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
【摘要】近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面臨著更多要求,需要針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定相應的制度,使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更加有效。就當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情況來看,其整個過程依舊存在不足,需要對其進行充分了解,構建出符合生命文明建設要求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從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究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措施,希望能為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提供有利依據。
`
【關鍵詞】生態文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1.
基于生態文明的國土空間規劃能夠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有效控制,緩解國內生態環境越加惡劣的趨勢,在滿足群眾生活需求的同時,實現國土空間開發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進行了解可知,其工作過程存在重視程度不足、資源浪費嚴重等情況,難以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進行探究,構建出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見,本文圍繞“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進行分析研究價值意義顯著。
1、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對生態規劃缺乏重視
根據以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情況來看,生態環境在其中的占比較小,且普遍都是在建設完工后進行生態環境規劃,這就反映出生態規劃并未得到重視,使得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不利于國土空間規劃的持續發展。在生態文明背景下,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過程必須考慮到生態環境,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規劃的基礎,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使兩者能夠和諧發展。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工作人員對生態規劃的認識不足,導致生態與建設和諧共存的國土空間規劃構建存在方向偏離的情況[1]。由此可見,合理進行生態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1.2規劃中的資源浪費較嚴重
雖然我國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有些工作人員對這一方面的認識不夠全面,經常出現某個方面考慮不周的情況,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存在不足,使得國土空間規劃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效果不理想,給生態文明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帶來隱患。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脫節的規劃或重復的規劃,若是依據這一規劃進行建設,勢必會出現某些地方存在建設不夠的情況,而有些地方存在建設重復的情況,最終產生了大量的資源浪費,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長遠發展的要求。所以,需在規劃過程中,做好資源節約方面的工作。
2、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具體措施分析
為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必須做出合理的改變,堅持生態與建設和諧共存的理念,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完成國土空間開發。對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必須做到資源及環境承受力的評估,樹立生態價值觀,優化及綜合整治空間格局,以此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實現國土空間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總結起來,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措施如下:
2.1評估資源及環境承受能力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生態文明理念,認識到基于生態文明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是為了保證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也就是講,在國土空間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需要最大程度降低生態環境受到的破壞,甚至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下完成目標,保障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基于這一情況,需要嚴格做好資源及環境承載能力的評估,結合評估的結果對國土空間進行規劃,在發展社會經濟的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對于資源及環境承載能力的評估,可以從耕地資源、水資源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盡可能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將最低的一個評價結果作為依據,構建出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從而在資源及環境承載力的范圍內進行國土空間開發,防止出現國土空間開發強度過大的情況。
2.2樹立生態價值觀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中,要求工作人員主動適應時代發展,樹立生態價值觀,使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3]。首先,需要認識到單一化特征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影響,其主要是指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韌性及應對能力較低,需要加大對多樣性特點的關注。只有保證城市系統的多樣性,才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問題,比如產業結構的多樣性、城市功能的多樣性、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等等。同時,需要加大對包容性特點的關注,其主要是指城市內在的平衡性及關聯性,實現復合生態系統平衡。通過發揮生態價值觀的影響,對城市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要考慮到以下幾個要點:①城市建設與城市發展不能劃傷等號,解決城市建設單一化的問題,做好國土空間開發與保護的協調發展。②城市發展不等于經濟發展,認識到城市發展的內涵包括了生態、文化、社會等各方面。③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更關注往后的發展潛力。
2.3優化及綜合整治空間格局
在生態文明背景下,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必須掌握以下幾個注意事項:①修復生態環境,尤其是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在城市化建設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國土空間規劃出現了諸多問題,特別是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較嚴重,導致當地的生態環境更加脆弱,甚至影響到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基于這一情況,需要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針對脆弱的生態環境地區制定合理的環境修復措施。②優化生態功能區的布局及數量,使其能夠與主體功能區的功能進行有效互動,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得以實現。通過適當增加生態功能區,有利于降低經濟發展產生的環境壓力[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態文明背景下,傳統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無法滿足要求,需要充分了解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改進,構建出更符合現實需求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具體來講,國土空間規劃人員必須做到評估資源及環境承受力、樹立生態價值觀、優化及綜合整治空間格局,進一步使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更加合理及科學。
參考文獻:
[1]謝美嬌.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探析[J].安徽建筑,2020,27(10):185-186.
[2]章霞.基于生態文明背景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12):65.
[3]楊保軍,陳鵬,董珂,孫娟.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J].城市規劃學刊,2019(04):16-23.
[4]李相國.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N].吉林日報,2019-06-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