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新
摘? 要:目的? 解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對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治療作用。方法? 納入德州市中醫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間的牙體牙髓病患者,共60例,計算機篩選分為三組,均20例,甲組采用欠填充法,乙組予以適填充,丙組實施超填充,比對治療效果和疼痛情況。結果? 治療總有效率乙組(100.00%)>丙組(85.00%)>甲組(6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III級疼痛率乙組(5.00%)<丙組(40.00%)<甲組(5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牙體牙髓填充治療中,適填充治療應用價值高,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疼痛,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牙體牙髓病;填充程度;治療效果;疼痛
中圖分類號:R781.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2-0184-03
牙體牙髓病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包括牙髓病、齲齒、根尖周炎等,臨床主要表現為刺激性疼痛、咀嚼困難[1]。如果未得到及時的治療,牙齒周邊組織會逐漸遭到損傷,以至于牙齒功能降低,甚至誘發更嚴重的牙部疾病,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目前,牙體牙髓病主要通過根管手術進行治療,但是由于采取的填充方式不同、填充程度差異均會造成治療效果的差別,實際治療中側重于剔除患牙根管的壞死組織,以減少疾病復發[3]?;诖吮尘?,現探討不同根管填充度對牙體牙髓的改善情況,規整、詳述見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德州市中醫院在 2017年3月~2019年3月間收治的牙體牙髓病患者(n=60),按入院順序編號,計算機隨機等分為三組,即20例/組。甲組:男8例,女12例;年齡區間14~59歲,平均年齡(32.76±4.34)歲;患牙共22顆。乙組:男9例,女11例;年齡區間15~57歲,平均年齡(33.03±4.09)歲;患牙共23顆。丙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區間14~58歲,平均年齡(32.79±3.97)歲;患牙共21顆。我院倫理會認真評審、探討后予以本研究批準,比對三組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牙體牙髓病診斷標準者;②意識清晰、無精神障礙者;③熟知本實驗并簽字者。
排除標準:①不愿配合本次試驗者;②凝血功能異常、頜骨病變者;③合并神經性疾病者;④處于妊娠期、哺乳期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根管填充治療,治療前拍攝X光牙片攝片,檢測患牙的基本情況,觀察患牙根管情況,并檢測其根尖周病變度,步驟為:①準備措施:在拔髓時和開髓后仔細清理根管,以裂鉆的方式清理已病變的牙髓牙釉質,并測量根管的長度,逐漸擴挫預備根管至40號。②消毒:以次氯酸鈉溶液、生理鹽水、過氧化氫溶液等對根管及周邊進行反復沖洗、消毒,沖洗完成后用吸水棉球吸除剩余清洗液,晾曬根管,再用氫氧化鈣進行消毒。③填充根管:確?;颊咛弁?、腫脹癥狀消失后開始填充,填充時先致密填充其牙膠尖部,加壓其側面,填充完成后用磷酸鋅水門汀密封處理髓腔以根管口,并于X光牙片下觀察填充程度。
甲組(欠充填充):根管填充劑與根尖之間的距離>1mm。乙組(適充填充):根管填充劑與根尖之間的距離<1mm,填充劑已到了腔隙位置。丙組(超充填充):根管填充劑超過根尖處。
1.4? 觀察指標
①統計三組患者治療效果,評定標準,顯效:咀嚼功能恢復,X光牙片攝片下患牙周圍稀疏區消失;有效:患牙咀嚼功能明顯提高,X光牙片攝片呈現患牙周邊稀疏區縮小50%以上,疼痛、腫脹感消失;無效患牙不具有咀嚼功能,X光牙片觀察患牙周圍稀疏區無明顯縮小,換牙腫痛明顯??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統計三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VAS評估量表進行評估,Ⅰ級0~3分、Ⅱ級4~6分、Ⅲ級7~10分。
1.5? 統計學處理
借助SPSS24.0分析,計數資料(療效、級別)采用χ2檢驗,并用[n(%)]表示;檢驗差異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
甲組總有效12例(60.00%),乙組總有效20例(100.00%),丙組總有效15例(85.00%);乙組明顯高于甲、丙組(P<0.05)。見表1。
2.2 疼痛程度
甲組、丙組VAS程度明顯高于乙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普遍認為創傷、齲病是引起牙體牙髓的主要因素,細菌入侵于牙髓腔后,逐漸在牙髓處發生炎癥反應,從而引起牙根病理性變化。長時間未遏制病情,將會損傷根尖周邊組織結構的完整性,導致根尖周炎癥[4]。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加先進的醫療設備性能涌出,根管技術在牙體牙髓病的臨床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徹底清除牙髓腔感染,將根尖周、髓腔的連通有效阻斷,從而避免出現復發[5]。
根管填充是根管治療的重要環節,根管填充程度會對整體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前牙填充相比于后牙填充具有更加優良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前牙為單根管,且具有相對粗大的髓腔,填充操作較簡單,但易出現超填充;后牙根管具有一定復雜的形態結構,難以將根管中的細小、彎曲等情況完全排除,因此會增加難度系數[6]。若操作人員缺乏嫻熟的操作技能,就會引起欠充問題。據研究顯示欠充和超充均可誘發細菌滋生,從而引發再次感染,反復出現疼痛與腫脹癥狀。超填充多為根管預備過度而誘發,當根尖組織液滲入根管后,將出現二次感染,因此應避免欠充或超充情況。由于在實施治療時采用的液體類、牙膠類、糊劑類填充材料的封閉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并由于醫師水平和治療環境的差異性,會導致不同的填充效果,因此臨床醫師提高治療技巧,以取得理想的填充效果;同時采用X線輔助,檢查填充狀況,以至適充范疇,愈合病灶組織[7]。從實驗數據可知,乙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丙組;疼痛程度I級乙組多于甲組、丙組,III級乙組少于甲、丙組(P<0.05)。
綜上所述,以適充填充治療牙體牙髓效果顯著,疼痛度輕,建議常規使用。
參考文獻
[1]錢曉麟.多次法根管治療與一次性根管治療牙體牙髓病臨床效果評價[J].北京醫學,2018,040(005):466-467,469.
[2]陳敬天.不同根管預備方法影響根管壁應力分布的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0):1152-1153.
[3]馬藝.不同程度根管填充對牙體牙髓病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08):92-94.
[4]曹麗.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對牙體牙髓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6):73-74.
[5]任恒峰,薛媛.不同程度根管填充治療對牙體牙髓病的治療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8,29(06):892-893.
[6]余道信,程夢.單次與重復多次根管疏通填充用于牙體牙髓病治療的對比研究[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1):142-144.
[7]侯佳,陶洪.一次性根管術填充納米羥基磷灰石對牙體牙髓病患者療效、安全性及咀嚼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9,40(9):1090-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