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淇 胡佩穎 蔡文桃 曾山碧 韓雪英
摘 要: 師范類專業認證是改革師范生培養體制機制的重大舉措,對于高校培養高質量師范生的能力與需求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急需促進師范類專業質量的持續提高,聚焦師范生能力的培養,化挑戰為機遇?;谏鐣系妮o導熱潮現象,構建一個新型師范生校內輔導中小學生的實踐平臺,為師范生提供更多的教學實踐機會,有助于實現高校師范生專業實踐與教育實踐的有機結合,創新師范生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師范生教學水平,為高校師范專業認證工作的推進提供有效支撐。
關鍵詞: 師范專業認證 大學生校外輔導兼職 教學實踐平臺
一、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校內輔導實踐平臺搭建的構想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教師隊伍以適應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要,教育部積極完善師范教育體系的建設,并于2017年10月正式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啟動全國范圍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1)。這一實施辦法的頒布引發了學界對于培養優秀教師人才的熱烈討論及廣泛思考。毫無疑問,對于普通高校的師范專業來說,師范專業認證制度的推進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自2001年國務院提出完善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校共同參與的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后,全國中師從1999年的816所開始削減,普通高校師范類專業逐漸增多(2)。然而大多數本科師范生是由非傳統意義上的“師范大學”培養的。由于沒有規范的準入機制,師范生雖然數量龐大,但人才質量良莠不齊,一些高校培養出來的教師水平遠不能滿足當今教育需求及社會大眾的期待。
雖說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準入門檻,但對普通師范類學校的師范生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困惑。教師資格證考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師范生與非師范生均可以報考,與此同時教師招聘以取得授課崗位相應的教師資格證為條件,使得部分師范生懷疑自身專業的必要性。師范專業認證工作建立了橫向覆蓋中小幼三類和縱向遞進辦學基本要求監測、教學質量合格標準認證、教學質量卓越標準認證三級的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體系,對于培養師范生人才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范專業認證分為三級,每一級都有著相應的認證標準,由易及難,層層把關,通過第三級認證專業的師范畢業生,可由高校自行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和面試工作,這將是普通高校師范類專業招生方面的絕對優勢條件。如何把握師范專業認證的發展契機,并應對各種難題和挑戰,積極探索發展道路,輸出素質高、能力強的高水平師范生,是普通高校師范專業應廣泛關注并積極應對的重要問題。
創新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學習體制的構想正是在師范類專業認證制度推進的背景下,立足于提高高校師范生的專業素養提出的。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基礎性學科,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教學屬性,對教師教學經驗與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師范專業為例,探索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學習體制的建構及為高校師范生專業素養的提高搭建平臺的重要價值與意義,以加強學校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的實踐教育為專業認證提供支撐,促進學校高效學生培養目標教學管理體系的達成。
二、課外輔導市場現狀及大學生參與校外輔導兼職情況分析
在當今選拔性考試的背景下,民眾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由于經濟利益的誘導,中小學生輔導機構應運而生并且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一股“教育熱潮”。據中國教育學會于2016年12月27日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已經成長為一個巨大的市場,2016年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3)。未來,課外輔導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在中小學校外教育參與情況方面,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顯示,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費用,全國中小學生平均為5021元(4)。課外輔導市場的后勁可見一斑。
然而,有著強大需求與群眾參與度的課外輔導市場,現狀不容樂觀。首先,市場總體呈現碎片化特點、準入門檻低。課外輔導機構數量龐大,種類繁多,規模不一(5)。其次,課外輔導機構師資隊伍構成復雜,師資水平良莠不齊,教師隊伍流動性強。再次,輔導機構辦學質量與條件參差不齊。有些輔導機構的收費偏高,夸大實際效果,學生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在課外輔導市場中,大學生參與校外輔導兼職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對于師范生而言,通過參與學校相關課程學習,具備一定的教學水平,卻缺乏足夠的教學實踐機會與平臺。師范生參加家教、校外輔導機構兼職等,除了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外,還能夠鍛煉教學技能及提高教學水平,積累相關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為畢業后提高就業競爭力助力。但是參與校外輔導培訓兼職的大學生的勞動地位并不明確,相關權益保護問題層出不窮。據了解,我國現行《勞動法》并沒有針對大學生兼職活動給予明確規定。當大學生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維權過程是比較艱難漫長的(6)(237-238)。
三、校內輔導實踐平臺的構建思路
一般來說,師范生在校期間參與教學實踐的機會不多,除了在有關教師技能的課堂上能夠接觸有限的教學實踐外,更多的只能依靠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和教育研習補充。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師范生教育實踐不斷加強,存在目標不夠清晰、形式相對單一、管理評價和組織保障相對薄弱等問題(7)。將師范生教學實踐的需求和大學生參與校外輔導兼職的現象結合起來,為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學習的實踐活動搭建平臺,從現實需求角度出發,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組織平臺:1+1合伙模式
計劃在校內搭建輔導實踐平臺,組織者是首要條件。與市場上的輔導機構不同,校內搭建輔導實踐平臺的最大特點是非盈利、全公益。該平臺把輔導場所設置于高校內,將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學習納入高校規范與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保障被輔導的中小學生及參與輔導的師范生的個人權益。
高校還可以對校內外優秀教師資源進行整合,確保加入該平臺的指導中文專業師范生的導師隊伍數量與質量,將輔導實踐指導明確為教學實踐、師德體驗、教研實踐三個模塊,建立一支高校教師與中學兼職教師協同育人的導師團隊,為中文專業師范生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助力。此外,高校內大部分社團機構已發展得相對成熟,很多學生都有相關的服務運營經驗。高校可從中組織并篩選出一批優秀的學生,組建一個新的機構或組織,管理校內輔導實踐平臺的日常運作,形成依托高校組織、學生參與為主的流暢運行機制。
(二)服務對象:雙重服務的身份
校內輔導實踐平臺是師范生進行教學實踐,深化專業知識、強化教學技能和提高教學水平的大舞臺。在平臺實踐中,導師團隊可以在中文師范專業學生校內輔導實踐活動前、輔導過程中及輔導結束后的三個階段里,對師范生教學實踐的各個方面面層層把關,切實培養中文專業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情懷,實現專業實踐和教育實踐有機結合,形成校內輔導實踐平臺建立和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
對于平臺內的師范生來說,在輔導中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積極聽取學生、學生家長及導師的評價和反饋,并及時反思自身專業知識和師范技能的不足,與平臺內的導師及其他師范生組員相互溝通、解決問題,為日后走上教師崗位夯實基礎。在此平臺上,師范生既是被服務對象又是提供服務的對象,既有教學付出又有教學收獲,這種互利互贏的滿足感會激發師范生的教學使命感,培養堅定的教師職業道德信念,對未來教師生涯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運營內容:創新現有輔導模塊
校外輔導機構存在同質化現象,市場上輔導機構基數大,但其培訓特色和服務標準大同小異,教學模式大多為小班教學、一對一個性化輔導、上門家教及網絡遠程課外輔導等。往往有著固定的教學套路,不僅扼殺學生思維的多元性與創造性,還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學習長遠發展。
基于專業認證的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學習的體制,在借鑒市場輔導機構辦學模式的基礎上,按師生數量分為一對一和一對多的輔導形式,并以作文專題、閱讀專題及基礎知識專題等學習模塊進行輔導授課,不同師范生主體按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分配至不同的教學模塊,各司其職。此外,依托我校構建的“國學、書法、端硯三結合”文化傳承格局,校內輔導實踐平臺還將創新打造相關的精品課堂及誦讀培訓等不同形式的教學輔導模塊。
(四)平臺反饋:完善之完善品質
學院應組織專業教師團隊對加入校內輔導中小學生平臺的中文專業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師范生學年綜合素質測評成績、職業教學技能掌握情況、職業技能競賽參與情況及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等方面。通過多種形式的考核,確保加入校內輔導中小學生平臺的中文專業師范生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功底、系統的教育教學技能和志愿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校內輔導實踐平臺輸送優質資源。
依托輔導實踐平臺的設施設備,師范生輔導授課時可以進行錄播,將優秀的課堂教學錄播視頻加以整理,形成精品課堂,既可以供給組員學習與參考,又可以作為高校進行師范專業認證的補充材料,展示校內師范生的教學風采。成熟且條件允許的輔導實踐平臺還可以借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線上教學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作為線下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服務體制的延展。另外,將校內輔導平臺相關工作的進展適時推送至官網及微信公眾號,以線上交流互動的形式,創建輔導師生交流區和咨詢服務區,實時解答中小學生及家長的問題,并設立教學資源庫定期更新平臺內中文專業師范生的教學課件資源和教學視頻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師范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普通高校加強師范專業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視程度,只有明確地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推進相關師范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師范生應自覺加強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教師教育技能的訓練,更好地應對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提出的高素質與高能力的要求。因此,校內輔導實踐平臺的搭建,既能保證中小學生教育輔導的有效性,又能保障普通高校師范生專業核心素養培養的高效性,為普通高校的師范專業認證提供支撐,加快師范專業建設步伐,為我國教育事業培養輸送富有特色的多樣化的優良師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EB/OL].(2017-11-08)[2017-11-10].http://www.gov.cn/xinwen/2017-11/08/content_5238018.htm.
[2]張松祥.我國師范專業認證需要關注的若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7,37(Z2).
[3]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R].中國教育學會,2016.
[4]魏易.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現狀[R].北京大學中國財政科學教育研究所,2018.
[5]王雪菲.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市場亂象的政府治理研究[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19.
[6]張璐.大學生校外兼職勞動權益保護法律問題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6).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EB/OL].(2016-03-21)[2018-0830].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11/201604/t20160407_237042.html.
項目來源:
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編號:S201910580046;項目名稱:基于專業認證的師范生輔導中小學生的體制創新研究與實踐——以肇慶學院中文師范專業為例;負責人:黃少淇
②肇慶學院校級質量工程及教改項目;編號:zlgc201737;項目類別:肇慶學院2017年度質量工程及教學改革項目·一般項目;項目名稱:新時代語文教師能力分級對標體系研究與應用;負責人:盧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