情況還是會出現,所以,需要在進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過程中,對患者通過精細化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的疼痛以及不適感覺,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2],本次研究,筆者選取我院在2019年11月~2019年12月,這一期間無痛胃鏡檢查的患者60例,以護理方法的不同作為分組依據,展開對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醫院在2019年11月~2019年12月,這一期間無痛胃鏡檢查的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簽進行分組,分別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觀察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16歲,年齡最高的患者為67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40.23±2.15)歲;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3例。對照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17歲,年齡最高的患者為65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39.16±1.87)歲;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所有患者均得到了筆者的提前通知,在得到患者的同意,且在同意書上簽署姓名之后,再將筆者制定的研究計劃,上報給我院的倫理委員會,得到同意之后,筆者開展本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等,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通過精細化護理。
常規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并在檢查之前,告知患者12h內要禁食,對患者的過敏史、疾病史以及用藥史進行了解。
精細化護理方法:①心理護理:患者會因為疾病出現不良心理情況,患者在進行胃鏡檢查之前,一般會出現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會對效果產生影響,也會引發術后疼痛,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病情進行評估,給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服務態度要和藹,利用熟練的護理操作技巧,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提高治愈的信心。②環境管理:檢查環境舒適,在進行檢查時,拉好窗簾,防止強光照射患者,同時,保證檢查時具有良好的視野,討論病情時,應該降低討論音量,防止噪聲過大影響患者,可以在檢查后,播放輕音樂,穩定患者的情緒,可以轉移話題,將患者的注意力進行轉移。③生命體征監測: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變化情況進行監視,觀察患者的面色以及表情,防止患者發生休克。④檢查后護理:檢查之后,將患者送入觀察室,患者麻醉感覺消失后,護理人員應該及時詢問是否存在異常,如果存在,及時報告,及時處理,調節觀察室的溫度以及濕度,為最佳感覺,麻醉感覺消失30min后,沒有發生異常,患者可自行離開,離開之前,護理人員告知患者不可以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指標變化情況(心率水平、呼吸頻率、疼痛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從而評價精細化護理方法的干預效果??倽M意率=(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使用統計軟件SPSS 19.0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麻醉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麻醉前的心率水平以及呼吸頻率水平比較后,沒有明顯差異,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水平為(75.26±3.46)次/min,呼吸頻率為(19.51±3.43)次/min,疼痛評分為(2.32±1.03)分,對照組患者的心率水平為(81.13±5.43)次/min,呼吸頻率為(23.42±4.84)次/min,疼痛評分為(4.23±1.26)分,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得到的護理滿意度得到明顯改善,高達96.67%,護理后,對護理表示十分滿意的患者有20例,表示滿意的患者有9例,表示不滿意的患者有1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明顯改善,但是低于觀察組,只有70.00%,護理后,對護理表示十分滿意的患者有10例,滿意的患者有11例,不滿意的患者有9例,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腸系統疾病患者一般會通過消化內鏡進行診斷以及控制治療,但是消化內鏡檢查是一種侵襲性操作[3],會使患者產生疼痛,大大影響患者的依從性,從而對患者的檢查效果產生影響[4],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微創手術以及無痛內鏡檢查逐漸流行,得到了臨床上學者的廣泛推薦,無痛消化內鏡也逐漸應用于胃腸系統疾病患者的檢查中,可以對患者的病情起到明顯的診斷,診斷價值優良。但是,通過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仍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疼痛,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長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臨床中,應該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過中,通過精細化護理干預,可以得到明顯的護理效果,減輕疼痛,改善麻醉指標,調節心率以及呼吸頻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本次研究,筆者得到的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水平、呼吸頻率、疼痛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均優良于對照組患者;申琴[5]的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同,說明本次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可以作為臨床依據。
綜上所述,胃腸系統疾病患者患者在通過無痛消化內鏡進行檢查的過程中,通過精細化護理干預進行護理,有效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疼痛評分。
參考文獻
[1]張敏,田寶苓.精細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3):154-156.
[2]黃春艷.精細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8,19(A01):257-258.
[3]云小余.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04(14):120,130.
[4]劉莉,李金澤.無痛消化內鏡檢查術中應用舒適護理干預對患者精神狀態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9,32(02):23-24.
[5]申琴.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9,04(3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