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峰 譚石堅 孫偉
【摘要】? ? 信息化背景下各種教育理念和方式都在嘗試新突破,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專業課程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課教師應積極挖掘專業知識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潛移默化地將價值觀引領融入教學實踐中,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有機融合。本文以“嵌入式應用開發”課程為例,結合課程相關內容和知識點,針對性地挖掘思政案例,結合信息化發展優勢,改革教學方法,以探索專業課程思政化改革的新思路。
【關鍵詞】? ? 信息化背景? ? 課程思政? ? 立德樹人? ? 思政教育
引言:
育人成才是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強調“充分發掘和運用各類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強調“著力推動高校全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強化每一位教師的立德樹人意識,在每一門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形成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緊密結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2020年5月,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從思政建設的目標、內容、教學體系、推進方法、建設過程等方面提供了具體要求,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指導方向。
一、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
課程思政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補充,相對于思政理論課程,其采用精細、潛隱、滴灌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在實施方式上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在大學里,專業課程是大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開設比重大、授課時間長等特點,因此專業課程是思政教育元素的主要載體,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就要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主力軍”、專業課教學“主戰場”、專業課課堂“主渠道”的作用。
專業課程思政化是現代教育的全新理念,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在要求。從教育目的角度看,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不僅能豐富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知識傳授效率,還能有效地增加思政教育的實施方式、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最終實現將思政教育貫穿到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因此,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對構建立德樹人長效機制,培養德才兼備高素質人才的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特點
專業課程的教育功能與相應的職業要求緊密相關,其側重技能、業務能力的培養,表面看與哲學道理并無關聯,其實不然。教育部副司長徐青森在《課程思政面對面》第一期中引用陳寶生部長的話:“課程思政就是專業課與真善美的結合,人類的專業知識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專業課程中天然蘊含有真善美元素,而真善美元素又自然歸屬于專業知識領域。”由此可知,“真善美”元素就是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專業課程因專業不同而有較大差異,在融入思政元素時,要確保思政內容蘊含對應的專業知識,否則易出現“專業”+“思政”兩張皮現象,非但不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政教育,還會導致其對課程反感。因此,在對專業課程進行思政改革時,一定找準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契合點,選取合適的案例。
理工科專業課程相對于文科專業課程而言,較難融入德育元素,通常可從專業認同、工程倫理、科學精神、哲學思維、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傳承、人文關懷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以培養學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其職業素養,激發其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嵌入式應用開發》課程思政元素探析
《嵌入式應用開發》是電子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涉及Linux命令集、開發環境搭建、工程管理、文件操作、進程同步及網絡通訊等知識,內容多、知識雜、實踐性強,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為教學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方式,更為豐富的資源,可以輔助學生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入門難、開竅晚,易退縮的現象,同時可以在課程中挖掘典型案例或蘊含哲學道理的元素開展思政,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為其補充精神之鈣。
以下結合該課程知識特點對思政元素進行探析,案例的呈現形式可以是PPT插圖、短視頻、小動畫,也可以是文稿、短文、小段子,教學實踐可采用學生自學、教師講解、分組討論、專題辯論等多種形式。
3.1 Linux命令集
案例1:
《道德經》“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該案例說明再難的事,也要從容易開始;再大的事,也要從細處著手[8]。Linux系統是個大的工程,包含很多功能,它為了實現整個系統功能,首先按需求分類,然后在各個分類下再細化具體實現,采用分而治之、模塊化的思想設計了滿足需求的各種命令。
案例2:
螞蟻精神。螞蟻具有永不放棄、竭盡所能、團結協作的精神。Linux命令通常只實現單一功能,但絕大多數命令會提供設置選項,以此盡可能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當需要實現復雜功能時,可通過對不同命令進行組合,合力實現所需功能。
3.2開發環境搭建
案例1:
《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該案例說明要做好一件事,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嵌入式開發采用交叉開發,為此就必須首先打造出一個強大的交叉開發環境,以提高軟件開發效率。
案例2:
“磨刀不誤砍柴功”,該案例說明做好一件事,修煉自己各方面的功力,提高辦事能力和效率很重要。以我國脫貧攻堅為例,要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要首先摸清區域貧困人口致貧的原因,找準突破口,精準施策,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3.3工程管理
案例1:
系統論哲學思想。系統論認為,系統是一個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結構組成并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運用系統論,就要從整體出發分析系統結構,理清系統構成的要素以及要素與要素、結構與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此確定系統在整體上達到最優的方案。Linux軟件工程通常包含多個功能文件,在構建工程目標時,就要理清目標文件與源文件之間、目標文件與目標文件之間的依賴關系,并將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集中體現在Makefile文件中,交由工程管理器管理。
案例2:
《孟子》“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告子上》“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這些案例說明規則是人們達到目標所必須遵守的準則,利用規則約束行為,樹立價值標準,讓世界井然有序。工程中的Makefile包含著一條條的規則,這是make進行處理的依據,執行make時就是按照其中的規則去編譯和鏈接程序的。
3.4進程控制與進程同步
案例1:
華羅庚統籌思想。統疇思想的本質是通過重組和優化的手段改變原有辦事格式,從而提高辦事效率。以泡茶喝茶為例。若火已升,茶葉也有,但沒有開水,燒水壺、茶壺茶杯都需要洗,則如何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喝到茶?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統籌思想案例,為盡早喝到茶,需主抓燒水環節,在期間洗茶壺茶杯,從而提高效率、縮短工時。此案例表明工作時要對各環節進行合理安排與規劃,盡可能使工作各環節能并行推進,提高工作效率。Linux采用進程優化了程序結構,使各進程可并行或并發運行,從而大大提高了CPU使用率。
案例2: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經奮力廝殺,最終以弱勝強,絕處逢生。女排精神不僅代表著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中華體育精神,更彰顯著緊密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與祖國至上的愛國主義情懷。Linux進程同步就是通過進程的分工合作、協同配合來完成軟件功能的。
3.5網絡通信
案例1:
中國嫦娥四號月背著陸,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月球探測新篇章。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代表著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有了質的飛躍。這些案例反映出在面對技術封鎖的情況下,我國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勇于突破的科學精神,以及為祖國富強和民族復興而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網絡通信相對于其他進程間通信方式,它突破了本機限制,實現了不同計算機進程間的通信。
案例2:
包裹從發出到接收經歷了打包、分揀、發貨、中轉、派送、收貨等階段。該案例反映了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可以將其拆解成相對獨立的小問題,從而化整為零、化難為易,降低問題規模與復雜度。計算機網絡也采用分層思想進行設計,各層功能明確,相對獨立,易于維護。
四、結束語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嵌入式應用開發》課程教學可以借助于更多方式方法,本文認為,該內容多、知識雜、學習難度大,可以結合信息化手段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結合,有效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其主流價值觀。課程思政是中國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將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無聲地滲透到專業課程當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有機融合,從而從根本上促進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信息化的發展可以助力該目的的實現。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書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
[3]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5]中國青年網.深刻認識全面推進高校思政建設的戰略意義[EB/OL].
[6]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4-66.
[7]劉志蓮,崔玉,劉思全,等.有機化學“課程思政”元素的設計.大學化學,2020(35):1-6.
[8]張大平,林嶺.軟件項目管理課程思政建設[J].福建電腦,2020,36(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