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推進,國家不斷倡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對小學音樂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受傳統教學模式及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教學質量與效果不佳。本文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分析,提出幾個可行性策略,以期為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實現小學學生音樂素質整體提升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生;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141-02
How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can Improve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Datong Central School in the Suburb of Tongling City, Anhui Province,China) HE Lijuan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untry continues to advoc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At pres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exam-oriented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are not go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several feasibl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overall improvemen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usic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經濟發展全球化,人們對教育質量與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守舊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已然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國家及相關部門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這些年來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工作,重點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競爭力提升,因此,教育教學工作逐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教育關注度從普通學科向藝術類學科遷移。小學音樂課堂作為中學藝術類基礎學科之一,是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水平提高的有力支撐,應重點落實素質教學工作,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本文從幾個方面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音樂素養的重要性
音樂素養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基礎,良好的音樂素養為提高音樂學習質量提供有力保障,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學習和樂器學習中。良好的音樂素養能夠讓學生擁有放松、自由的感覺,有效表達自己并發展思維能力。小學生正處于心性養成的階段,擁有良好的音樂素養,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音樂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認知,并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探討的熱情,還能不斷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學習知識面,引導學生在浩瀚的音樂海洋中放松身心,自由暢行,發揮想象,發散思維,不斷創新創造,釋放情懷與感受,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小學音樂的教學現狀
受到我國長期傳統守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學校管理層到教師到學生,均認為音樂課程并非主要科目,教不教、學不學都不是那么重要,錯誤地認為把語文、數學、英語科目學好,考出好成績就可以了。所以,學校在教學課程安排上把大部分的課時都安排給語、數、英,只是應付式地安排一周一節課時給美術、音樂這類藝術類課程,課程設置嚴重失衡。甚至當語數英等高考科目有需要,音樂課程時間就要無私地讓出去,導致小學音樂課程形同虛設,無法達成有效的教學質量與效果。長此以往,小學生根本無法投放精力在音樂課程學習上,更別說提升音樂素養,這對于小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及健康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不僅如此,小學音樂課程任課教師的能力水平與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許多小學的音樂教師都是兼任的,音樂領域專業知識缺乏,對音樂教材內容一知半解,難以創設出適應學生素養提升與能力發展的音樂教案,他們只是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將音樂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因此導致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高。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一)優化教學方式,落實素養培養
音樂素養的培養是當前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提出的要求,也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小學音樂教師應高度重視音樂教學,通過改進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使學生主動融入音樂學習中,并獲得音樂鑒賞與審美能力,實現音樂素養的深化提升。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大多以講授法為主,律動法、示范法等為輔助教學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很容易對音樂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從創新創造的角度出發,將落實素養培養作為核心教學目標,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音樂素養培養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音樂教學,結合教材內容尋找多樣化的音樂表現形式,以學生為中心,貼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呈現動態化的音樂課程內容,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學習是有趣迷人的,音樂學習是輕松愉悅的,讓小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提升自身音樂素養。
(二)從音樂情感出發,深化素養培養
音樂藝術在情感表達呈現方面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音樂給予人們不同的情感感受。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從音樂作品的情感出發,帶領學生進入音樂殿堂中,感受其魅力,了解其內涵,領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從而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創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教師可采用情感教學法,在音樂課程教學時注重音樂背景的設計,向學生詳細解釋作者在作品創作時身處的環境,其個人經歷、想法和感受,讓學生能夠了解音樂知識背景,切身感受音樂蘊含的情感,真正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所在,豐富學生內心情感世界,從而達成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情感教育的目標,深化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
其次,教師可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及性格特征,配合音樂教學的不同要求,組織多元化的音樂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情感上的共鳴。例如,舉辦小組音樂歌唱比賽、音樂匯報、文藝表演等,讓學生接觸多樣化的音樂形式,豐富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感悟,使其領略不同音樂表現形式的情感,深化學生音樂核心素質的培養效果。
(三)提高審美意識,升華素養培養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這樣才能實現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升華。教學實踐可知,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在于其自身對音樂鑒賞觀念的轉變與能力的有意識培養,所以學生審美意識的激發很重要。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夠讓學生主動去感悟、體驗的具有美感特色的音樂環境,激發學生對美感的期望與渴望。教師可采用情景化的教學手段,將音樂作品中的節奏、音符及美麗的歌詞勾勒出的畫面立體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音樂的情感,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鑒賞能力,體會到音樂作品中唯美的境界,促使審美意識不斷得到培養和提高,從而促進音樂素養的升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音樂素質培養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性,立足于教學現狀,從實際出發,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探索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扭轉學生不重視音樂學習的錯誤思想,從音樂情感出發,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逐漸提高審美意識,從簡單的聽音樂到鑒賞音樂,助力音樂素養的提升,并實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提升。
參考文獻:
[1]楊洋.走出小學音樂課實踐創新活動的誤區[J].當代音樂,2019(08).
[2]黃佳莉.奧爾夫教學法思想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探討[J].名師在線,2018(35).
[3]黎永霞.運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效的研究[J].學周刊,2020(08).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