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上森
摘 ?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數字教學提出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還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來說,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的,必須要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提升數學綜合素質的過程中,讓初中生可以更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本文分析農村初中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結合具體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旨在引導農村初中數學綜合實踐課活動的開展,更好地促進農村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綜合實踐課
引言
數學這門學科不簡單,本身的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感覺有較大的學習難度。為了實現新課標提出的教育目的,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落實課標要求,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中去發現數學的魅力,以一種學生喜歡的方式不斷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這樣才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才會有動力和信心去努力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育人的教學目標,為了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須設法開展好綜合實踐課。
1 ?農村初中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在初中數學的各個學段,都有關于綜合實踐的相關內容,設置這部分內容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傳統的教學是不同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在活動中讓學生學習知識,活動的開展是有目的的,要有具體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要運用到自己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比如說“數與代數”“統計與概率”等,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也能加深對于基本數學概念和知識點的理解。第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農村的初中生可以有機會去動手操作,更加直觀地感受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第三,可以改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1 ]。由于初中數學本身的邏輯性比較強,相當一部分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這樣一來,枯燥的數學知識使整個課堂氣氛比較壓抑,如果能適當開展綜合一些實踐活動課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融洽,讓學生可以主動去思考數學問題。
2 ?農村初中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時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和學校方面
(1)農村中學教育格局轉變不徹底
現今,很多農村初中學校的教育格局還是比較狹窄,他們不能看到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就算是在學校開展,也主要是應對檢查,簡單體現在課程表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根本無法實現數學課和綜合實踐課的切實結合,實施得并不合理。很多教師認為活動課是無關緊要的,它和初中生的升學沒有關系,對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在這種狀況下,教師不會把活動實踐課列入教學計劃過程中,也就談不上實踐課的成功開展實施。
(2)教師在活動中對學生放任自流
為了響應政策,很多初中數學教師會把活動實踐課應用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但是他們不會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活動實踐課上,他們認為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放開手腳,隨心所欲的進行自己的操作就可以。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實施目的性教學,這樣就導致活動課的開展比較盲目,沒有辦法控制學生的行為,更不能實施有效的指導,無法實現活動實踐課的真正效果。
(3)農村中學教師水平滯后,教育硬件不健全
首先,很多初中數學教師自身對綜合活動實踐課認知膚淺,他們不知道怎么組織數學活動課,就算是偶爾組織,所涉知識仍停留在淺層次上,沒有結合時代的背景,也不能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其次,很多農村的初中數學教師沒有較高的計算機軟件應用水平,當一些活動課需要計算機輔助教學時,比如需要用電子表格統計數據、用幾何畫板演示圖形變化,一些教師就無法滿足教學要求,長期以來,教師也就產生了惰性,缺乏上活動實踐課的動力,學校也無法提供必備的硬件設施。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的教學資源分配的還不均勻,很多農村初中學校沒有健全的教學設施。這樣一來,很多數學實踐課就無法順利的開展。
2.2 ?學生方面
(1)缺乏正確的學習觀念
對于農村的初中生來說,他們的生活環境在農村,學習缺乏良好的文化環境,他們所接觸到的知識基本上限制在書本范圍,不能有效地把學習和生活現象結合在一起。此外,由于家長的錯誤影響,導致初中生產生錯誤的學習觀念,很多家長會認為考試不考的東西就不要花費時間學習,那些東西對學習沒有任何幫助,這樣的想法就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見識狹窄,動手能力差
很多農村的初中生沒有優越的學習條件,經濟、物質條件也比較差,加上農村學習沒有齊備的學習資源,因而,很多農村學生學習視野狹隘,對新的教學主題十分陌生,在活動實踐課上,許多農村初中生沒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有的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后,還不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驟。
(3)誤把實踐操作當數字游戲
很多初中生不喜歡枯燥的數學課堂教學,他們會把數學活動實踐課當做是自己放松的時間,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導致他們在實踐活動課上把操作實踐當做游戲,態度非常的不認真,不能夠根據老師的教學要求去認真的動手操作實踐,沒有辦法深入探究。所以,整個活動實踐課下來,學生沒有得到應該學習到的知識,導致活動實踐課失去應有的目的。
3 ?如何開展農村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3.1 ?注重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形象就是知識的灌輸者,他們會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傳授給他們,而學生就是接受老師現成的知識,這樣一來,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比較依賴老師,不會主動參與學習,也十分缺乏問題意識。所以,為了更好實現綜合實踐活動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質疑所學習的知識,根據自己的問題積極思考,這樣才會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得到問題的答案,收獲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怎么去判定一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可以讓學生先理解基本的概念,再去根據自身經驗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比如打開的書本、折疊的白紙、兩扇門。在學生尋找完軸對稱圖形后,再讓他們講解自己從哪兒看出來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他們積極的去思考數學問題,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去深入掌握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再比如,在學習“三視圖”時,教師在講解完立體圖形的三視圖以后,為了鞏固學生對此知識的理解,可以提出問題“你可以畫出生活中哪些物體的三視圖”,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觀察。學生就可以利用活動時間去觀察生活的建筑,或者是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在觀察之后畫出它們的三視圖,在活動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把三視圖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3.2 ?尊重并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現在的很多農村初中生認為數學學習就是不斷地做題,然后取得好成績,對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還是不正確,在參與時主要就是被動的接受,不能感受到活動實踐課的價值,沒有主動探究實踐的意識。所以,為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效果,教師必須要樹立其學生的主體地位,有目的的設計活動教學過程,這樣才可以真正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比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截一個幾何體”的內容,在上課之前,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有效的利用農村的學習資源,從家里帶來可以截取的立體物體,比如說蘿卜、土豆、茄子等。在實踐課上,教師不需要直接向學生直接展示教材中的知識,而是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實踐,引導學生主動記錄操作結果,在操作之后,再分組討論。在此基礎上的活動過程中,是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到了學習的首位,讓學生可以主動分析、推理、驗證數學知識,最終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再比如,為了學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布置自主學習活動,讓小組去測量教室四個角的內角,或者是去測量課桌的內角和,在學生測量的過程中,就可以更好的掌握多邊形內角和的知識,深化關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2 ]。
3.3 ?構建合理的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體系
(1)教師的評價
為了更好地提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效果,就必須要從教師的評價入手。在對教師進行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評價的多元性,可以請學校領導、學生、學生家長等對教師進行評價。對數學老師的評價,不能只限于對班級數學成績的評定,還要關注教師組織、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能力。在評價教師的時候要拋棄以前量化的評價模式,注重過程評價,把教師的考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情況結合起來,這樣才可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動性。
(2)學生的評價
為了引起初中生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關注,就必須要把握好評價的重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第一,堅持正面評價。在評價中,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找到學生動手實踐中的優點,通過評價,提高學生參與實踐的主動性。第二,重視過程評價。在評價時,教師不能只是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還要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上,側重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足”等,此外,評價時還要注重到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創造性、主動性的獲得。第三,尊重多元評價。在對學生評價的時候,要注意評價的主體可以是一個教師,也可以是任課的所有老師;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自評,也可以是互評;評價的時候可以采取對學生的書面材料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學生的口頭報告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更好的促進學生進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4 ?結語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今初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積極的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在上文的分析中,現今農村初中數學綜合實踐課,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還不能真正實現活動課的價值與目標。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要利用農村現有的數學資源,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深入挖掘綜合實踐活動資源,提高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嵇超乾.淺談如何讓初中數學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中),2017(9):145.
[2] 魏松,柯七一.農村初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