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壁妝
59與60,若單位是“元”,我們可能會覺得幾乎毫無差別;只是,若單位是“分”呢?當試卷卷面上寫著59分與60分時,無論你是教師、學生或家長,是不是都會感覺有很大的不同?
教師每次改卷時,情緒總是最不穩定的,喜怒哀樂總在臉上交替出現。一旦遇到學生分數為“59”時,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鏡頭:教師痛心疾首,整張試卷查了一遍又一遍,力求手下留情,但很多次,總會垂頭喪氣,怒氣攻心又糾結不已;當學生拿到試卷的時候,常常也是一副懊悔不已、唉聲嘆氣的樣子。作為數學科任教師,“59”也時不時給我制造難題。
一、問題呈現
某天早上,改完卷,面對著那赫然擺在眼前的小A同學的59分,我不禁頭疼萬分。小A成績不理想,他父母對任課教師已頗有微詞,而且小A一直也很努力,但成績總是無法提高。接手班級以來,我找小A談過心,也與他父母聯系過,但效果并不理想。前兩次測驗,他成績一般,這第三次測驗直接來了個“59”!該如何應對?
我糾結也不斷衡量著:給他60分,讓他及格吧,然而規則就是規則,標準就是標準,雖然不一定準確也不一定合理,但隨意改動,不遵守規則,降低標準,那對其他同學不公平。據實寫上“59”吧……想著小A的努力,想著小A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我又糾結萬分。
二、輔導措施
我知道,面對這樣一個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又存在學習障礙的學生,只靠教師個人的努力,想改變現狀,成功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也許,聯合多方力量,制定輔導計劃,才能真正幫到他。
1.?理性反思,變負面資源為教育契機
該如何幫助小A?其實,小A成績不理想,產生心理障礙,除了自己本身的原因及跟家長的教育水平不高有關以外,作為小A教師的我們,是否也有一定的責任?首先,我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了反思,除了停留口頭上的談心與教育,其實并未真正走近小A,也并未真正用心為他定制有效的教育措施;其次,我對測驗的目的進行了重新定位,考試的目的是什么?我想,目的是檢查學生本階段知識掌握的程度,是幫助他們查漏補缺,那么面對“59”時,是否能在兼顧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也把它變成一個教育契機呢?而且長期的失敗體驗,讓小A產生了焦慮心理,日益自卑。針對小A的這些特征,我決定對癥下藥,為他“私人訂制”一定的教育措施,不過,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59”的問題。
2.?私下約談,保護隱私并建立信任關系
我找來了小A,私底下告知他情況。當小A見到卷面上的“59”時,眼淚立即在眼眶里打轉。我詢問了他的學習情況后,及時表揚了他的付出,肯定了他的努力,并且表示愿意陪伴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他進行學習輔導。小A看著我,點了點頭。在談話中,小A從一言不發,到連著說了兩次“謝謝老師”,我知道我的誠意打動了他,至少他從心理上對我產生了一定的信任。私下約談小A,只讓他知曉分數,目的是保護學生的隱私;一對一談心,則是為了拉近與小A的心理距離,建立心理信任關系。
3.?靈活“借分”,呵護自尊并激發向上動力
面對59分,我向小A提出協議:分數表登記真正的分數,而卷面上則讓小A跟我借分,記上“60”,當然,下次考試小A要以雙倍利息償還。如,本次借了1分,那么下次我會從卷面分數扣掉2分。小A思考了一番,與我達成了協議,當我在卷面寫上“60”時,我看到小A感激的眼神。我知道,像小A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借分”只是一個起點,對他們進行學習輔導,讓他們重拾自信,幫助他們認同自我價值才是最重要的。
4.?追根溯源,對癥下藥進行針對性輔導
讓學生“借分”,只是暫時呵護了他們的自尊,如果他們得不到有效的學習輔導,成績無法提高,心理障礙無法消除,那他們還是無法真正獲得自信,無法自我認同。我聯系之前的科任教師和家長,對小A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經過多方努力,我了解到,小A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小A父母是一對早出晚歸的務工人員,文化水平不高,但對小A的期望值較高,總是希望小A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稍不滿意便會棍棒相向。
小A基本上還是比較聽話的,學習刻苦,自尊心很強,但未得到有效指導,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能力較差。長期的失敗體驗,讓他一聽到考試就恐慌,一些平時會的題也常常因為緊張答不出來。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開始對癥下藥,制定學習輔導計劃,對他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和小團隊輔導。
5.?系統脫敏,調適焦慮情緒助其調整認知
分析問題,了解心理矛盾。對小A問題做出初步分析后,與他交流,讓他明白為什么會這樣,并布置作業:回憶考試時內心的想法、身體的變化,以及情緒變化等情況。
積極暗示,調整認知。針對小A反饋的信息,如考試時會想到“我一定要考好”“考不好爸爸會打我的”“萬一又考不好咋辦”等問題,幫助小A識別緊隨這些消極思維之后的問題行為,使其明白造成他不良情緒和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他心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幫助他建立積極的認知,進行正面的自我暗示,如“我只是個普通人,我有優點也有缺點”“考試時適當的緊張是正常的,適當的緊張可以激活思維能力,所以不要和緊張對抗”等等,讓小A學著調整情緒。同時,對其進行“行為放松”訓練,例如,讓他緊張時嘗試深呼吸,或全身肌肉漸進放松等。
加強溝通,提高家教水平。與小A父母交流,使其明白給孩子過多的壓力是造成孩子考試恐慌的重要原因,嘗試改變家長的認知與教育方式。
6.?多方聯動,給予成功體驗助其重塑自信
補“差”先要補“心”,于是,我又和科任教師達成協議,課堂上對小A和類似于小A的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多些關注,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給他們體驗成功的機會,及時進行鼓勵;課后動員成績較好的學生,與這些同學結成“一對一”幫扶小組,幫助他們解答一些問題;同時,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多些關心與鼓勵,給孩子成功的體驗……通過多方力量的聯合,幫助他們消除自卑感,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大家的努力與關注下,小A的情況漸漸變好了,雖然成績仍有一定的波動,但他的臉上,慢慢地有了自信、開心的笑容。
有的教師說,59分記上“60”,這是教學生不誠實。可是,當過學生的人都知道,59分與60分帶來的心理感受有多大區別!“59”與“?60”,你借給他1分,卻呵護了他的尊嚴與自信,激發了他向上的動力,也獲得了他內心真正的感激。想想看,當學生感激你時,他還會不聽你的教導嗎?我想,真正的教育,應該體現在對學生一點一滴的善念上。
“59”,讓我們頭疼,但,也可以是一個教育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