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摘? 要:該文以某高職院校的在職輔導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的調查研究,從中歸納提煉出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工作內容模糊性、隊伍建設滯后性、職業發展薄弱性與職業能力有限性等問題,并圍繞細化工作要求設計、推動隊伍長效建設、建構可持續發展體系、搭建培訓提升平臺這4個方面,探討了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具體建議,以期為高職院校建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輔導員隊伍? 專業化? 問卷調查法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b)-0238-03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unselors in the New Era
ZHAO Ji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Railway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Province, 412006?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on-the-job counselor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summarizes and refin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nselor team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fuzziness of work content, the lag of team construction, the weakness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limita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It designs and promotes the team construction around the detailed work requirement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long-term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plat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nselor team; Specializ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該次調查選取某高職院校來自不同院系的62名在職輔導員作為研究主體,針對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其中在性別劃分上,男性輔導員為19人,女性輔導員為43人;在專業類型上,理工類專業人數為17人,文史類專業為45人;在學歷層次上,大學本科人數為8人,碩士學歷人數為52人,博士學歷為2人;在年齡段劃分上,30歲以下人數為18人,31~40歲共有32人,41~50歲共有8人,50歲以上有4人;在入職年限劃分上,入職2年內人數為4人,入職3~5年人數為19人,入職6~10年人數為24人,入職10年以上共有15人;在月收入方面,月收入低于3 000元的人數為7人,月收入在3 000元~5 000元間的人數為23人,月收入在5 000~8 000元間的人數為22人,月收入超過8 000元的人數為10人。
1.2 調查方法
該文采取問卷調查方法開展具體研究,結合前期調查訪談與網絡資料搜集結果,完成高職院校在職輔導員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的編制工作,將問卷內容具體劃分為4個方面:一是工作實際情況,包含崗位日常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分配、工作壓力與工作成效等內容;二是隊伍建設情況,包括任職資格、專業化水平、工作態度與積極性等內容;三是職業發展情況,包含制度體系、考核機制、職業規劃與認同等內容;四是職業能力方面,包含專業知識儲備、綜合素質、創新技能等內容。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調查結果研究
2.1.1 工作內容層面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針對輔導員崗位職責與工作內容做出具體要求,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黨建與班團活動、心理健康輔導與咨詢、職業規劃指導、學風班風建設等內容[1]。但在該次調查中發現,輔導員除需承擔規定要求的基本工作內容外,有77.6%的輔導員仍需承擔起學院其他工作內容,有超過90%的輔導員每日工作時間遠超出國家法定的8 h,且周末個人休息時間被各類會議和活動占用,導致輔導員難以自主支配時間進行理論學習與自我提升[2]。在帶生數量方面,文件規定在專職輔導員崗位設置上應將師生比控制在1∶200左右,但在實際執行上如運輸管理、軟件技術、土木等專業的師生比遠超過該限值要求,導致輔導員無法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在校學習和生活動態,其中有58.8%的輔導員認為學生數量過多對于自身工作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在工作壓力方面,有79.4%的輔導員認為日常工作壓力較大,處于高負荷工作狀態,并且部分輔導員患有失眠、胃病等疾病,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2.1.2 隊伍建設方面
針對在職輔導員工作隊伍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在任職資格方面,有83.8%的輔導員具有專業碩士或在讀碩士學歷,本科學歷人數占比僅為12.9%,說明近年來職業教育發展已逐步走向正軌,輔導員的教育水平呈現出大幅度提升,能夠為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專業化水平建設上,通常高校輔導員需承擔起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等職責,對于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與管理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而調查顯示有27.4%的輔導員為理工科專業,針對文史類專業的輔導員進行細分,其中主修教育學、心理學專業的輔導員數量占比僅為8.6%,主修管理學專業的輔導員占比為17.3%,有超過半數以上的輔導員專業與職業要求缺乏良好匹配,一定程度上為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方向把控帶來較大難度。在職業態度方面,有56.4%的輔導員出于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入職,有32.5%的輔導員的入職動機為尋求一份穩定的工作,而入職動機通常將影響到輔導員的工作態度與積極性,高職院校仍需在輔導員管理工作中重點強化職業態度、職業作風層面的引導,確保輔導員形成端正的職業態度,激活其工作熱情。
2.1.3 職業發展方面
輔導員職業發展情況通常取決于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在客觀層面體現為高職院校現有管理制度體系、考核評價機制建設水平,在主觀層面則表現為輔導員自身的崗位認同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意識等[3]。
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倡導實現輔導員職能身份的雙軌式建設,既要以教師身份參與到學生日常事務管理、課程教學以及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工作中,同時也應在行政管理層面承擔具體管理職務、具備管理職級并創設晉升機制[4]。在該次調查中,有67.9%的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實現教師崗與管理崗職能的有機結合,有82.0%的輔導員對于自身的雙重職能身份落實情況持有滿意的態度,雙重職能的建設對于輔導員崗位勝任能力與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能夠為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提供驅動力[5]。在考核評價層面,有59.7%的輔導員對于高職院校設定的考核評價指標能夠做到明確了解,但仍有超過30%的輔導員對于當前崗位制度建設情況持不滿意的態度,其中有81.6%的輔導員曾經或即將計劃轉崗、離職,而究其原因多體現為工作事務繁雜、工作負荷量超標、工作壓力大、薪酬水平較低、崗位地位與認同感偏低等方面,說明職業院校在輔導員管理制度體系、保障機制建設上仍存在不足,輔導員缺乏職業認同感。
2.1.4 職業能力方面
職業能力不僅局限于輔導員現階段的工作績效水平,同時也關系到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要求輔導員隊伍建設能夠緊緊跟隨時代發展與職業教育改革目標要求實現動態更新,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創設保障[6]。在培訓機制建設上,該次調查中,有21.3%的輔導員定期參與到學校建立的輔導員職業能力培訓活動中,但有接近半數的輔導員僅偶爾參加相關培訓活動,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多與輔導員時間分配不足、培訓機制不健全、培訓內容與個體職業發展意愿脫節等因素有關,說明高職院校仍需在輔導員培訓機制建設方面增加投入,結合不同院系專業的人才培養情況與輔導員能力水平進行個性化培訓方案的編制。在輔導員個體認知評價方面,有52.3%的輔導員認為自身科研創新能力較為薄弱,有30.5%的輔導員提出自身缺乏專業的教育與管理技能訓練,有27.8%的輔導員希望在心理輔導、職業教育的方面參與系統性進修學習活動,絕大多數輔導員均能夠主動認識到提高自身專業理論基礎與崗位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為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提供良好的契機。
2.2 相關建議
2.2.1 細化輔導員工作要求設計
通過整合該次調查研究結果可以發現,當前高職院校在輔導員崗位工作內容安排上缺乏清晰界定,院系其他工作占用輔導員過多工作與個人時間,不利于推進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因此,要求高職院校推動輔導員崗位體系的重構,結合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與輔導員工作計劃要求進行崗位工作內容的標準化建設,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事務管理、黨建與班團活動等方面進行工作時長、工作內容與考核指標的具體設計,注重將第二課堂教育納入輔導員現有工作范疇中,保證輔導員崗位設置的獨立性、明確界定輔導員崗位的重要地位,并且強化職能定位,借此引導輔導員明確認識到自身職業的價值,依托內外因的有機結合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與工作能力,提高輔導員工作效率與質量。
2.2.2 推動輔導員工作隊伍建設
為推動輔導員工作隊伍的長效建設與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將輔導員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建設發展總體規劃中。圍繞輔導員選拔、聘用、培養與激勵等層面進行相關機制的建構,重點加強輔導員對于自身職能與身份的認知,并靈活調配各類資源搭建課程建設、科研創新、職業技能等平臺,引導輔導員結合自身職業規劃與發展意愿進行進修與提升,在院校內部營造良性競爭、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借此培育出專業化輔導員團隊,使其成為推動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骨干力量。
2.2.3 建構可持續職業發展體系
一方面,應針對現有輔導員評聘制度體系進行完善,拓寬輔導員的職務晉升與發展渠道,充分運用政策優勢進行管理崗位等級的評定,將輔導員的學歷水平、任職期限、職業貢獻度、科研創新能力等列為具體衡量指標,借此重塑輔導員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道路。另一方面,應在院校內部借鑒科研團隊建設策略,引入導師制進行輔導員工作團隊的建設,結合輔導員的專業特征、個人興趣與發展意愿進行教學、科研項目的創建,并成立名師工作室、教育研究中心等組織,采用項目化管理模式推動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實現輔導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2.2.4 搭建輔導員培訓發展平臺
培訓機制的建設對于輔導員職業能力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要求高職院校立足于組織層面進行輔導員培訓課程體系的建設,引入學分制、課程制模式進行考核標準的建立,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豐富培訓資源,并結合輔導員的崗位職能、專業素養與生涯目標進行培訓方法、培訓內容的差別化定制。
3? 結語
總體來看,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高職院校應當面向擴招新形勢與教育改革要求,明確認識到輔導員隊伍建設發展對于職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影響,圍繞工作內容要求、隊伍建設水平、職業發展保障與職業能力等層面進行系統優化與創新,為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創設良好前提,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蕊.新時代條件下云南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職業認同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4):249.
[2] 楊興林,馬俊東.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信息周刊,2020(12):1-2.
[3] 趙夢雅.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思考[J].青春歲月,2020(8):206.
[4] 劉麗霏,李東澤,劉洋.新時代高等教育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思考建議[J].農產品加工·學刊,2020(1):113-114,120.
[5] 宋錦.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8.
[6] 趙璨.河北省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