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雄

摘 ? 要:物理表達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創設安全和諧心理環境”“強化物理表達規范”“養成良好表達習慣”和“創設多種表達機會”等途徑來實現。
關鍵詞:物理;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學會表達和分享個人的思想和見解,是人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能力,也是在校學生學好各門學科的關鍵能力。如何通過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從而形成科學、嚴謹和規范的表達習慣,提高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和個人終生發展所應具備的科學事務處理和人際溝通交流等關鍵能力,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本文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談談培養學生物理表達能力的若干思考與做法。
1 ?表達能力與物理表達能力的內涵
表達能力是指一個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圖,用語言、文字、圖形、表情和動作,清晰明確地表達出來的能力。物理表達能力是指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借助文字、符號、圖形、導圖、模型等工具,表達物理思想和解決問題思路的能力。物理課堂中的對話和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組織語言的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物理書面表達的規范訓練,則有利于學生養成簡潔、規范、邏輯的物理表達能力,提高有根據解題的證據意識和運用各種工具表達解題過程的能力。
2 ?物理表達能力培養的教與學現狀
從物理課堂教學和評價中不難發現,學生表達能力比較薄弱。從教師層面看,不少物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比較陳舊,“教師主講、學生配合”的教學現象屢見不鮮,課堂教學容量大、節奏快,教師給學生自主反思、提問和表達的機會比較少。教師課堂的提問,也往往缺乏思維深度,學生只需用短詞或短句回答即可。在師生對話中,自問自答或全班齊答的現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個別提問,教師也常有“聽學生發言時,耐心不足地搶話,急于補充校正,急于給出提示,急于換人回答” 等表現。這樣的問題互動教學,勢必造成學生的學習被動,思維呆板,表達薄弱。從學生層面看,一些學生由于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個體表達的機會少,在口頭表達時,常表現為“缺乏自信、膽怯焦慮、思維惰性、聲音微弱”,在書面表達時,則表現為“圖文潦草、語無倫次、缺乏邏輯”。
3 ?培養物理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物理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物理表達能力的策略有許多,但表達能力的培養要真正付諸實踐,落地課堂,轉變教學觀念是關鍵,只有物理教師提高了表達能力的培養意識,樹立了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學行為才能發生有效的改變。圖1是美國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方式金字塔圖,圖中列出了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幾種學習方式,比較了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習效率。可以看出,“小組討論”和“訓練他人”的這些需要個人獨立實踐和口頭表達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幫助是高效的。因此,作為物理教師要積極嘗試有利于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提高的新方法,勇于摒棄以往“包辦教學”的習慣做法,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切實給足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表達能力得到扎實有效的訓練和培養。
3.1 ?營造安全環境
一個安全和諧的學習心理環境,是有效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前提和保證。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團結友好、彼此尊重、彼此接納的班集體。對敢于舉手發言表達觀點的同學,教師要積極鼓勵和肯定,對回答不正確的,也要學會運用延遲評價等方式讓學生不丟面且保持回答問題的興趣。對害怕答錯又擔心同學嘲笑而不敢舉手發言的現象,教師可通過正確引導讓學生消除顧慮,也可通過物理學史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學習和科學探索一樣,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道理,啟發學生要不懼挫折,不怕犯錯,象科學家一樣勇于表達見解,平等交流。只有這樣,課堂中的互動交流才能成為常態,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才能有效得以鍛煉。
3.2 ?強化表達規范
物理教學中,要注意強化學生用物理術語進行規范表達的意識,糾正學生用生活化語言解答物理問題的不良習慣,如,“重力、質量、重量”不可以混為一談。“光路可逆”不可以用“光路可相反”表達,“勻速運動”不可以用“均速運動”表達。物理量符號不可以用數學中的“x、y” 表達。還要注意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因果邏輯關系,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可以表述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做好示范,強化訓練、有效指導和及時校正,指導學生閱讀物理教材和中考試題評分標準,體會、感悟科學嚴謹專業的表述,不斷提高用物理語言進行規范表達的能力。
3.3 ?培養良好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物理表達能力,教師和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很重要。在口頭表達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養成“清晰表達、耐心等待,專注傾聽,延遲評價”的習慣,防止“隨便打斷學生發言,隨性插話,輕易將完整問題碎片化,不做針對性評價”等行為。學生要養成“小聲討論、大聲回答、認真傾聽、學會欣賞”的習慣,防止“不發言、不專注、不學習”等行為。在書面表達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養成“板書工整、板畫美觀、邏輯清楚”的習慣,學生要養成“文符字跡工整、計算格式美觀、邏輯表達清楚、做必要文字說明”的習慣 。
3.4 ?精心設計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同時也是思維外顯表達的起點。不同層次的問題,對學生表達能力訓練的強度和功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師常提出“會不會”“是什么”“觀察到什么”等選擇性或事實性問題,那么學生的思維表現是“判斷、再現……”,表達層次則是簡單的陳述性表達。如果教師常提出的是“為什么”“什么理由”“現象說明了什么”“結論是怎么得到的”“說說你的解題思路”等形式的問題,那么學生的表達則會是邏輯、遞進、講證據的因果表達。如,“浮力”教學中,教師用彈簧測力計吊著一個鉤碼,將鉤碼豎直浸入一杯水中的過程中,有的教師這樣提問“彈簧測力計示數怎么變?”“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說明鉤碼受到一個向什么方向的力?”,有的教師則這樣提問“請認真觀察,鉤碼逐漸浸入水中的過程,同時發生了幾種變化?”“這些變化之間可能存在什么關系?”,前者提出的問題直接明白,學生的表達是簡單直接的短句表達,而后者則需要學生全方位觀察和進行高階的思維活動,對問題的表達則需要通過長句的因果邏輯推理的表達。
3.5 ?多種活動培養
教學中,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可以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學習活動來加以實現。在新授課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得出可以訓練學生用枚舉歸納法來進行表達,可讓學生在教師示范后,進行長句模仿的表述后再逐漸放手。如:“分析幾個力的實例,發現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征,即每個力的存在都涉及到兩個物體,物體之間通過推、拉、提、壓、吸等作用而產生力,可見,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在習題課教學中,則可以讓學生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完整有條理的表達。在單元復習課教學中,則可讓各組同學間互相提問,以達到復習舊知,提高表達交流能力的目的。對于學生的書面表達訓練,可用限時訓練的方法,讓學生當堂規范解答一道簡答題或一道計算題,由學生來評價學生的答題情況,在生生互動的修正中不斷提高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在解答簡答題時,常詞不達意、語無倫次,教師可通過“示范到模仿”“口頭到書面”的漸進式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簡答題的表達能力。另外,教學中發現學生用字母進行運算和用字母表達運算結果的能力比較薄弱,要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可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純字母公式的推導訓練,如,推導液體壓強公式、推導串聯和并聯電阻公式等。對學生在解有中間步驟的計算題時,有每一步都代入數據計算的習慣,教師則可指導學生采用先通過進行純字母計算來推演“字母表達式”的結果,最后再代入數據的做法。
4 ?結束語
總之,表達能力是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必備的關鍵能力。物理表達能力的培養,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也有利于學生逐步養成說話做事“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團隊合作“溝通順暢”“勇于表達”等優良品質。如何有效對學生進行物理表達能力的培養,物理教師的探索和實踐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