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萍
作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傳統的英語作業強調標準化、同步化,缺乏層次,沒有彈性,習慣用硬性統一的規格要求實質上有差別的學生,評價機制過于簡單,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英語興趣,不利于個性發展。初中英語拓展作業,是對課程意義的重建與提升,其設計思路是適度開放的,關注課外延伸并與生活接軌,同時貼近學生心理特點,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探索性,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主獲得新知。
一、個人價值取向
這類作業旨在通過設計符合學生個人需要的英語作業形式,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讓作業過程充滿快樂,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
1.?作業內容
根據以下內容寫一封家書:
Do?you?want?to?have?a(another)?pet?If?yes,?but?your?parents?do?not?agree,?what?will?you?do?Write?a?letter?and?convince?them!The?content?should?include:?what?kind?of?pet?do?you?want?to?keep?How?are?you?going?to?get?it?What?are?the?benefits?of?raising?it(at?least?three?reasons)?What?problems?will?it?bring?What?will?you?do?to?solve?these?problems?
2.?評價方式
To?have?parents?give?feedback?on?studentsfamily?speech.?To?see?whether?studentswishes?are?achieved.
作業選材貼近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且兼具趣味性,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同時考慮了語言知識、語言結構同語言功能、語言應用的有機結合,注意到了知識與能力的內在聯系。通過這份作業,學生嘗試學習如何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分析利弊,如何積極主動地承擔責任、解決問題,如何有理有據地提出訴求并努力說服他人從而達成心愿。
二、集體價值取向
此類作業的設計目的在于促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成員間的分工協作,共同完成某項任務,謀求集體利益的最大化,并力爭在組間競爭中勝出。
1.?作業內容
設計一份海外游學項目計劃書(含報價及預期利潤),并據此制作一份宣講PPT,在教室進行競標演講,爭取中標。
Assuming?that?you?are?the?overseas?educational?tour?project?manager?of?X?Travel?Agency,?please?design?a?2-week?educational?tour?plan?for?the?2021?summer?vacation,?and?make?a?quotation(hotel,?air?ticket?and?other?prices,?which?can?refer?to?Ctrip?and?other?websites).?Complete?it?in?groups.
2.?評價方式
在每組競標演講結束后,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現場投票,每人一票;每位家長根據各組游學項目書進行網絡投票,每個家庭一票;得票最多的三個小組中標。
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協作地了解海外游學地的風景名勝,嘗試合理安排游覽計劃,綜合考量旅行中的吃、住、行、游、學,并通過小組討論,結合價格成本、利潤空間做取舍,進行最后的競標演講。小組內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任務,包括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現場演講,并通過小組討論學習他人長處,獲得更多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品質,提升思維能力。
三、人類價值取向
此類作業要求學生站在全人類的高度,以謀取全人類的福祉為終極目標進行價值判斷和取舍。
1.?作業內容
根據以下議題,進行文獻調查,提出合理性建議。
What?are?the?most?endangered?trees?in?the?world?Where?are?they?mainly?distributed?Whats?the?quantity?of?them?at?present?What?advice?do?you?have?for?saving?them?Please?do?literature?search?and?complete?the?questionnaire.
2.?評價方式
邀請有相關知識背景的家長作為校外專家,對學生的建議進行可行性評價。
通過這份作業,學生可以了解全球范圍內瀕危樹木的大致情況,提高文獻檢索能力,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保護瀕危樹木提出可行性建議。
上述三種拓展作業,都是從相對單一的、以習題訓練或機械重復為主要特點的知識鞏固性練習,走向多元的,以活動、合作、反思為主要手段,以遷移運用、批判創造為最終目的的實踐性探究型任務;都是讓學生通過作業中的做事、思考、合作來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在“用”中發展創新意識,體驗多元文化,接觸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與方法,提升思維品質與水平。
責任編輯 魏文琦
實習編輯 鮑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