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玉


摘 ?要:目的 ?分析精細化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間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400例患者,均應用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處理,其中實驗組200例患者檢查時應用精細護理模式,對照組200例患者則應用常規護理,比較組間檢查時間、護理干預前后的負性情緒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各項負性情緒評分差異無意義(P>0.05),實驗組的檢查時間要短于對照組,護理后HAMA、HAMD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要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精細化護理模式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有著明顯的優勢,該護理措施能夠對患者不斷提升的護理要求進行滿足,從而有助于患者負性情緒的改善,且精細化的護理模式還能夠從檢查全程予以患者優化干預,有助于患者檢查耗時的縮短,在避免檢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方面也有著優質的效果,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無痛消化內鏡;精細化護理模式;負性情緒;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5-0139-03
無痛消化內鏡在各類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檢查中十分常用,通過予以患者麻醉,能夠有效消除患者胃鏡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從而能夠促進患者依從性的提升。但是,麻醉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了負面影響,例如患者檢查時的保護行反射消失,易出現誤吸和反流等不良反應[1]。并且,患者往往對于麻醉存在一定的疑慮,再加上檢查前常見的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更易影響患者的依從性。因此,優質的護理措施在患者的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必不可少。在本研究中,便針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間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400例患者進行研究,并對不同護理措施下患者的檢查所需時間和檢查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指標差異進行了比較,現總結相關研究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間于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400例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均應用隨機數表法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和對照組均分別納入200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實驗組,男117例、女83例,年齡區間20~65歲,年齡中位數(44.53±3.62)歲。對照組,男114例、女86例,年齡區間20~67歲,年齡中位數(44.29±3.61)歲。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一般資料數據差異無意義,可比較。醫院倫理委員已同意此研究的開展,
1.1.1 ?納入標準
①符合無痛消化內鏡適應證;②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精神疾病病史、認知障礙和溝通障礙;②重要器官功能不全;③麻醉藥物過敏史。
1.2 ?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首先,醫護人員應于檢查前常規詢問患者的一般資料,了解患者的過敏史和疾病史,明確患者而是否符合無痛消化內鏡適應證。其次,醫護人員應向患者進行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流程及檢查后常見不良反應的宣教,提升患者對于該檢查措施的了解。再次,醫護人員應于檢查完成后指導患者進行腹膜按摩,以達到促進氣體排出的目的,并叮囑患者注意飲食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通過糖分和蛋白質進行營養補充。
實驗組則接受精細化護理模式。首先,醫護人員應于檢查前通過溝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基本情況,語氣要平緩,表情要自然,以達到輔助患者放松心態的目的。在溝通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明確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并對患者的血壓進行檢測,保障患者血壓水平的平穩。在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時,醫護人員應合理采用語言宣教和視頻宣教等手段,進一步疏導患者的緊張、焦慮等復興情緒,以達到提升依從性的目的。其次,患者進入檢查室后,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已達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并引導患者進行舒適體位的擺放。在進行麻醉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宣教麻醉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并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且,醫護人員應于檢測過程中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態,當出現反流和誤吸等情況時,應及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并予以相應的干預。最后,因麻醉效果的影響,患者檢查完成后會保持短時間的睡眠狀態,醫護人員應予以患者相應的保暖護理,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待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應通過家屬陪同患者進行為期1 h的休息觀察,待確定患者無明顯不適癥狀后進行檢查后相應注意事項的宣教,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注意飲食禁忌,并保持樂觀心態。必要時,護理人員可為患者進行相關飲食計劃的制定,避免檢查后不良反應的出現。
1.4 ?評定標準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檢查時間、護理干預前后的負性情緒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均應用統計學軟件進行驗證比較。
負性情緒評分:采用漢密頓焦慮(HAMA)量表及抑郁(HAMD)量表進行評定,前者滿分56分,后者54分,分數與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態間呈負相關。
不良反應:頭暈、惡心、嗆咳。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比較組間各項觀察指標差異,計數指標采用[n(%)]進行表示,并應用χ2進行檢驗,計量指標則應用(x±s)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后若P<0.05則表示組間差異有意義。
2 ?結果
2.1 ?檢查所需時間和負性情緒評分差異
實驗組和對照組護理前HAMA和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的HAMA和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檢查所需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明確診斷是醫學治療的重要前提,我國傳統中醫中便有著“望、聞、問、切”四種基礎檢查診斷方式,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診斷方式也在不斷發展,無論是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和體征進行診斷的體格檢查,還是利用X射線進行診斷的影像學檢查技術,均可幫助醫生在一定程度上明確患者的疾病類型,從而有助于治療的順利進行。在各類檢查手段中,內鏡技術較為特別,該技術是一種侵入式檢查方式,通過將內鏡置入患者體內,從而觀察患者身體內部的病灶狀態,同其他檢查方式相比更直觀[2]。但是,傳統的消化內鏡檢查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患者接受程度較低,故在傳統消化內鏡的基礎上,無痛消化內鏡便隨之出現,該技術既是在患者檢查前通過麻醉藥物使患者進行進入鎮靜、睡眠狀態,從而消除胃鏡檢查的不適感。但是,因人們對于無痛胃鏡檢查的不了解,檢查前常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易影響檢查效果。為此,優質的護理措施在無痛胃鏡檢查中必不可少。
在本研究中,行精細護理模式的實驗組檢查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護理后的HAMA、HAMD評分和檢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得出該研究結果的原因在于:精細護理能通過在檢查前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和健康知識宣教,安撫患者負性情緒,而麻醉前的腹式呼吸指導和健康宣教還能夠進一步安撫患者的負性情緒,檢查過程中患者體征的密切觀察能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有助于患者應激暴露事件和檢查所需時間的縮短,而檢查后1h的觀察和相應指導更是有助于不良反應發生率的降低[3-4]。可以說,精細護理模式在保障整個無痛消化內鏡檢查流程順利進行方面均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在何歡學者的研究中,精細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7%,同本研究中的3.00%相近,且精細組的檢查耗時也要低于普通組(P<0.05),該研究結果同本研究一致,進一步證明本研究結果的正確性[5]。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模式能夠對患者的要求進行滿足,有助于負性情緒的改善和檢查耗時的縮短,并能夠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張敏,田寶苓.精細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3):148-150.
[2]申琴.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3):62,66.
[3]沈紅麗.舒適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大醫生,2017,2(9):163+167.
[4]云小余.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無痛消化內鏡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4):120,130.
[5]何歡.胃腸疾病患者無痛胃鏡檢查中精細化護理模式的作用探討[J].醫藥前沿,2019,9(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