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柳怡 戚中美
摘 要: 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路徑,有機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在教育教學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國際國內面臨的復雜形勢、機遇挑戰(zhàn)及新時代廣大青年應肩負的歷史使命,有效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質量和水平,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及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高校思政課 教學模式 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 傳播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校思政課”)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乎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根本性問題的關鍵所在,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抓手。新時代,如何創(chuàng)新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及時有效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準確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內涵與精神實質有效地講授給學生,使學生深刻領會、掌握并學以致用,是時代和歷史賦予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務,是思政課教師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簡介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及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是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并簡要概括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
1.是思政課發(fā)揮培根鑄魂基礎性作用的需要
思政課是實施思政教育的主要載體,是對學生進行培根鑄魂工程的基礎陣地,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和任務。為學生講授好、宣傳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時代和歷史賦予思政課及思政課教師的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飽含“以人民為中心、新發(fā)展理念、全面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思想內涵,對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際國內局勢,順應時代潮流,自覺形成服務人民、奉獻社會、愛黨愛國意識,尤其是鑄牢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之魂,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2.是增強學生情感認同、堅定“四個自信”的需要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聲音”正響徹世界,“中國方案”為國際重大問題的解決提供重要策略支撐,“中國制造”廣泛影響著世界人民的生活,“中國科技”屢創(chuàng)世界第一,各個領域的“中國N”徹底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無不閃耀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智慧和光芒,使我們樹立了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在思政課中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學生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綜合素質,將自身的努力奮斗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黨和國家偉大復興夢想有機融合,自覺扛起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成為一個理想堅定、胸懷國家、心系人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是為學生的人生航向提供正確思想指針的需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富含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想,秉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處在“人生拔節(jié)孕穗期”的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及未來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交流日益繁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激烈碰撞,這對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年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艱難的選擇。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思政課課堂教學,有利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占據(jù)主要關鍵陣地,搶占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權,增強大學生在復雜社會環(huán)境中的辨別力、免疫力、選擇力,使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前把握人生正確航向。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高校思政課中的創(chuàng)新傳播路徑
1.與思政課主干課程相結合。
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等思政課主干課程講授。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涵蓋了“黨的建設”內容,“十四個堅持”的第十四點內容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指出“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fā)力,統(tǒng)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在課堂講授時,結合黨的發(fā)展史,講清楚我黨歷來重視黨的建設問題。毛澤東同志曾提出“黨員不僅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在民主革命過程中形成的“三大作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和“三大法寶”(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成為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在思想體系中,黨的建設理論貫穿始終。鄧小平同志站在時代要求、國家發(fā)展、人民期待的高度,指出“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強調要加強“黨的三大建設”。江澤民同志緊緊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探索,強調要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全面提高的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尤其強調指出,“執(zhí)政能力建設是黨執(zhí)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新形勢下,習近平同志站在時代與歷史的高度,提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
“十四個堅持”的其他13點內容,在“概論”課程中,均能找到相契合的章節(jié)。比如第三點內容“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與《概論》第十一章《“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第二個重點內容相契合;第六點內容“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與《概論》第十一章《“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第三個重點內容相契合;第八點內容“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與《概論》第十章第四節(jié)《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內容相契合等。通過思政課課堂教學,有機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學內容中,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避免了純理論講授帶來的教學弊端。
2.組織專題學習講授。
專題講授,有利于把所要講授的知識點,講透講深、講細講實,有利于學生對所講知識的理解具體化、細致化,最大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講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認識。一方面,教師在為學生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可以按照“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分成二十二個專題,與日常思政課課堂教學相補充,達到鞏固學生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邀請校外專家學者、學校領導(如黨委書記、校長、黨支部書記等)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專題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校外專家和校內領導從宏觀上或更高層次、更高高度深入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利于學生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與精神內涵。
3.與品牌活動融合傳播
在品牌活動,如讀書會、道德講堂、第二課堂、文化社團活動等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心得交流和思想認識碰撞,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道德講堂”中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四個堅持”的第十點內容“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引導學生不僅要自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家國思想。2016年4月15日,在首個國家安全教育日,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公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不僅是踐行愛國主義和家國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還是公民對國家、民族、社會強烈責任感的具體體現(xiàn)。心系國家安全,胸懷家國安全,努力引導學生在新時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火熱的青春,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做新時代優(yōu)秀的愛國者。
4.結合學習強國平臺自學
自學習強國App學習平臺推向公眾以來,收到強烈反響和喜愛,尤其是受到廣大黨員同志和師生的歡迎,已經(jīng)成為廣大黨員同志和師生的“第二課堂”“網(wǎng)上課堂”,是日常工作和課堂學習之外的重要自學載體和平臺,慢慢影響和改變以往的生活、學習習慣。充分利用學習強國App學習平臺,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通過學習強國App學習平臺的深入學習、持續(xù)學習、系統(tǒng)學習,可以把難以在課堂中講授的知識或在課堂中不能全面細致講授的知識,以更便利、靈活的方式,讓大學生全面感知。
四、結語
通過與思政課主干課程相結合、組織專題學習講授、與品牌活動融合傳播、結合學習強國平臺自學等形式,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和學生自學活動中,以先進的主流思想武裝大學生頭腦,培養(yǎng)大學生的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真正將大學生群體培育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秦宣,肖貴清,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1).
[3]王偉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理論成果——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J].中國社會科學,2015(10).
[4]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N].中國教育報,2018-04-25.
[6]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7]習近平.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 - 12 - 30(1).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本文系撫州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高校思政課中的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9SK98)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