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針對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問題,采取實例分析的方法,展開具體的論述,提出優化安全管理的策略,共享給相關人員參考借鑒。根據課題與實踐經驗總結,堅持信息化管理思路,積極引入現代化技術手段,圍繞施工生產全過程做好嚴格的把控,對保障生產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具有學習價值。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實現與多個領域的緊密結合,創造了積極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領域,采用信息化技術,有利于實現可視化監控、數字化管理和精細化管控,提高對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控制水平,切實保障安全管理到位。
1、案例概述
以某公司為例,經過不斷地創新經營管理模式,中標合同額從2013年的5億發展到2020年的500億。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公司的主要經濟指標相比2013年實現大規模增長,合同額復合增長率超過100%,營業收入為之前的15倍,年利潤保持在幾個億的水平。公司屢次榮獲最具成長性單位和好班子等稱號,在三大風險防范方面取得不錯的成效,既沒有產生重大政治風險與經濟風險等,也沒有發生惡性質量安全事故和群體性事件,在安全生產風險防范與企業穩健發展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
2、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分析
2.1 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情況
2.1.1 創新輕量化應用
以往的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員白天收料和記賬,夜間需要加班加班錄入單據,面臨著上傳驗收照片與完善驗收單信息等多樣化挑戰等,工作難度較大。通過信息化建設,克服了很多工作難題,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為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現場把控提供支持。
例如,物資驗收系統的構建,實現物資數據的互聯互通。結合信息化管理需求,研發輕量化物資驗收平臺,實現全過程線上協同和閉環管理。
地磅自動化計量系統的構建,實現無人值守。從生產現場的管理分析,建立健全地磅自動化計量系統,對混凝土和鋼筋等實現全供應鏈的無人值守管理,可起到積極的作用。
2.1.2 啟用機器人
新時期,企業管理工作的開展,數據信息可發揮突出作用。啟用機器人,輔助數據信息的采集、匹配和核對等,既能夠為結算工作與其他工作提供支持,還能夠為生產安全管理提供支持。從安全生產管理角度分析,使用機器人,進行施工作業現場的巡視監督檢查,全面掌握生產作業現場的情況,采集數據信息,開展安全生產分析,掌握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提出改進與優化的措施,促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2.1.3 研發四庫一平臺
深度挖掘數據信息的價值,搭建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庫的研發,為物資管理和其他生產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持。在2020年疫情期間,自主研發員工健康情況上報系統,并且從上線應用到安全生產管理之間,支持公司3.8萬人的個人健康與復工復產等的信息采集與填報,形成相應的數據報表,為安全生產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提供有力支持。
2.2 信息化在安全管理的應用
構建智慧工地,促使信息化在安全管理方面落地。從系統的組成角度分析,包括智能采集層、通信層和基礎設施、數據層等,采用現代化云計算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形成云+端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者利用移動執法終端和升降機等產生的數據信息,集成到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勞務管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材料管理的智能化以及互聯網化。將系統采集的數據信息,經過安全認證服務器驗證之后,定期發送到遠程服務系統上存儲,并且相關管理單位與人員可利用系統獲得信息,實現對現場的動態化全面化監管。
智慧工地的功能模塊如下:(1)勞務實名制系統。一般來說,使用的勞務實名制系統,涉及到人員信息和項目信息以及黑名單等內容。安全生產管理方面,利用APP軟件為管理者提供監督管理支持,同時為監管部門提供便利。除此之外,按照監管部門部分管理系統還開發了投訴建議功能,為農民工投訴與建議提供便利,促使安全監督管理力量增強,切實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2)機械設備管理系統。建筑生產作業使用的機械設備,配置相應的傳感器與監測器,形成機械設備運行狀態的有效檢測,為安全管理提供支持與保障,促使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落實到位。除此之外,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資質進行核實,保障安全管理工作落實到位,最大程度上防范安全隱患與問題的出現,切實保證安全生產管理目標的實現。例如,塔吊安全監測系統。為設備配置風速傳感器、力矩傳感器以及高度傳感器等,通過采集司機身份和塔吊的運行情況,及時發現違規行為與其他不安全行為,為安全監督管理提供支持。除此之外,能夠及時預警設備保養,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3)視頻監控系統。在建筑生產工地配置監控裝置,構建視頻監控系統,動態采集生產現場的信息,例如視頻畫面,同時利用系統控制攝像頭,通過調整方向與變焦等方式,檢查生產作業現場人員安全買佩戴情況或者其他危險源,落實生產安全管理措施,防范安全事故的產生。(4)人員監測系統。建筑生產安全管理方面人員為重點管理對象,利用人員監測系統可發揮積極的作用。圖1為人員監測系統的架構圖。通過對人員身體情況和行為等進行監測,例如心率和血壓以及所在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帽等,能夠為安全管理提供支持。當出現安全事故后,幫助管理者及時了解現場人員和數量以及身體情況等,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防范重大事故的發生[1]。
2.3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果
從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角度分析,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促使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實現了管理的效益目標。自從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后,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大幅度下降,重大安全事故為0,切實保障了作業人員與機械設備的安全,促使安全管理工作高質量落實到位,獲得積極的效益[2]。
3、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策略
3.1 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目前來說,很多建筑施工企業都在積極搭建企業級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其中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系統為主要部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要站在企業生產經營與運行管理的角度,認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結合安全管理的需求,開發相應的功能模塊,促使安全生產工作高質量落實。通過進行系統功能的優化與完善,促使人員和機械設備等的安全管理能夠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安全管理效益目標的實現,發揮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價值,促使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精細化落實,實現企業效益目標,促進建筑施工企業持續化發展[3]。
3.2 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
從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發展現狀分析,涌現出大量的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夠促進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例如,AI智能監控識別技術。利用高清攝像頭,采集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視頻信息,對一部分攝像頭裝置布置AI算法,利用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進行信息采集與傳輸,經過數據的優化處理,存儲到中心機房的硬盤錄像機內。運用AI算法能夠實現智能化分析識別,實現智能化監控識別,掌握生產作業現場的情況,例如現場吸煙情況和安全帽佩戴情況等,為現場生產管理提供支持與保障,促使管理工作落實到位。企業方面要面向生產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發展與需求,積極加大建設的投入力度,引入更多的技術與設備,輔助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與落實,促使管理效益目標的實現[4]。
3.3 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應用,雖然能夠發揮極大的作用,促使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也無法完全依賴信息化技術,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還必須考慮信息化系統以及機器人的可靠性、人機協調匹配度,因此,施工企業仍然要注重做好生產現場的安全巡視檢查,掌握生產的情況,促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優化。根據管理需求,配置充足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力資源,負責生產現場的管控。采取信息化+人力資源的管理方式方法,促使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化落實到位,創造更多更高的價值[5]。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應用,能發揮積極的作用。文中結合實踐,分析了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化技術在安全生產管理的具體應用,提出推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策略。通過搭建完善的管理平臺,引入新技術與新方法,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周陳明.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應用的探究[J].城市建筑,2020,17(17):174-176.
[2]李志.信息化建設在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10):208-210.
[3]黃成.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的應用探究[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9(08):253.
[4]王揚龍.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應用研究[J].福建建筑,2018(11):85-88.
[5]高斌,陳振華,鐘志剛.信息化手段在水電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管理和水情預警上的應用[J].福建建材,2018(02):99-100.
作者簡介:
喻翩翩(1989.09-),女,漢,湖南婁底,中級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與安全監管,安全信息化系統應用,安全管理資料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