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裴福玉 徐蕾 劉麗霞 康秀丹

摘? 要: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為滿足面向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導向下民辦本科院校實踐課程體系構建需要,本文針對目前實踐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實踐課程“343”教學體系并對體系構建與應用進行研究,通過改革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等,有效解決了學生培養過程中,培養目標不確定,自主選擇性不強,學習方向不明確和實踐環節不落實的問題,意在兼顧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的教育,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對崗位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民辦本科? 實踐教學? 體系?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1)04(c)-0235-03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343" Teaching System of Practice Cours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ANG Peng? PEI Fuyu? XU Lei? LIU Lixia? KANG Xiudan
(Harbin Far Eas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070? China)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core link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343" teaching system of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uncertain training objectives, weak autonomy and selectivity, unclear learning direction and unfulfilled practice links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training. It aims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basic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nhan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employment rate and adaptability to posts.
Key Words: Private undergraduate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search
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國家逐步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進一步明確了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肩負的重要使命,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傳統實踐教學課程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造成了教學內容局限、模式僵化、方法陳舊、評價手段單一等問題日益凸顯。民辦本科院校工科專業原實踐課程體系已無法滿足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的工程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多樣化需求。
1? 現有實踐教學平臺存在的問題
實踐教學直接關系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但是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實踐教學,一般借鑒或照搬傳統工科專業的教學模式,缺少以學校整體人才培養模式為主導構建的符合本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存在實踐教學內容方向與學生就業和工作崗位不適應、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需求不適應、實驗室建設資金短缺、硬件不足、專職實驗教師缺乏、課堂教學質量無法保障、考核體系缺失、實踐教材缺乏等問題。同時專業課程相對獨立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匹配,導致學生知識呈現碎片化,綜合實踐能力差,更無從談及工程素質、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1]。
2? 實踐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2.1 立足民辦高校,構建“343”實踐教學體系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高校教學定位,學科建設、專業設置應與地方經濟建設緊密結合,人才培養的層次、數量乃至就業去向都具有明顯的應用性色彩。截至2020黑龍江省具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民辦普通院校共有18所,其中本科12所,專科6所。從高等教育培養要求看,一般省屬民辦院校均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發展目標的院校,實踐系列課程對應用能力培養有重要的意義。結合民辦應用型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構建面向加強學生工程素質與提高創新能力的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三個階段、四個維度、三個目標”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2.1.1 “343”實踐教學體系
將實踐課程體系劃分為教學研究,教學實踐和教學檢驗等3個階段,形成閉環式反饋系統(見圖1),“343”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課程設置,明確發展方向,構建創新與實踐融為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從引導認知、基本訓練、基礎實驗、綜合實驗等教學路徑增強學生實際應用技能,解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強問題。通過實踐教學平臺項目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開放創新實驗室,以學生自主訓練為主,開設創新設計與模型制造,實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2]。
2.1.2 “343”教學體系創新性
“343”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是針對基礎實踐課程完成的系統性綜合性改革,在國家高等教育綱要與現代高等教育技術新理念指導下,其內容涵蓋了實踐教學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分階段研究,囊括了3個階段、12個層面的內容,學生教師全體全員參與,聯動反饋,實現工程素質的加強及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人才培養目標。理論方面提出了全新的實踐系列課程教學體系,開創了“343”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具體將系列課程劃分為教學研究、教學實踐和教學檢驗等3個階段,且每個階段從4個維度進行全方位剖析,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3個重要目標,加強工程素質和提高創新與創業實踐能力。理念方面,摒棄了從書本到課堂的傳統觀念,提升了實踐課程理論研究高度,結合現代應用型教育的發展要求,以理論研究為基礎,通過理論創新指導教學實踐[3]。“343”實踐教學體系深化了實踐系列課程教學實踐考核評價,優化了整個學習過程,以課堂教學和實踐環節為改革重點,優化過程,提高質量,全面推進實踐系列課程的研究性教學,拓展問題為引導的自主型實踐。“343”實踐教學體系應用“問題驅動”和“案例教學法”建構學習理論與基礎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帶著問題探究,使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手中。通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搜集資料、論證假設及教師總結等五個階段逐步引導學生總結結論,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實踐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途徑
2.2.1 完善課程體系,理實結合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對于民辦院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辦學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著實有效地辦出特色,積極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意在培養具有工程素質、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性人才。根據區域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和學院發展辦學定位,修訂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建設注重與“案例式、體驗式、項目驅動式”等方法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做、用、訓、工”的五位一體實踐,強化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加強了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知識的導入,主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4]。
2.2.2 構建虛實融合的實踐教學平臺
當今社會大學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應用能力,應結合當下網絡技術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和實踐結合的實踐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并有效克服實驗資金短缺、實驗室硬件不足的問題。首先,建立基于虛擬仿真的實驗系統。同時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和布置相應實驗任務,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遠程虛擬實驗,完成小測試及作業,并可以查看理論課程講義視頻等資源,通過在線答疑,獲得教師幫助,教師可全程追蹤仿真實驗及考核效果。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使學生透徹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強實踐應用能力。
2.2.3 促進”一體化”的實踐培訓基地建設
結合各專業實際情況,聯系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掛牌共建教學與培養基地。通過“一體化”實踐基地搭建產學研培養平臺,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內容在畢業設計、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環節均可由學校和基地共同確定選題,制定過程管理和考核評議制度,構建相對連貫深入的實踐培養鏈;同時充分利用產學研培養平臺承擔更多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引領、依托和紐帶作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能的同步提高,促進與就業銜接。
2.2.4 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
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加大投入培養一支既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又具有豐富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可以采取引進或者聘用企業人才到學校開展教學,也可以考慮利用寒暑假,送教師去企業聯合培養,從而積累實踐經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重構教師考核機制,將教師的工程實踐項目、參與程度等納入到考核標準,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工程實踐,獲得各層級的行業資格證書。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互聯網創新創業活動,制定學分獎勵制、學分免修制度等激勵政策,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
2.2.5 改革教學評價機制,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結合實踐課程特色,建立完善與實際適應的考核機制。從課堂教學、實踐、考核、評價等全過程改革,優化整個學習過程,提高質量,穩定正常教學秩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建立學校、學院、專業、學生4個層面的考核體系和評價機制,切實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
2.2.6 完善實踐課程教材內容和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以專業教師為主,組織進行了主干課程教材的建設,解決實踐課程教材短缺問題。設立專業核心課程,設置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將實踐課程與理論有效結合,使課程在教、學、教材、課程體系等多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3? 結語
實踐教學是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培養的核心環節,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該文探討了工程素質和創新能力導向下民辦本科院校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構建創新提出“343”模式,為專業人才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南廣友.“眾創空間”視角下應用技術型高校“雙創”人才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7(11):67-70.
[2] 勞健.校企共建高職物流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長效運作機制研究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6,27(10):214,216.
[3] 楊焰,廖有為,楊國恩,等.涂料行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351-353.
[4] 牟海榮.“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以電氣自動化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67):23-24.
[5] 劉宇.面向創新思維培養的高校數字化課程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6] 張文文.高校工科教師工程實踐教學能力問題與對策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