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宇偉
【摘要】? ? 隨著城市規劃的不斷完善,地下綜合管廊作為一種基礎的城市配套設施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管廊的規劃階段,各類通信技術作為今后運營的重要手段也必須合理應用,并應與主體結構同時竣工,滿足業主及各類管線單位的需求。本論文對已在地下管廊中獲得應用的各類通信技術進行逐一分析,對系統功能進行介紹,并提出了可以更廣泛使用的技術手段,達到改進管廊安全及智慧運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 綜合管廊? ? 通信技術? ? 智能運維
一、管廊內通信技術的介紹
地下管廊對城市基礎功能的完善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有效使用管廊可以帶來周邊地塊升值、減少空中蜘蛛網及提高管線運營安全等諸多便利。管廊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除了土建工程的保障外,廊內各類通信技術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管廊運維過程中的實用性及有效性。
二、通信技術的應用
2.1環境監測系統
管廊內應其密閉空間的特征,需要安裝眾多的環境監測系統,此處列舉幾項需標準化配備的廊內環境監測系統。
1.地基沉降監測:能對數公里的管廊進行地基沉降監測,建議在廊內以200米為區間進行劃分,設置地基沉降觀測點,為管廊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提供保障。
2.溫濕度及各類氣體監測:管廊內部應其密閉空間的特性,需配套安裝足夠的通風設施,也需要一定的手段監測廊內的通風效果。準確安裝溫濕度監測系統能為人員進入廊內提供安全保障,也可為各類針對管廊的課題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2.2安防通信系統
管廊內包含燃氣管線、自來水管線及高壓電纜等眾多入廊管線,防止外來人員入侵或各類動物進入廊內也是管廊日常運維的重要一環。安防通信系統內以紅外對射系統為例,在各個人員出入口部安裝紅外對射,監測到外來人員運動軌跡時第一時間通知巡檢人員前往現場處置。人臉識別系統也可在保障入廊人員的可控性上,進一步增加管廊運維通行效率,對入廊人員進行面部識別也增加了對于人員的可追溯性,防止巡檢人員私下換卡,并可對部分重點區域根據人員權限進入準入管控。
安防通信系統還可包含門禁、電子護欄、液壓井蓋等子系統,每個系統相互獨立,形成一套緊密的安全防護體系。
2.3電子巡檢系統
如今的管廊運維均使用了大量的信息化手段,傳統的單獨依靠人工巡檢依舊成為了過去式,電子巡檢在這一基礎上能提供更優化的巡檢方案。通過設置廊內各個區域作為巡檢點,并對入廊巡檢人員配備單兵等設備,系統可對巡檢人員在廊內移動的線路及區域等進行實時記錄,未按照既定線路進行的巡檢產生報警,并通知監控人員查看。巡檢人員亦可通過該系統對巡檢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實時上報,將圖片或文字以工單的形式傳至監控中心,跟蹤各項事件的處理進度。
2.4各類智能化系統
眾多的通信技術保障了數據的采集及傳輸,每一個成熟的管廊運維模式勢必需要強大的智能化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及顯示。通過BIM和GIS系統建立綜合管廊內部結構及外部空間的整體建模,對各類設施設備及入廊管線亦錄入運行數據并進行實時監測。
隨著這兩項技術在管廊內的成熟應用,應急事故演練、管線單位系統聯動等功能也可在技術支持下得到體現,共享各類數據信息,幫助管廊運維人員對各類異常事件及時作出反應。
除此以外,管廊的設備資產信息、巡檢工單信息、設備運行信息等也需要一個統一的智慧運維平臺進行處理。該系統需要具備云計算及大數據處理能力,對各類信息進行有機整合,實現數據的可視化,并便于運維人員操作,為管廊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技術保障。
三、管廊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自2015年國家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管廊建設試點城市工作以來,我國正式進入管廊建設年代也僅走過了5年,在通道技術方面,現階段的管廊建設和管理依舊存在些許問題。
1.部分地域管廊運維平臺未統一,造成了同一區域的管廊無法進行同一管控,這對主管部門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2.在建設階段,未充分考慮與各管線單位進行平臺數據對接,缺少接入端口,也會造成在運維階段缺少管線運行數據。
3.部分技術在管廊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例如巡檢機器人及VR遠程技術,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完善。
四、結語
根據現階段管廊建設及運維的經驗,我認為今后管廊行業將更加規范化。因此廊內各類通信技術都應具備統一標準,建議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本地條件出臺針對廊內所采用的通信技術統一標準,也可由住建部對GB50838《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內廊內通信工程部分進行補充,加入今年內在各地管廊中獲得成熟應用的技術。
管廊作為每個城市的百年大計,承擔著電力管線、弱電通信管線、天然氣管線等眾多的城市生命線運維任務,在保障了人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為城市周邊地塊開發和規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管廊內使用的眾多通信技術隨著建設和運維管理水平的發展也需不斷適應新的要求,部分技術也面臨著淘汰,這就要求運維人員不斷發展自己的業務能力,為地下綜合管廊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充分保障。
參? 考? 文? 獻
[1]劉軍.安防通信一體化系統在城市綜合管廊中的應用[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0(05):29-30.
[2]何國杰.探討綜合通信管廊在城市中的運用[J].通訊世界,2019,26(07):103-104.
[3]尹航,劉洋.以信息技術提升地下綜合管廊運維能力[J].電子世界,2019(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