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異
摘要:文章通過分析合唱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合唱指揮教學的認識度、加快相關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運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改革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注重指揮教學理論與實踐性的結合、采用靈活教學方式增加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作為指揮者應有的品格素質、與形體課有機結合開闊指揮教學思路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合唱指揮培訓 ? 問題 ?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05
合唱作為一項集體活動,里面的每一個成員都各自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指揮則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每一場合唱只有在有效的指揮下,才能夠更好地向聽眾傳達出音樂的內容和情緒,也才能讓演唱者更快地投入到相關的情感之中。可見,指揮者的水平以及風格直接影響著合唱整體的效果和水平。但是從我國當前合唱指揮培訓的現狀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能力的提升,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后續的能力不足。本文就從合唱指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從多方面促進學生在合唱指揮培訓中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方面的發展。
一、合唱與合唱指揮的概念
合唱是音樂表演的一種常見形式,與單人演唱不同,合唱是一項集體活動,其對于人數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況下,合唱團一般需要兩組或者兩組以上的歌唱者,總人數不能少于12人,并且每個組都有各自的曲調以及表演形式。合唱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就是按照不同組的聲部的不同特點以及排列組合來進行具有創造意義的表演。它既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又具有相互配合的協調性,需要每一個合唱者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此才能發揮出合唱的最佳效果。
由于合唱的總人數較多,那么如何才能讓這樣一只龐大的隊伍在表演上相輔相成,達到組織上的健全完整以及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呢。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專業的合唱指揮人員來指導,引導合唱團的全體人員密切配合地朝著一個方向演唱。合唱指揮作為精神藝術的表達者,不僅是音樂藝術力量的中心,也是合唱團的靈魂和生命。在合唱指揮過程中,指揮通過手勢、動作和表情將自己對于音樂的感受理解以及審美傳達給演唱者,以此感染每一個演唱者的感情,讓演唱者通過共鳴來來完成音樂作品的表達。每一個合唱節目的背后都包含了指揮者、演唱者的齊心協力和高度配合,這不僅要求這個合唱指揮者具有組織領導到家能力,還掌握合唱的特點以及專業素養,在舞臺上才能夠暢然自在的進行表演。
二、合唱指揮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正確認識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合唱教學中,唱歌教學與指揮教學常常是被分開的,很多教師并沒有正確認識到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之中,對于指揮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并不重視這部分對于學生合唱能力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之中,并沒有將二者進行有機融合,如此就不能實現精準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很多教學研究者,在研究合唱指揮部分內容的時候,出發點較為單一,很少以獨立的態度從合唱的角度來研究合唱指揮教學,沒有把握合唱教學與指揮教學之間的連接關鍵所在,無法發揮合唱教學的基礎作用與延伸意義,導致合唱指揮教學的發展停滯不前。
(二)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
近年來,我國的合唱指揮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由于缺乏大量的、專業的合唱指揮師資力量,導致合唱指揮教學存在一定的偏差,難以達成很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有時還會出現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很多地方,合唱指揮教學大多都是由聲樂老師、樂器老師或者是音樂理論老師等教師去代理教學,這些教師確實具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但是術業有專攻,他們缺乏專業院校的培訓,在合唱指揮教學之中并不難完全發揮其效用。由于只是代課,很多教師的變動非常大,而且在教學內容上安排比較隨意,缺乏銜接性,甚至還有一些教學方法不科學的突出問題,制約了我國合唱指揮培訓的發展。
(三)培訓指揮教學方式落后
我國的合唱指揮教學起步比較晚,現今人員沿用傳統合唱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式根本無法適應當前多元信息化的時代環境,導致學生缺乏合唱指揮的正確認識和指揮水平,而且在單一的教學環境之下,他們也無法提起學習合唱指揮的興趣。所以說,在教學合唱指揮培訓之中,教師應當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合唱指揮中的重難點,推動指揮教育的長足發展。
(四)指揮教材內容單一不足
我國市場上有很多有關合唱指揮的教材,但是其種類繁多,內容繁雜,并不能真正助推指揮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這些教材內容也不能一概而論,其中不乏一些有用的內容,但是卻與我國當前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不符合,這些教材無法提供長時期的內容非常的種類非常多內容非常繁雜,但是能夠全國通用,并且進行長時間流傳的教材不多,很多教材與我國音樂教育的實際狀況都脫節了不能明確的體現合唱指揮的教學目標,而且大多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并沒有什么值得關注的創新點,而且對于指揮教學訓練的內容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全面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和阻礙了合唱指揮教學的發展。
(五)教學方法和基礎知識對接不準確
在當前的合唱指揮教學之中,大多采用教材與實踐結合的方法。但是在教學之中難免還是更加突出理論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實踐教學,無法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指揮能力。然而,在實際的合唱指揮教學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缺一不可,只有在實踐之中學生才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不足,并且發現自己在演奏時的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基礎知識與訓練方法產生的分離,導致教學活動一直處于比較封閉狀態,無法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對接培養,導致學生的實際指揮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三、提升合唱指揮培訓質量的應對措施
(一)加強對于合唱指揮教學的認識度
在傳統的合唱指揮教學之中,將合唱教學與指揮教學進行了分開,要充分認識到合唱教學是進行指揮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將指揮教學與合唱教學進行有機的融合,然后再進行綜合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在合唱指揮培訓過程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站在合唱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掌握與合唱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生對于合唱要求的理解和感悟,來更好地體會和掌握合唱指揮方面的方式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
(二)加快相關師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制約合唱指揮培訓發展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因為專業師資力量的匱乏。所以當前急需組建一批專業知識素質高且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并且加強音樂指揮師資力量的后續培養和儲備。在實際工作之中,要求教師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教學實踐活動之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同時,也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在職培訓、外出交流的方式,搭建起合唱指揮教師交流的平臺,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此同時,相關的學校可以吸納一批優秀的合唱指揮專業人才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合唱指揮教學之中,也可以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在學校做宣講會活動,解決校內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高校也要加緊合唱指揮專業人才的培養,為后續的合唱指揮教學活動培養專業人才。
(三)制定和運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
合唱指揮教學應當跟著時代的進步得到發展,尤其是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背景之下,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情況樹立起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在合唱指揮教學之中通過一些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比如說網絡或者是多媒體來深化教學手段,延伸教學內容,通過網絡調查來建立和完善合唱指揮教學評價體系。通過合唱指揮教學體系的網絡建設,可以讓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更加方便學習合唱指揮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將不同的音樂作品進行比對,讓學生加深對于合唱作品以及合唱指揮作品的認識,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之中,加強對于合唱指揮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四)改革和完善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
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對于課堂也有著一定的引導作用,所以合唱指揮教材的內容應當及時得到更新。相關教育專家和學者,也要重視合唱教材的編寫,創建比較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材內容,讓教材的內容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式,并且能夠切實的指導教學活動。在教材編寫之中,不要過多使用一些華而不實的語言表達,而是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創建深入淺出、簡單明了的教材語言,讓學生能夠很輕易的看懂教材中的所要表達的內容,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水平。而教師,也應當深入解讀教材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和接受程度來選擇合適的教材進行教學。
(五)注重指揮教學理論與實踐性的結合
合唱指揮是一個人對多個人的活動,在訓練過程之中要求指揮者不僅要掌握一定的音樂演唱知識,還要掌握好隊員的活動心理,把握好指揮者與演唱者之間的默契和互動。這不僅需要指揮人具備掌握較高的音樂知識理論,還要在實踐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與演唱者建立良好的互動,讓學生將指揮教學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在實踐之中踐行理論,發揮合唱指揮的重要性,提高我國合唱團的表演水平,為合唱指揮事業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六)采用靈活教學方式增加學生主動性
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將合唱知識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之中,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融入音樂作品,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之中,加強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并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聯想能力,掌握音樂作品的結構和情感。或者通過情境演示的方式,開展趣味性的合唱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發揮,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這樣一些多樣化的豐富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合唱指揮之中,讓學生在培訓之中,掌握相應的智慧指揮技能,提高指揮的效果。
(七)培養學生作為指揮者應有的品格素質
合唱指揮是一個龐大而有序的工作,需要嚴格完善的紀律和制度作為支撐。而作為合唱的指揮者,首先就需要以身作則,積極參與訓練。而且要嚴格地制定好訓練的計劃,做好自己與全員的準備工作,加強全體成員的紀律與組織意識。同時,也要及時保證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工作的意外狀況而影響隊員的情緒,導致排練中出現各種困難。在合唱指揮培訓之中,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強化學員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磨練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和飽滿的熱情,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指揮工作之中,用自己的情緒來帶動全體和尚隊員的情緒,增強合唱指揮的效果。
(八)與形體課結合開闊指揮教學思路
在合唱指揮過程之中,需要指揮者應運用肢體語言來指揮合唱團的節奏和旋律,通過合唱指揮者的雙手進行合唱團的演唱活動。為了帶給學生不一樣的上課體驗,教師就可以利用形體課的結合,開闊指揮者的指揮思路,運用優美的手部動作來為指揮服務。利用指揮者的手部動作、面部表情以及身體的輕微搖動等,都可以對合唱隊員的演唱進行暗示,起到畫龍點睛的指揮效果。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與形體課結合,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示范,讓學生合理的運用形體動作來開闊學生的指揮思路,豐富指揮的藝術形式,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合唱指揮教學。
四、結語
綜上所述,合唱指揮作為合唱團隊的總體指導,在合唱團體活動中有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在教學之中,教師應該針對當前合唱指揮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出發,以學生的理論訓練和實踐培養為主要目標,多途徑培養學生的指揮能力。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進行合唱指揮教學,形成新的教學體系和教學過程。在合唱指揮培訓過程中,利用實踐性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獲得綜合性的發展,拓合唱音樂的發展形式和空間。
參考文獻:
[1]李小青,王婷婷.對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合唱指揮課程設置問題的思考研究[J].北方音樂,2020(06):174,176.
[2]羅裕勝.音樂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分析[J].戲劇之家,2020(18).
[3]李新榮.淺析新形勢下高校音樂學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實踐[J].北方音樂,2019(21):200,203.
[4]張妍.新形勢下高校音樂學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實踐探究[J].黃河之聲,2019(14):109-110.
[5]榮衡.高校合唱與指揮課程選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黃河之聲,2020(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