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李楠 趙松芳 趙偉棟
摘 要: 創新醫學高職院校入學教育路徑,將入學教育作為大學生轉變角色的重要適應性教育,已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學之際需要著力研究的方向。本研究分析了“00后”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和醫學高職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現狀,從教育理念、教育時機、教育內容、教育路徑等方面對新生入學教育進行了創新性研究。
關鍵詞: “00后”新生 入學教育 創新性
醫學高職院校是培育未來醫護工作者的搖籃,如何切實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新方向。
1.加強大學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
1.1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第一課
“00后”新生剛走出高中的緊張狀態,在心理、人際交往、學習、生活、校園環境等各方面充滿未知和迷茫。在好奇心、陌生感等諸多情緒下,他們極為渴望獲取新校園新生活的信息(1)(101-102)。在新生入學階段對其進行入學教育不僅是新生信息需求的需要,還將成為其人生理想信念的轉折點。
1.2當前“00后”新生的特點對新生入學教育帶來新考驗
“00后”新生是一個未完全踏入社會的成年特殊群體,加之諸多因素的影響,新生入學教育較之以前更復雜、更重要、更有難度。
首先,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00后”,作為“網絡原住民”,網絡社交行為頻繁,與學校生活圈融入不緊密,缺乏與同學、老師的人際交流和溝通,更需要多種形式的入學教育,引領學生融洽人際關系,陽光健康成長成才。
其次,高中生身心正處于發展成熟當中,對網絡輿情鑒別力不夠,容易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更需要通過入學教育牢固理想信念堡壘,鞏固思想陣地。
2.醫學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現狀
2.1入學教育時間短,方案設計不深不細。
2.1.1教育時間集中,周期短。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錄取時間晚、開學報到早的現象。入學教育一般選擇新生入學報到后一至兩周緊密進行,此時學生剛剛步入新的環境、新的“朋友圈”,處于新生事物的認知期,大規模、密集化的入學教育,使學生短時間內接收大量信息,造成學生應接不暇、難以“消化”。加之此時正值新生軍訓,廣大新生既面軍訓體能的巨大消耗,又面臨集中教育培訓帶來的腦力消耗,很容易產生壓力與困惑。雖然有些高校嘗試將入學教育時間前置,但僅停留在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后進行網上安全知識答題這個層面,并未涉及入學教育的其他內容,入學教育并未實質性開展(2)(140-143)。
經調查研究發現,新生對集中入學教育的大量信息,只存在于理論上的淺薄了解,80%的知識不能深入理解,無法在切身實踐后感同身受,并且一段時間即會遺忘,效果并非想象中理想,更達不到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初衷。
2.1.2總體方案設計不精不細。
雖然不少高校入學教育方案已經多次修改,相對成熟,但由于高職院校從錄取到入學之間的時間較短,高校的管理服務者、入學教育者工作者,尤其是一線輔導員,沒有充足的時間打通與學生聯系的樞紐,不了解入學教育方案與學生特點、適應性之間的配比是否合理。造成入學教育方案缺乏廣泛調研和充分論證,滯后于學生需求,設計不細致,可操作性差。
2.2教育內容寬泛、分散,針對性不強。
醫學高職院校入學教育內容和其他綜合類高職院校教育內容區別不大,缺乏專業本身特色,教育內容雖然覆蓋面廣,但僅停留在籠統的講述,重點不突出,針對學生量身定制的教育內容少,教育實際效果不好。有些教育只是理論講述,點到為止,抓而不實,教育者本身缺乏實踐,無法全面掌握教育內涵。
2.3教育方法單一,路徑陳舊。
2.3.1教育主體單一,未形成專業化、整體性隊伍。
目前,大多數高校主抓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依然是學生工作部門,教育主體單一,輔導員是主講人和主要執行者,其他專業課教師、行政部門及教輔部門教師大多認為入學教育是學生工作部門的任務,與己無關。入學教育沒有形成專業化、整體性的入學教育隊伍,達不到全員育人效果。
2.3.2教育形式單一,方法缺乏創新性。
入學教育形式多為輔導員課堂講授、集中學習等方式,形式單一,方法陳舊。新生入學后,迷茫、焦慮、恐懼等諸多不穩定情緒接踵而來,難以沉下心來感悟教育內容,他們迫切需求找到渠道“訴說”。但教育者本身處于管理崗位,未能從管理者角色徹底轉變成服務者角色,難以俯下身來聆聽新生的心聲,進行答疑解惑。缺乏平等真誠互動的入學教育,就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育人效果。
3.醫學高職院校“00后”新生入學教育創新
3.1堅持“三貼近”教育理念。
新生入學教育應堅持“貼近學生思想心靈、貼近學生文化學習、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盡快轉變角色、快速適應大學生活為短期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為長期目標。
首先,入學教育應貼近學生思想深處,融入學生的心靈。“00后”新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個性張揚,對新事物接收快,見解獨到,剛步入嶄新的大學校園生活,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因此,制訂入學教育方案和計劃時應更關注學生的想法,堅持以人為本,對新生多鼓勵、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次,大學課程與高中知識融合度低,醫學高職院校的專業知識更深邃復雜,加之課程多、學業時間短、任務重,新生對學業充滿迷茫。因此,入學教育應貼近學生文化知識學習,專業教師、學業導師、學長學姐、朋輩教育齊上陣,根據專業、層次、性格特點等方面區分為不同學生群體進行分類教育,合力幫助學生實現學業適應。再次,入學教育理念應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從多個渠道和方位不斷尋找學生身邊的故事,力爭教育內容更豐富、更接地氣,更具有實效性。
3.2合理選擇入學教育時機,創新教育內容。
入學教育要分階段錯時進行,教育內容應與傳統教育模塊有所不同(3)(161-162)。
3.2.1入學教育早期入門階段。
網絡媒體時代,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應將教育時間前置(4)(40-43)。發放錄取通知書之后,學校應通過各種官方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入學教育,做到主動出擊、先入為主、先聲奪人,搶占新生意識形態主陣地。學校可通過“釘釘”“智慧校園”“慕課”“微課堂”“學習通”等網絡平臺集中開展以下教育:
(1)校情校史教育:了解學校歷史沿襲、校規校紀、校風校訓、教風學風,學唱校歌,了解學校學科發展概況、學術研究動態、學校管理模式和方法、校園建設情況等,了解學校辦學特色、校園文化,學校長短期發展目標和規劃,增強新生的榮譽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學校、以校為榮、以校為家意識。
(2)校規校紀教育:引導新生認真學習領會教育部制定的學生管理規定和行為準則、《高等醫藥院校學生行為規范》等文件條例,深入學習高校《學生手冊》,組織開展線上知識競賽活動,教育引導廣大新生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和各種規章制度,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和紀律觀念,增強學生自律性。
(3)安全法治教育:通過線上專題教育,結合經典案例,利用知識講座、問卷調查、
《致全體新生的一封信》、入學必答等活動,重點做好防火、防盜、防騙,飲食安全、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金融安全、網絡安全等教育,堅決杜絕“校園貸”,向新生普及大學生常見犯罪誤區,引導新生樹立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
3.2.2入學教育集中過渡期。
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個學期,是入學教育最關鍵的黃金期,應啟動學校、院系、班級、小組四級聯動機制,穩步有序地實施入學教育方案(5)(103)。此階段入學教育內容突出抓好“五教育”:
(1)突出愛黨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新生入學教育應通過播放視頻、宣傳片、召開主題班會等多渠道重點宣傳黨和國家正確而強有力的決策方案,尤其應重點詮釋在全國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得到深刻闡釋、充分升華的愛國主義精神,強化新生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培養新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新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引導新生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幫助其筑牢制度自信的思想根基;引導新生樹立“愛國、強國、報國”信念,并將信念付諸大學階段各項實踐。
(2)突出責任和意識教育,培養使命擔當與紀律自覺。積極引導新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將個人理想統一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以國家嚴格的防控措施作為教育著力點,引導新生增強紀律觀念和法治意識,嚴格遵紀守法;引導新生樹立規矩意識,不能隨意轉發未證實信息,帶頭遵守規則,維護教學秩序。
(3)突出身心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新生入學以后遇到的第一個挑戰是人生角色轉變,大學的生活、學習、交往都與中學階段存在較大差別,加之有些新生是初次離家、初次寄宿,在陌生的環境中,面對五湖四海的新朋友,難免會出現人際關系不融洽、人際交往困難的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專業教師輔導、“朋輩”幫扶、專家講座、線下集體活動等形式融洽新生的人際關系,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
新生入學后,應盡快實施心理健康摸排工作,建立新生個體心理檔案,針對個別存在潛在心理問題的新生進行系統化心理幫扶,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選拔各級心理委員,充實心理健康干預隊伍。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增強學生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素養;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行為,鍛造學生心理韌性,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
3.2.3入學教育持續推進階段。
新生度過適應轉換期后,進入較為穩定的專業課學習階段。入學教育內容應更貼近職業價值觀,凸顯專業內涵,更具針對性、體驗性和專業特色。教育者應從從專業概況、專業優勢、專業特色、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前景與人才需求方面進行學業專業教育,讓學生了解并熱愛專業,熱愛并學會學習,樂于并善于鉆研,進一步提高新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將本專業學深、學精、學透的堅定性。
醫學高職院校應將生命教育和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新生入學教育內涵,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引導學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惜自然資源,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自覺保護野生動物,增強學生的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意識。
醫學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更應突出感恩教育、奉獻教育、職業信念教育,在全國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全國人民迎難而上、勇于奉獻,醫護工作者展現了感人肺腑的愛崗敬業精神(6)(10-11),譜寫了團結協作的英雄贊歌。應增強新生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向“最美逆行者”致敬,以醫者大愛守護國民健康;引導學生認識“有國才有家”,感恩黨的堅強領導,感恩祖國的強大后盾;引導學生樹立“懷感恩之心,立感恩之德,行感恩之舉”的信念,學習廣大醫護人員臨危受命、迎難而上、負重逆行的高尚品格、勇氣擔當和奉獻精神。
3.3醫學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實踐創新。
3.3.1發揮“四育人”教育功能,采取“五結合”教育方法。
發揮“四育人”教育功能,一是實現“全員化育人”(7)(144-145):不斷完善教育隊伍,多部門協同,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應積極投身新生入學教育的各個環節,形成全員育人的大格局;二是實現“層次化育人”,分為“適應環境——培養行為——養成習慣——提升素質”四個步驟,采取遞進式方法,分層次、分模塊地開展教育活動;三是實現“專業化育人”,充分利用專家教授、學業導師、專業教師、優秀校友、心理咨詢師等專家隊伍,按照不同教育專題,開展學業專業化指導;四是實現“個性化育人”,對學業基礎、經濟狀況、心理狀況等方面存在差異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幫扶活動。
采取“五結合”教育方法,即集中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全面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個體教育與團體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集中教育、全面教育由學校統一安排,長期教育、專業教育由院系自行安排并組織實施。理論聯系實踐,團體兼顧個體,通過典型案例、現身說法、感人事跡、旁征博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政治素養,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發揮教育的主觀能動性。
3.3.2依托“易班”共建入學教育。
在新生中廣泛推廣以易班為主載體的入學教育,通過主旨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校情校史、校規校紀、學業專業、文明養成、安全法治、心理健康、誠實守信、扶貧助困、黨團教育、宗教政策、國防軍事、職涯規劃等主題教育,涵蓋入學教育的方方面面,達到引領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
積極利用易班平臺開展校內外信息資源融合,在“今日校園”設置在菏醫、易班頭條、易路相伴、菏易微訊、每日易課、教育新聞等六大板塊,實現校園主媒體與全國高校思政平臺信息的無縫對接,同頻共振。學校通過易班“在菏醫”第一時間發布校內新聞,向新生輸出網絡思政資源,通過“每日易課”及時推送校外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知識,通過“菏易微訊”推介學校教育活動和入學教育開展情況。利用易班平臺在新生中積極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倡導當代青年以時代責任感和自身力量構筑健康中國,引導學生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弘揚社會正氣,傳播正能量(8)(82-85)。
3.3.2創新網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新生入學教育應著力開發學生喜聞樂見的線上教育渠道,探討和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新方式。
(1)擴大入學教育“微”平臺的形式,豐富線上教育資源。從打造大學生易班平臺,到普及學習強國,時刻關注學生微信、QQ、微博、抖音平臺等網絡動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在“微”時代的影響下,網絡與教育已經密不可分。開辟行之有效的新途徑,可以借鑒先前的網絡思政教育經驗,還應加入本校特色,使本校學生更易適應和融入。其中,有效合理地利用資源是其中一個重要著力點,以“學習強國”為例,“學習強國”素材豐富,政治站位高,與當前思政教育契合密切,為輔導員開展網絡入學教育提供了大量權威資源。輔導員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平臺資源,另一方面可切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強國”學習,樹立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意識。可在學習強國交流群對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開展線上教育和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2)加強線上互動教育,發揮新生主人翁精神。隨著網絡技術的開發和功能的延伸,線上入學教育可呈現為更加豐富的形式。通過視頻學習、網上展館、線上活動互動、競賽答題等教育形式,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使新生成為“教育者”,由“被教育”變為“參與者”,有效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參與熱情,強化育人效果。
學校積極鼓勵各院系利用線上平臺,創新線上教育形式,與學生進行專題互動。如“最美筆記”線上曬筆記活動,可促使學生爭做優良學風的踐行者、示范者和帶頭者,共創“勤學、樂學、善學”的良好學習氛圍。如“藥丸工作室”開展《入學教育那些事》專題直播活動,師生近距離零接觸,增進了師生交流,學生深刻體會到入學教育內涵。
(3)利用網絡做好信息溝通和輿論引導工作,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4)(40-43)。關注學生網絡動態,與學生做好信息溝通,積極回應學生的重大關切,及時關注學生輿論,適時進行輿論引導。關注掌握學生的網絡動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學習生活指導,既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實際問題;重點關注經濟、學業、就業等方面存在困難的特殊群體。使用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上咨詢通道,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
大學是人生的轉折期,新生入學教育的成效,深刻影響整個大學期間的教育。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理念、時機、內容和路徑都要不斷創新,積極探索和研究醫學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學校切實有效的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對推動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華國慶.“00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內蒙古教育,2020(02).
[2]黃賢君.新媒體視閾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問題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9,17(06).
[3]宋一.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策略與實踐[J].智庫時代,2019(48).
[4]趙燈峰,檀竹茂,耿秀芳.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體系建構與實施路徑淺析[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0(01).
[5]鄧穎,雷一帆,易艷.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問題及模式創新[J].國際公關,2019(09).
[6]姜家興.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探析——以延安大學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9(04).
[7]劉璟.淺議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J].新西部,2019(09).
[8]徐國峰,楊俊靜,崔麗.基于易班的東北農業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探索[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