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卓

摘 要: 語類結構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重要議題,但較少學者分析紅色景點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本文以韶關紅色景點為例,分析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成分的類別及其序列。研究發現:此語類由19類成分構成,其中包括7種必備成分和12種可選成分,它們組構成特定的語類結構序列。本研究能為撰寫高質量的紅色人物簡介提供啟示,并推動紅色話語的研究。
關鍵詞: 紅色景點 人物簡介 語類結構 結構序列 語步
一、引言
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的發展,先后三次發布了《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強調紅色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重要性(1)(94)。我國紅色旅游取得了長足發展,充分發揮了傳承紅色基因和弘揚優良傳統的教育作用(2)(83)。韶關曾是北伐戰爭的大本營和廣東省委舊址所在地,是粵北軍事重鎮,現存的革命舊址和紀念設施約329處(3)(213)。近年來,韶關市響應黨和中央政府的號召,發揮歷史文化優勢,確立了“打造廣東省一流紅色文化高地”的建設目標。在打造紅色景點時,景點簡介是宣傳景點的重要手段,而且革命將士的簡介是擴大景點知名度和其影響力的關鍵。但目前較少學者探究紅色景點的人物簡介話語,本研究以韶關紅色景點為例,分析景點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旨在為撰寫高質量的景點人物簡介提供啟示,并為紅色話語研究做貢獻。
二、語類結構研究
Hasan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框架下提出了語類結構理論,她認為語篇是由一些結構成分及其語義序列關系構成的語義構型,這些語義構型借助特定語境的特定社會活動得以展現(4)(50-55),如課堂師生問答的語類結構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反饋;買賣活動的語類結構是:打招呼、買賣引發、買賣詢問、買賣請求、買賣依從、出價、購買、買賣結束、告別(5)(289)。語類結構包含必備成分和可選成分(4)(57-59),如師生問答語類結構的3個語步均為必備成分,買賣活動語類結構的前3個語步是可選成分,在買賣互動中后者可不出現。語類由必備成分界定,具有相同必備成分的語篇屬相同語類,可選成分促成同一語類的語篇變異,增加語言的多樣性(6)(109)。
語類結構研究大體可分為3種路向。首先是特定語類的結構分析,包括學位論文、書評和判決書等,如陳明芳(7)(12-16)、董敏(8)(33-36)、孫迎暉(9)(54-60,78)、唐青葉(10)(51-55)、Kwan、Chan、Lam(11)(188-201)、Sheldon(12)(238-251)等人的研究。其次是語類結構的分析模式構建,如將現有多種語類分析框架整合為一種新的分析框架(13)(339-344),或從交際目的到語類結構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模式(14)(58-67)。最后是語類結構的英語教學應用研究,如黃潔、周統權、王微萍(15)(69-78)、鄭瑤菲、陳松菁(16)(115-120)等人的研究。
由以上3種研究路向可知,首先,較少學者論及景點簡介的語類結構,更不用說景點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問題;其次,這些研究大多有益于相關的學術領域,對日常經濟和生活的益處不顯著,這為更貼近社會生活的旅游景點簡介研究留下了可鉆研的空間;再次,關于景點簡介話語的研究不多,而且此類研究大多只聚焦景點簡介的翻譯策略和譯文的意義等問題,如鄧榮娟(17)(109-110)、李慧(18)(88-90)等人的研究,較少學者關注景點簡介的話語本體;最后,人物簡介是紅色景點的主要構成內容,人物簡介語料數量多且較易獲取。鑒于以上原因,本文以韶關紅色景點為例,探究景點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分析此語類的結構成分類別及其序列關系,為撰寫高質量的紅色景點人物簡介提供啟示。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本文分析韶關紅色景點中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具體探討兩個問題:1.此語類的結構成分包含什么類別?2.這些結構成分中哪些是必備成分?哪些是可選成分?它們構成怎樣的語類結構序列?
(二)語料收集
筆者到韶關市北伐戰爭紀念館、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粵北省委歷史陳列館、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大村展館等紅色景點,現場使用數碼相機拍攝保存各景點中的人物簡介共40篇,作為本研究的語料。
(三)研究步驟
首先,筆者在紅色景點收集人物簡介40篇,作為分析語料;其次,筆者按照語步拆分這些簡介語篇,歸納此語類的結構成分類別;再次,筆者統計這些成分類別在簡介語篇中的出現頻次,借此區分必備成分和可選成分;最后,筆者基于必備和可選成分及這些簡介語篇的共性,總結此語類的結構序列。
四、語料分析
(一)語類結構成分的類別
筆者依據語步拆分40篇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成分,一共得到19類成分,它們分別是:姓名、生卒年、原名、字、號、籍貫、入黨時間、教育經歷、行政職務、工作經歷、榮譽、軍隊職務、戰斗經歷、突出事跡、偉大精神、建軍業績、戰斗業績、軍民關系、去世時間及原因。這些成分的具體示例如下。
A.姓名
孫中山、蔣先云、葉挺、周其鑒、張發奎等。
B.生卒年
(1866—1925)、(1902—1927)、(1896——1946)等。
C.原名
孫中山原名孫文;薛岳原名仰岳。
D.字
(張發奎)字向華;(葉挺)字希夷;(蔣光鼐)字憬然;
E.號
(孫中山)號日新、逸仙。
F.籍貫
(莫雄)廣東韶關英德(今屬清遠)人;(陳銘樞)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人;(陳可鈺)廣東清遠石潭人。
G.入黨時間
(周其鑒)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葉挺)1924年,辭去軍職,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何承蔚)193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
H.教育經歷
(莫雄)廣東陸軍講武堂畢業;(陳銘樞)1906年考入廣東黃埔軍小學,同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考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程潛)早年入湖南武備學堂,以公費留學日本,初入振武學校,后轉入士官學校。
I.行政職務
(梁廣)曾任廣東省委常委兼職工部長、粵南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臨時省委委員。
J.工作經歷
(歐震)執教于縣屬周田墟小學,期間,受孫中山革命思想感召,乃投筆從戎;(梁廣)長期在廣州、香港、澳門等淪陷區開展城市工作。
K.榮譽
(孫中山)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葉挺)北伐名將;(朱培德)與朱德同班,被稱為該校的“模范二朱”。
L.軍隊職務
(許崇智)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任陸軍第十四師師長和福建北伐軍總司令,揮師北伐,二次革命時任福建討袁軍總司令;(譚延闿)1917年響應孫中山護法號召,任湖南督軍兼省長、湘軍總司令;(李烈鈞)武昌起義爆發時,在江西積極響應,被推舉為江西都督府總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
M.戰斗經歷
(周其鑒)1927年率農民自衛軍北上支援北伐;(何承蔚)在曲江國民黨監獄“基廬”,雖遭受酷刑折磨,仍堅強不屈,帶領團員同頑固派進行斗爭;北伐軍兵臨武漢,圍攻武昌,歐震擔任奮勇敢死隊隊長,率先攻城。
N.突出事跡
陳炯明兵變時,在一次軍事會上有人詆毀孫中山,莫雄拍桌說:“誰詆毀孫總理,吾將撲殺之。”
O.偉大精神
1941年“皖南事變”中,(葉挺)身陷囹圄,堅貞不屈,作《囚歌》以明志。
P.建軍業績
(陳可鈺)在提高第一師部隊素質上多有建樹,使粵軍第一師在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中獨放異彩,起到粵軍的精銳和先鋒作用。
Q.戰斗業績
汨羅江戰役后,(程潛)率部入江西,截斷南潯路,9月攻占南昌;(朱培德)9月率部攻江西,10月2日取得南昌萬壽宮大捷,從根本上改變了江西戰場的形勢;1920年(李烈鈞)率滇軍參與驅逐桂系戰斗,1921年擊敗桂系占領桂林,迎孫中山至桂林成立北伐大本營。
R.軍民關系
1922年和1924年,(孫中山)先后兩次在韶關督師北伐,與韶關人民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S.去世時間及原因
1946年4月,(葉挺)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1946年12月(何承蔚)在香港病逝。
(二)必備和可選成分及其結構序列
筆者統計了40篇紅色景點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成分的出現頻次,結果如表1所示。
依據Hasan的觀點,語類結構由必備成分和可選成分構成(4)(57-59),同時,Nwogu認為語類結構中出現頻率在50%及以上的語步被認為是穩定語步(19)(124),據此,我們可以辨別必備和可選成分,即表1中出現頻次為20次及以上的成分為必備成分,其余的是可選成分。可見,姓名、生卒年、字、籍貫、教育經歷、軍隊職務、戰斗經歷是紅色景點人物簡介的必備成分,原名、號、入黨時間、行政職務、工作經歷、榮譽、突出事跡、偉大精神、建軍業績、戰斗業績、軍民關系、去世時間及原因是可選成分。
筆者依據以上必備和可選成分以及成分在40篇簡介中的出現規律,得出此語類的結構序列:A^B^(C)^D^(E)^F^(G)^H^[●●(I):(J)]^[●●(K):L:M]^[●●(N):(O)]^[●●(P):(Q)]^(R)^(S)①。此結構序列體現了紅色景點人物簡介的成分共性和結構標準,據此,我們可以撰寫高質量的人物簡介。
五、討論
上文區分了紅色景點人物簡介的必備和可選成分。必備成分往往是讀者了解特定紅色人物的必要信息,其中軍隊職務和戰斗經歷是與紅色主題相關的最基本信息。必備成分的缺失會造成讀者無法全面了解紅色人物,甚至會造成紅色人物精神價值的流失。可選成分是對必備成分的補充,使人物簡介的內容更充實。由于人生經歷、言行影響力和歷史記載完整性不同,因此不必要也無法列出所有紅色人物的原名、號、入黨時間、行政職務、工作經歷、榮譽、突出事跡、偉大精神、建軍業績、戰斗業績、軍民關系、去世時間及原因等信息,這些信息自然成了可選信息。
語類由必備成分界定,具有相同必備成分的語篇屬相同語類(6)(109)。據此,我們可以通過考察相同語類語篇中結構成分的出現頻率確定必備成分。依據Nwogu的觀點,語類語篇中出現頻率在50%及以上的語步是穩定語步(19)(124),即語類結構的必備成分。出現頻率在50%以下的其余成分是語類的不恒定組分,應屬可選成分。本文選取40篇人物簡介作為語料,語料數量已具統計學意義,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效度。
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序列也許會受文本的交際目的、撰寫對象的人生軌跡和撰寫人的書寫習慣的影響。但圍繞紅色主題的人物簡介具有相似的交際目的,即向讀者展示人物的紅色革命生涯,同時,盡管人物的生平軌跡千差萬別,但從紅色革命視角看人物生平,人物往往具有相似的信息維度,如教育經歷、軍隊職務、戰斗經歷等,加之,在撰寫紅色人物簡介時,撰寫人往往會參照過去的簡介范本,因此個人書寫習慣對簡介語類結構的影響較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可以析出紅色人物簡介較穩定的語類結構序列,而且此序列具有較廣泛的普適性。
六、結語
本文分析了紅色景點人物簡介的語類結構,待解決的兩個問題都得到了解答。首先,人物簡介包含19類結構成分。其次,這些成分由必備和可選成分構成。姓名、生卒年、字、籍貫、教育經歷、軍隊職務、戰斗經歷是此語類結構的必備成分;原名、號、入黨時間、行政職務、工作經歷、榮譽、突出事跡、偉大精神、建軍業績、戰斗業績、軍民關系、去世時間及原因是可選成分。這些成分構成了特定的結構序列。本研究能為撰寫高質量的紅色景點人物簡介提供啟示,并能拓展紅色語篇分析的功能維度和研究外延,達到推動紅色話語研究的目的。
注釋:
①A~S對應上文提及的19類語類結構成分;“^”表示兩邊成分的位置相對固定;“[ ]”表示括號內成分可以自由調換順序;“:”表示兩邊成分的位置可以交換;“( )”表示括號內成分為可選成分,其余為必備成分。
參考文獻:
[1]曹月娟.紅色文化旅游游客服務質量感知對行為意愿的影響研究[J].旅游科學,2020,34(3):94-102.
[2]石培新.紅色旅游教育功能提升與可持續發展機制創新[J].宏觀經濟管理,2020(5):83-90.
[3]呂瑩.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的運用——以韶關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41):213-214,252.
[4]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5]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6]劉海萍,郭衛平.語域對語類結構的預測功能[J].新聞愛好者,2011(10):108-109.
[7]陳明芳.學位論文文獻綜述的語類結構與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12).
[8]董敏.論當前中國民事一審判決書的語類結構潛勢[J].修辭學習,2006(4).
[9]孫迎暉.中國學生英語專業碩士論文“前言”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分析[J].中國外語,2010,7(6).
[10]唐青葉.書評的語類結構及其情態的力量動態闡釋[J].外語學刊,2004(1).
[11]Kwan, B. S. C., H. Chan & C. Lam. Evaluating Prior Scholarship in Literature Reviews of Research Articl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actices in Two Research Paradigm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2,31(3).
[12]Sheldon, E. Rhetorical Differences in RA Introductions Written by English L1 and L2 and Castilian Spanish L1 Writer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1,10(4).
[13]張德祿.語類研究理論框架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34(5).
[14]李冰.語類多維度分析模式構建及實證研究——基于交際目的談Swalesian學派語類分析模式的拓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9(3).
[15]黃潔,周統權,王微萍.基于語類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路徑研究——以“文獻綜述”寫作教學為例[J].外語界,2016(2).
[16]鄭瑤菲,陳松菁.語類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環研究[J].高教探索,2014(1).
[17]鄧榮娟.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茶文化旅游景點簡介的翻譯研究[J].福建茶葉,2017(2).
[18]李慧.歷史文化古跡景點簡介翻譯的跨文化審視——以珠海為例[J].語文學刊,2016(8).
[19]Nwogu, K. N.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 Structure and Functions[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2):119-138.
本文系2020年度廣東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一般課題“高校網絡新冠疫情輿論的特征和引導研究(GDWL20YB61)”;2020年度韶關市哲學社會科學共建課題“系統功能語言觀照下韶關紅色旅游景點簡介的語類結構分析(G2020021)”;2020年度韶關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語言戰略視角下的韶關紅色文化傳播研究(SZ2020SK02)”;2020年度韶關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研究課題“高校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的經驗研究(SY2020DJ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