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 ?要:目的 ?分析乳酸菌素片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9年5月~2020年5月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中醫院收治的107例感染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53例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54例為觀察組在常規基礎上使用乳酸菌素片進行治療。比較炎性因子水平、治療情況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白介素-8(IL-8)水平、白介素-10(IL-10)水平均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情況(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采用乳酸菌素片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迅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
關鍵詞:乳酸菌素片;小兒感染性腹瀉;炎癥因子
中圖分類號:R25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044-02
小兒感染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病癥之一,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影響患兒機體炎性因子水平,使其出現相應癥狀[1],給小兒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臨床治療該病主要采用針對性方式,包括糾正電解質紊亂、抗感染等[2-3]。作為一種微生物制劑,乳酸菌素片能改善患兒腸道菌群紊亂狀況,以達到治療目的,已成為臨床常見治療該病藥物之一。基于此,本文選107例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兩組,分別給予常規治療及乳酸菌素片治療,分析乳酸菌素片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間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中醫院收治的感染性腹瀉患兒中選取107例進行研究,患兒家長均知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以隨機數表法方式分為兩組,53例為對照組,54例為觀察組。對照組,37例男,16例女;年齡1~7歲,平均(4.07±1.21)歲;病程7~10d,平均(8.53±1.38)d。觀察組,35例男,19例女;年齡2~7歲,平均(4.51±1.06)歲;病程8~9d,平均(8.51±1.57)d。患兒一般資料數值相近,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按小兒感染性腹瀉金標準進行診斷,存在發熱、嘔吐、腹瀉等臨床癥狀,大便性狀改變,鏡檢結果提示紅細胞及白細胞數量增多,取糞便進行病原檢查結果呈陽性。②腹瀉時間均超過1周。③均為首次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先天性疾病者。②免疫功能障礙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主要包括抗感染、退熱及補液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乳酸菌素片(生產廠家: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1980,規格:0.4g×30片)進行治療,口服,0.4~0.8g/次,3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5d。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后,分別于清晨取患兒靜脈血液進檢測,觀察治療前后IL-8、IL-10水平,比較檢測結果。
②觀察兩組治療情況。將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時間作為觀察指標,比較3項結果。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0.0分析本文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構成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采用χ2檢驗分析,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IL-8水平及IL-10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情況比較
觀察組止瀉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小兒感染性腹瀉屬于腸道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引起,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癥狀,除此之外,體溫升高、嘔吐、脫水等均為顯著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因此,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
大量臨床資料證實,小兒感染性腹瀉發展過程中會提升患兒體內炎性因子水平,主要為IL-8、IL-10水平[4-5]。IL-8的分子量小,其對T淋巴細胞等產生刺激,提升中性粒細胞聚集速度,提升腸黏膜損傷程度;IL-10屬于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參與炎性反應,其水平提升能增加對炎性細胞分泌的刺激,進而提升機體炎性反應,加重患者相應臨床癥狀。因此,炎性因子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關系密切,檢測患兒IL-8、IL-10水平對于了解其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義[6-7]。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IL-8、IL-10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乳酸菌素片能迅速改善患兒體內炎性因子水平;由于小兒感染性腹瀉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蟲感染導致的疾病,因此,抗感染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規方式,但由于抗菌藥物對患兒機體正常菌群存在影響,極易造成腸道正常菌群紊亂現象,影響治療效果。作為一種微生物制劑,乳酸菌素片能有效穩定患兒腸道微生物菌群,且該藥對腸道黏膜具有保護作用,能促進腸道黏膜恢復,進而改善患兒腹瀉癥狀,提升治療效果[8]。因此,觀察組腹瀉消失時間、體溫恢復時間等均短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采用乳酸菌素片,能促使患兒機體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快速緩解患兒臨床癥狀,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沈志峰,楊昆,李建保,等.141例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特征及流行病學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2):4323-4325.
[2]孫麗麗.美洛西林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的療效及不良反應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8):98-99.
[3]李強.炎琥寧、更昔洛韋聯用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刊,2019,46(14):117-119.
[4]馬愛萍,李萍.益氣清熱解毒方聯合蒙脫石散對小兒急性感染性腹瀉IL-8、IL-10及NF-κB表達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7,34(01):59-62.
[5]陳婉嬋,劉見歡,黃金時,等.炎癥因子在小兒急性腸炎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4):121-123.
[6]費秀昆,曾慶賀,史貴秀.抗生素聯合雙嘧達莫對急性感染性腹瀉患者血清IL-8、IL-10、NF-kB表達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17):2918-2921.
[7]邱慧明,熊斌,陳曉霞.布拉酵母菌治療兒童感染性腹瀉的效果及其對血清IL-8、IL-10及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J].兒科藥學雜志,2018,24(04):29-31.
[8]張煌燕,邱玲.乳酸菌素片聯合預防腸內營養腹瀉并發癥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