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青 叢日卿

摘 ?要:目的 ?熱敏灸治療面癱急性期患者,分析療效和護理配合。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4月,抽取威海市中醫院56例面癱急性期患者入組,所有患者都接受熱敏灸治療,隨機數表法分常規組(n=28)和實驗組(n=28)。基礎性護理給予常規組,優質護理給予實驗組。觀察治療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質量。結果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生活質量較高(P<0.05)。結論 ?對于面癱急性期患者,熱敏灸治療的同時, 配合灸療護理、口腔護理、情志護理等優質護理方式,可提高治療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熱敏灸;面癱;急性期;有效率;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24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0112-02
面神經缺血、水腫是面癱的早期表現,病情發展到晚期,則出現軸突變性、萎縮等表現,其急性炎癥反應越嚴重,水腫程度越嚴重,且持續時間越長,進而恢復難度就越大[1]。面癱病情如果早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將會迅速進入急性期[2]。中醫角度分析,面癱發病的第7天、第10天及第14天,是面癱急性期的三個多發節點[3]。研究顯示,面癱急性期所采取的治療護理措施對預后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4]。中本文重點研究熱敏灸治療面癱急性期的療效及護理配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間威海市中醫院56例面癱急性期患者入組,所有患者都接受熱敏灸治療,隨機數表法分常規和實驗組。常規組:1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齡18~80歲,平均(53.26±1.23)歲;病程1~7d,平均(5.56±0.23)d。實驗組:20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齡18~76歲,平均(52.01±0.98)歲;病程1~8d,平均(5.91±0.45)d。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符合研究標準,家屬和倫理委員會同意研究開展。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面癱急性期診斷標準[5];同意治療,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糖尿病、外傷、腫瘤等引起的面癱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合并嚴重的軀體性創傷;老年癡呆患者;合并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
兩組均接受熱敏灸治療。
常規組:病情監測、用藥等基礎性護理。
實驗組:優質護理:①眼部護理:禁止隨意揉搓擦拭患側眼睛,避免引起感染。戶外活動時要戴墨鏡,將抗生素眼膏涂于患處,并用紗布遮蓋,有效保護角膜。減少用眼時間。②辨證施膳:根據患者實際病癥,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若為風痰阻絡型,則服用白蘿卜水以熄風化痰。如為風熱襲絡型,則服飲茅根竹蔗水,以辛涼解表、疏風清熱。若為風寒襲絡型,則食用防風粥,以活血通絡、祛風解表散寒。若為氣虛血瘀型,則食用大棗粥等,以補益氣血。③灸療護理:治療時隨時處理艾灰,防止燙傷患者皮膚。熱敏灸治療前,停止氧療,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可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患者放松。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溫度要適宜,以局部皮膚微微紅暈為度,治療后注意保暖,防止受寒。④口腔護理:進食后要立即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并發癥發生。⑤情志護理:患者短時間內難以轉換角色很容易自卑和沮喪。因此要評估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運用情志疏導知識,耐心對患者進行安慰和疏導。就疾病的發病機制、熱敏灸治療過程等知識進行講解,提高患者的認識度和配合度。⑥面部表情肌康復訓練指導:當患者面部表情肌出現運動后,可適當進行抬眉,閉眼、噘嘴、鼓腮等運動訓練,以提高表情肌康復效果。
1.4 ?評價指標
具體包括:①護理后生活質量:從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物質功能四份功能四個方面分析,每項分數100分,分數與生活質量成正比。②治療有效率:面部活動功能恢復正常,HBⅠ級,FDI評分在20分及以上,為痊愈;面部活動功能有80%的恢復,HBⅡ級,FDI評分在15分及以上,為顯效;面部活動功能有60%的改善,FDI評分在10分及以上,為有效;面部活動功能未見明顯改善反而有加重跡象,HBⅣ~Ⅵ級,FDI評分在10分以下,為無效[6]。
1.5 ?數據統計分析
應用SPSS.22軟件分析數據,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用(x±s)和[n(%)]分析,數據結果t和χ2檢驗分析,如果P<0.05的,則可以證明差異是具有統計學意義的。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較高(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
實驗組生活質量較高(P<0.05)。見表2。
3 ?討論
面癱又稱為“口眼歪斜”,從中醫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機體正氣不足、過度勞累、風寒或風熱入侵等因素,會導致面部神經受損,經筋功能失調,進而出現口眼歪斜癥狀[7]。從西醫學的角度分析,該病被稱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由于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引起的[8],當面神經管受風寒刺激時,其周圍組織會出現炎癥和水腫表現,進而導致面部神經出現炎性變化,神經的水腫和脫髓鞘為早期的病理特征,病情嚴重時可發生軸突變性[9]。采取不同治療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因此有必要對其研究分析。
研究顯示,熱敏灸是一種治療效果比較顯著的干預方法,以經絡理論為指導,采用艾條溫和灸體表“熱敏化,對經絡感傳進行有效激發,促進經氣運行,一方面可增強細胞的吞噬功能,另一方面可以改善組織營養,進而提高整體治療有效率[10]。本次研究發現,熱敏灸干預面癱急性期患者,配合有效護理措施,可提高療有效率較高,顯著改善改面部殘疾癥狀。情志護理,可調節患者不良情緒,樹立信心。膳食護理,可保證患者治療期間所需營養,同時增強機體抵抗力。灸療護理,可防止燙傷等意外事件的發生,同時為患者營造舒適放松的治療環境。口腔、眼部等護理措施干預,可降低口腔感染、眼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因此整體治療效果會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熱敏灸治療期間,配合優質護理措施,可提高面癱急性期治療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熱敏灸治療面癱急性期患者,同時配合情志護理、灸療護理、膳食護理以及口腔和眼部等有效護理措施,可達到比較顯著的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慶云.熱敏灸與隔姜灸治療難治性周圍性面癱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04):137-138.
[2]章海鳳,宣逸塵,黃建華,等.熱敏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不同灸量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12):5990-5992.
[3]覃斯妤,焦琳,遲振海,等.熱敏灸聯合刺絡放血治療氣虛血瘀型頑固性面癱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9,14(08):1942-1945.
[4]陳熾祥.熱敏灸與隔姜灸治療難治性周圍性面癱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8):143-145.
[5]李蕾,王丕敏.關于周圍性面癱針灸介入時機的探討[J].亞太傳統醫藥,2019,15(05):205-207.
[6]徐玉琴,程建華.針刺配合熱敏灸治療面神經麻痹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13):63-63.
[7]郭成蓮,劉惠,馮衛星.面部穴位注射結合熱敏灸治療頑固性面癱36例[J].現代中醫藥,2019,39(01):36-38.
[8]王偉,孟晶利.針灸治療優化方案用于面癱急性期(風寒證)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7):132+134.
[9]龔婷英.熱敏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和護理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8(02):40-41.
[10]邱艷婷.熱敏灸及面肌手法功能康復鍛煉對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6,31(07):98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