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琪 王巧霞(武昌工學院會計學院)
OBE是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的簡稱,亦稱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需求導向教育,于1981年被提出,現已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武昌工學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就業去向及企業實際需求情況,將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精準定位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知識結構合理、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較高的思想品德、人文素養以及開拓創新精神,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和管理、經濟、法律、信息等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專業技能,能夠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事業單位勝任財務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OBE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保障學生主體地位,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意識,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內涵[1]。
1.知識要求
知識要求分為通識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模塊知識三個層次。在專業模塊知識中,采用“能力倒推”方式,主要分成了四個專業模塊知識:會計核算模塊知識、財務分析模塊知識、財務控制模塊知識、財務決策模塊知識。
2.能力要求
能力要求分為專業能力與綜合能力。專業能力包括:具備較強的會計核算能力、具備較強的財務分析能力、具備一定的財務預算與控制能力、具備一定的財務決策能力。財務管理綜合能力包括創造力、硬技能、軟實力三部分,具體有9種能力:學習領悟能力、探索創造能力、知識整合能力、理論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合作協調能力、團隊領導能力[2]。
3.素質要求
素質要求包括人文科學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三部分內容。將習總書記“青年成才”思想融入核心素質培養中去:確定堅定的理念信仰,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勤學苦練的意志、科學的思維方式、勇于實踐和創新創造、具備責任擔當。
專業特色是應用型高校得以持續性發展的根本及核心,結合武昌工學院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要求,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力求體現學校整體發展戰略和目標定位。
在廣泛征求企業實踐專家和校內外專家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我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確定為:遵循通識教育、專業教育、雙創教育“三教融合”的理念,實現“課程體系與從業能力、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兩個對接,采用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教學培養模式,實施“學歷證書+資質證書”雙證培養機制。
1.構建“三教融合”的理論課程模塊體系
基于OBE教育理念內涵,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基礎為根”的通識教育課程模塊、“能力為本”的專業教育課程模塊、“創新為源”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塊,最終形成“三教融合”的課程體系。
針對傳統以學科導向的“三層樓”課程體系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不適應性問題,轉向注重能力導向,圍繞專業能力構建“課程模塊”,消除內容的交叉重復,實現“三層樓”向“模塊化”轉變;其中,以“能力為本”的專業教育模塊中設置會計核算模塊、財務分析模塊、財務控制模塊、財務決策模塊這四大專業能力培養模塊。專業能力與理論課程關系矩陣如下表1所示:
表1 專業能力與理論課程關系矩陣
2.重建“三層遞進”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加大了實踐教學比例,實踐教學學分提高至31.08%。重建基本技能訓練、專業綜合訓練、企業實戰訓練“三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引入了“三真三實 學用結合”的專業綜合實訓項目,鍛煉了學生實戰能力,實現了校企無縫對接,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性[3]。
在企業實戰訓練層次中,“真賬實操實訓項目”是“三真三實 學用結合”專業綜合實訓項目的課程名稱。本課程實訓環節由企業技術專家實施項目教學,根據生產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房地產企業、服務業等各種中小企業真實的財務資料,組織學生進行真實的賬務處理;教學內容包括:支票的識別與填制、領料單的開具、記賬憑證與報表的編制、納稅申報等內容,對企業整個會計業務進行全流程實踐,實現從學校到企業實戰最后一公里的無縫對接。
武昌工學院會計學院成立了教學督導組,配合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中心,形成“雙線制”工作模式,完善質管體系;精選院級教學督導、教師信息員及學生信息員,配合校級督導專家,形成四層次、網絡化的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隊伍。
按照“評價有標準、工作有流程”要求,會計學院制定了涵蓋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5大類的15個質量標準,邀請企業、同類院校及往屆畢業生,共同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協助學院提出了專業建設、課程建設、試卷論文、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8個管理細則,覆蓋了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形成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的標準。
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通過“五方評教”、領導聽課評價、專項評估等活動,開展課堂教學工作評定,對各類教學檢查和專項評估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責任到人,督促整改,并組織“回頭看”檢查,促進持續改進與提高。
推行專業帶頭人、模塊負責人、課程負責人的“三級管理”制度,要求負責人層層把關,職責分工明確。對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實行“三導師”制,第一學期配備思政導師,第二學期配備專業導師,第六學期配備企業導師。
充分發揮習總書記提出的“青年成才”思想對專門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是持續改進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需要考慮的問題。采用“素質倒推”方法,以專業教育模塊里的四個專業能力課程群為單元,將課程思政元素嵌入其中,通過開展思政小課堂活動,重組課程思政模塊教學內容,發揮出專業課程群課程思政聯動改革效果。
樹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課程建設目標,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內容中尋找與社會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懷等相關德育元素的“觸點”和“融點”,通過典型案例等教學素材的設計運用,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有效地傳遞給學生,是下階段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教學方式改革中需重點研究的內容[4]。
堅持以OBE教育理念內涵為導向,結合學校對應用型人才的頂層設計,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全面分析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應達到的要求及標準,以及畢業生五年后的能力達成度和企業需求的變化,及時修訂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專業課程模塊,發揮三層次的實踐教學效果,強化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持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手段、考核評價方式,是實現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特色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