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焦艷 張秀麗
幼兒園戶外學習環境是指室內空間之外的活動場地,是教師開展教學,幼兒接觸自然、進行游戲活動的重要場所。創設戶外學習環境能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安全適宜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是幼兒戶外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基于此,幼兒園在注重戶外環境實用性的同時,要兼顧環境的溫馨與美感,為幼兒構建高效、優質的戶外游戲場,探索適合不同年齡幼兒發展的戶外學習環境。
一、立足環境條件,做好頂層設計
我園戶外場地有7324平方米,活動面積大,自然資源豐富,內有茵茵草地、天然花果山,山上還有崎嶇不平的山路、形狀各異的石頭、種類繁多的植物等。然而這些資源之前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戶外場地沒有明顯的功能分區,材料稀少,難以滿足全園21個班的戶外活動需求。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整體戶外場地進行頂層設計。
1.?規劃體育區和非體育區
2017年,以室內外環境一體化創設為契機,我園將整個戶外活動場地做了體育和非體育活動區的規劃。首先,對戶外的大小區域塊進行盤點和整理,根據可容納的幼兒數量和滿足的體能鍛煉需要整理出大塊區域,并規劃成體能活動區。其次,在體能活動區的周圍,就近劃分若干小區域,創設與室內學習環境相對應的休閑區、涂鴉區、野炊區等。大小區域組合成10個戶外活動場地,有效滿足幼兒體能鍛煉和自選游戲的需要,促進整體經驗的獲得。
2.?引發戶外區域聯合游戲
戶外聯合游戲是指融合幼兒多種發展需求設計和組織的一種活動,包括不同區域間的內在聯合、戶外體育活動與其他區域游戲的聯合、體能鍛煉與其他方面發展的聯合。聯合游戲具有主動選擇、主動探索、主動交流等特點,有助于幼兒主動性、創造性、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養。(鄭春華:《戶外聯合游戲中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淺析》)為引發戶外區域聯合游戲,幼兒園首先進行了體育區與非體育區的就近聯合,滿足幼兒戶外活動所需;其次,基于場地特點創設寓運動于游戲活動區域,滿足幼兒游戲需求的同時實現體能鍛煉;第三,積極探索課程視域下的聯合游戲,創造性地進行大班半日戶外活動和花果山定向越野新嘗試。
二、整合環境資源,拓展活動空間
我園戶外場地面積大,資源豐富,但空間相對分散,存在較多邊角及狹長地帶的空置,整體來看小塊區域未得到有效利用。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園盤點和整理了戶外空置場地,對整理出來的可利用場地做有效設計。
1.?順勢而創
順勢而創是指充分利用現有場地特點來創設區域,在不破壞原有場地格局的前提下進行改造,既經濟省時,又能有效拓展活動空間。如花果山東面坡度大、植被少、雨季泥土易被沖刷,在此依坡順勢建設大型攀爬網,既可用作登山路徑,鍛煉幼兒的攀爬、平衡能力,也能解決雨天滑坡造成的安全隱患。又如二樓草地有許多長勢茂密的大樹,但樹與樹之間沒有關聯,資源價值大大流失。為了與孩子的活動相聯系,幼兒園將三棵大樹連接,修建大型多功能樹屋,集旋轉樓梯、攀爬、平衡等體能鍛煉項目和滑梯玩樂等設施于一體,滿足幼兒運動、玩樂的雙重需要。同樣順勢而創的區域還有很多,巧用地形地勢,能最大限度拓展活動空間,滿足幼兒多種探索和游戲的需要。
2.?充分利用
幼兒園整合戶外邊角和墻面資源,利用狹長的廊道墻面配置涂鴉粘貼墻、科學探究墻,投掛哈哈鏡;在邊角空間創設溫馨閱讀角、投放休閑椅;在狹長欄桿處增設編織區、磁鐵板等,不僅為幼兒提供了更多可操作材料,滿足雨天應用需要,還進一步豐富和美化了校園環境。
三、投放適宜材料,豐富環境刺激
材料是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橋梁,影響著游戲的內容和活動深度。要引發幼兒的戶外學習與探索,材料投放方式成為關鍵所在。
1.?依據區域功能,有方向地投放材料
基于功能分區,分別投放體能、動作和其他游戲的所需材料。體育區投放大型組合器械類材料,如多功能樹屋、大型滑梯等,綜合發展幼兒各項動作和能力。另設步道、跨欄、跳床、布袋、投擲等基本運動類材料,發展幼兒走、跑、跳躍、鉆爬等單項動作技能。非體育區投放與室內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材料,如沙發、沙水、建構、種植、涂鴉、敲打及木工材料,滿足幼兒娛樂和探索的多種需求。同時,投放探索材料資源箱,提供捕蟲網、風箏等工具類材料和記錄板、紙、筆等記錄類材料,有目的、有方向地引發幼兒的探究活動。
2.?增投開放性材料,拓展多種玩法
開放性材料旨在讓所有年齡、性別和技能水平的孩子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成功使用,以支持幼兒的學習動態性和多維性。在戶外增投大量樹輪片、鵝卵石、松果、鏤空畫框、干花、貝殼等自然物,以及鍋碗瓢盆、編織物、繩索、耙、掃把等工具,為戶外活動提供更多可能,推動幼兒去創造和發現。
3.?材料管理遵循“看得見、拿得到、放得回”原則
材料盡可能放置在功能區的邊界,以透明材料箱、木屋等做收納,做到就近投放,就近管理。一來便于幼兒隨取隨用、便捷收納;二來能有效防水防曬,利于材料維護和管理。隨處可見可取的材料,還有助于促進區域間的聯合游戲,發展幼兒的整理能力。
四、拓展活動形式,促進深度學習
我園將每日戶外活動時間做了1小時體能+1小時戶外自選的規劃,充分保證幼兒戶外自主活動時間。到了大班,在每日2小時的戶外基礎上增加一個半日拓展,允許幼兒在早餐后至午餐前的時間內,利用陽光、空氣、器械、玩具等條件開展自然探索活動,豐富了戶外活動新形式,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享受戶外生活,為其深度體驗、深度學習做好準備。
好的戶外學習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變化、調整的動態過程。創建富有童趣的、安全的戶外學習環境需要不斷聚焦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聯系幼兒的生活經驗,根據幼兒的新興趣、新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