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城市職業學院 蔡運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2020年5月28日,國家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指出,不論是專業教育課程還是醫學類專業課程,都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挖掘其中蘊涵的思政元素,病理檢驗技術作為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多年來,病理檢驗技術教學一直以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學生提不起興趣,授課效果不佳。為了進一步適應教學改革,響應國家關于課程思政的號召,本文從思政元素在病理檢驗技術課堂教學中如何融入以及融入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等方面闡述課程思政在病理檢驗技術中的應用。
研究以本學院同期授課的17級初專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將17檢驗初專1班設為實驗組(36人),17檢驗初專2班設為對照組(36人)。實驗組從授課開始便有意識地將思政元素滲透進課堂教學中,對照組則采用傳統教學法,只講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兩個班級在入學時隨機分班,他們的性別、年齡及成績無明顯差異。
第一章緒論:病理檢驗技術這門課又稱為病理學診斷,與病理學的發展密不可分,通過在緒論部分介紹器官病理學、細胞病理學、實驗病理學、分子病理學、免疫病理學、信息病理學的由來,以及相關科學家的事跡,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時,通過乳腺癌患者如何被確診,即先是發現無痛性腫塊,繼而通過活體組織檢查,將腫塊制作成切片,顯微鏡下發現癌細胞繼而確診,告知同學們病理檢驗才是臨床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從而引起學生對本門課的重視及學習的興趣,為后面學好本門課程奠定基礎。
第二章病理檢驗室的設置與設備:通過介紹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現有的儀器設備(絕大多數都是國產設備),引出2014年國家衛計委提出推進三甲醫院使用國產醫療設備的論述,告知大家當今我國在很多高精尖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從過去依賴進口設備到如今的自給自足,甚至被國際依賴,中國制造已經實現了巨大的飛躍,在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激勵同學們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將來為社會、為醫療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三章切片技術:通過介紹英國一位28歲的年輕媽媽因取材失誤被誤診為乳腺癌繼而雙乳被誤切的醫療糾紛案例,告知同學們做任何事都要嚴肅認真,切不可因大意而導致醫療事故的發生,同時通過介紹國內知名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家黃國寧、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醫生王文林、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主任李漢忠等專家的先進事跡,講述從醫者也需要有工匠精神,只有兢兢業業、精益求精,才能真正為患者造福。
第四章染色技術:通過介紹常規染色技術(HE染色)、特殊染色技術,以及這些染色技術的由來,使同學們對染色的原理掌握得更加透徹,對發明染色方法的科學家們充滿崇敬和敬佩,繼而激勵自己積極發揮創新精神,提升學習能力。
第五章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檢驗手段,是對常規染色、特殊染色的補充,滁州市目前只有一院北區開展這一項技術,通過帶領學生去一院北區現場見習,讓學生親眼看見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是如何操作的,使其對書本上的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第八章細胞學檢驗技術:通過介紹細胞學說、細胞病理學、脫落細胞學檢查和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等的由來,使大家能夠充分了解到細胞學檢驗技術的歷史,進而對為細胞學檢驗技術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們充滿敬畏,激發學生學好細胞學檢驗技術的信心,為后續標本的采集、染色、涂片的識別、細胞學診斷等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第九章尸體剖驗技術:通過給學生介紹解剖學與倫理學,以及尸體解剖從被人們普遍反對,到如今成為一種促進醫學發展、解決醫療糾紛、促進醫學科研進步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使同學們在學習尸體剖驗時,消除對死亡和尸體的恐懼,帶著對尸體敬畏之心去進行尸體解剖研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自信心,這也是職業道德中的重要一方面。
第十章,病理檔案的管理:病理檔案的管理是醫院病理科的一個重要工作,門診病理檔案要保存15年,住院病理檔案要保存20年。在病理檔案資料保存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嚴格遵守檔案管理的規定,膽大心細地進行檔案管理很有必要,本章節通過介紹目前各大醫院是如何進行病理檔案管理的,以及目前世界先進的病理檔案管理技術,使同學們拓寬眼界的同時,更激發學生發明創造先進檔案管理系統的決心,使中國制造更上一層樓。
學期末,對兩個組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進行對比,比較兩個組期末綜合成績的優秀率(90分以上)和合格率(60分以上)。同時,對實驗組學生采用無記名問卷調查法,問卷發放36份,回收36份,均為有效問卷。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實驗組期末考試合格率與對照組相當,優秀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這表明思政元素融入病理檢驗技術課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期末考試成績合格率和優秀率對比
由表2可知,全班所有同學都喜歡在課堂教學中穿插思政元素,贊成率為100%。同學們認為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夠拓寬視野,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能夠提高對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聽課的專注力;能夠更加體會病人的痛苦,增強愛傷觀念,對于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能夠體會到科學家如何為醫學事業獻身,使他們更加意識到既然選擇了醫學,就應該艱苦奮斗,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同時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唯上、不唯書,努力創新醫學技術,為醫學事業的發展作貢獻。總之,思政元素在病理檢驗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表2 思政元素滲透進生理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評價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能否抓好思政教育,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為了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師要利用好每一次課堂教學,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將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不僅具有精湛的醫術,更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