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我國高等院校都開設了專門的思政課程,但進行思政教育卻不能只存在于思政課程設計當中,在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也應滲透進思政教育內容。因此,高等院校應重視課程思政建設,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滲透到日常課程教學中。本文根據醫藥類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現狀提出了加強醫藥類院校課程思想政治建設的幾點策略,以期對促進醫藥類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進步有所幫助。
關鍵詞:疫情;醫藥類院校;課程思政
一、研究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 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近年來,全國刮起了“課程思政”的改革發展熱潮,然而我們很多專業課教師難以參與“課程思政”教學進行改革開放過程中,很難精準的把握自己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相融合的契合度。雖然可以將教育目標貫穿于每個教師的課堂,但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教學過程中突然夾雜著幾個思想政治教育片段,不僅缺乏說服力,反而影響了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需要,違背了“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初衷和目標。
(一)醫藥類專業課程教師思政課程意識薄弱
醫藥相關專業教師教學任務重,目前主要的教學形式依舊是用PPT課堂教學。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專業教師對所教授課程的專業內容有著深刻的理解,但缺乏收集和深入研究探討思政教育教學案例和素材的意識,致使醫藥課程進行專業教育和思政課程教育相脫節,沒有實現全員育人和全程育人。我們應該將思政課教師加入專業課程團隊,共同探索如何把思想價值引領到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全過程,探索如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醫藥專業課程多,知識量大,學習壓力大,導致學生忽視自己的思想政治學習和提高。課程思政不是作為一個新話題,但是在疫情發展形勢下,又賦予了課程思政教育更高的使命,對于我國醫藥類專業的學生的要求和社會影響是比較大的,后疫情時代我們怎樣進行加強醫藥專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顯得尤為重要。
2020年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在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生回信,肯定了廣大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奮勇拼搏的崇高精神,號召實習生們以此為榜樣。
二、研究價值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醫務人員作為“逆行者”,奔赴抗疫第一線,是人民健康的衛士;藥師作為科研骨干,創新藥物研發,藥學人員為疫情提供藥學服務。作為一名醫藥學生,任重道遠,崗位能力是關鍵,充分體現了課程思想政治建設在醫藥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疫情時代醫藥類專業學生的課程思政建設應該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密結合起來。要把德育工作作為中國醫藥類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首要內容, 將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教育和醫藥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建設一批有思想、有內容、有溫度的課程思政“金課”,逐步提高建設醫藥人文主義教育活動實踐基地,以此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廣大醫務工作者為榜樣教育問題學生,著力培養我們學生“珍愛生命、大醫精誠”的救死扶傷精神, 引導幫助學生將預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維護人民群眾心理健康服務作為一個自己的神圣職責。
三、研究對象
山東省民辦高校醫藥專業的學生,將課程思想政治的內涵有機地融入專業課程,增強專業自信心,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道德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
四、主要思想或觀點
分析當前疫情及疫情后的情況,關注社會熱點,鼓勵教師結合自身專業課程挖掘思政案例,提取相關思政元素。
(一)在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目標中體現價值導向,在教學的內容中融入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核心價值觀。
(二)在醫藥專業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敬業精神。
(三)在醫藥專業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國家責任和倫理責任。
五、研究內容框架
第一,在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中體現價值導向,在教學內容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在專業課程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內涵,有機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我們打開中華民族文明寶庫的鑰匙。[1]中醫藥發展歷史文化悠久,在中華傳統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中為本民族的健康生活繁衍過程中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疫情期間,中醫藥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將課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中醫教學,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中醫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增強專業自信
中醫是傳統知識創新的優勢領域,源于中醫對人類生命現象的系統觀察和臨床經驗的升華,與時俱進,有效引導人們為保健、疾病防治等做出貢獻,中醫治療慢性病、病毒性疾病、代謝病等,都顯示出創新的優勢。在中華民族文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醫藥企業參與社會各類具有重大疫情防治工作,有著成功的經驗和效果,有建議將中醫藥納入研究我國政府公共安全衛生突發事件臨床救治服務體系。
在藥理學和藥學相關課程中,例如講述藥物的作用機制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現代熱門的研究方法去研究藥物的作用機制,進一步提高開發和利用,讓民族發展特色藥物在國際上擁有一席之地,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專業理論自信。
(三)把愛國主義精神融入醫藥專業課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將藥品專利與“仿制藥”聯系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有關中國目前自主研發的新藥的信息,例如中國企業研發的第一種抗癌藥“伏喹替尼” ,推動國產抗癌藥從“仿制”到“原創”;例如氯喹磷酸酯在疫情期間“老藥新用”,對新冠肺炎有療效等。激發學生通過努力提高學習、奮發向上的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鼓勵其進行企業自主管理創新,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家新藥研發與藥物分析研究。[2]
第二,在醫藥專業教育中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奉獻精神
科學精神以求真務實為原則,以實踐為基礎,以創新為靈魂,是我們獲取科學知識、正確評價科技成果的前提,也是現代社會人應具備的重要素質。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等成功事例,全是經過了無數次艱苦卓絕的實驗才獲得的優秀成果。疫情形勢下,廣大科研人員也是不畏艱辛研究藥物疫苗、試劑檢測等一線需求。我們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介紹科學家的優秀事跡,引導培養學生建立鍥而不舍、追求真理、實踐出真知的科學研究探索的中國精神。
再如,利用神農嘗百草、李時珍不畏艱苦撰寫《本草綱目》、華佗、張仲景辨證施治鉆研醫術等典型例子引導學生敢于拋棄故步自封的觀點,積極培養高瞻遠矚、超越前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第三,在醫藥專業教學中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倫理責任和國家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人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自律意識和人格品質,應當對他人和社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履行義務和使命。疫情期間,涌現出的抗疫戰士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陳薇院士,張伯禮院士,李文亮醫生…… 還有千千萬萬個無名英雄。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我們要教育學生以抗疫一線的英雄為榜樣,認清自身的社會地位,積極勇敢地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四,提高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醫藥相關專業教師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積極拓寬醫藥相關學科的視野,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同時,在堅持本學科專業本位不變的同時,強化和引導協同意識,與思政教師保持互動溝通聯系,針對課程思政實踐活動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問題進行分析交流,取長補短,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工作水平。專業教師應具備從社會熱點問題引發專業相關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的自我修養和素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六、研究重點難點
重點:疫情對課程思政的影響與建設發展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教育方式,如何讓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參與和實踐,著重自我學習體驗和感悟。
難點:疫情時代醫藥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效果的體現。
七、突破點
(一)在研究“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疫情和疫情后的形勢,結合課程的特點,做好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設計,找到“潤物消聲”的整合設計點,突出專業課的“思想政治要素” ,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有效參與,促進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整合。
(二)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黃金課程”的基礎上,逐步成為醫藥人文教育的實踐基地。
(三)總結工作經驗,逐步進行推廣活動課程思政在其他民辦醫藥類高校教師專業課程中的建設與應用,使醫藥類專業教學課程承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和功能。
參考文獻:
[1]蘇志恒,鄭華.基于“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藥學專業課程思政實現路徑——以廣西醫科大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6):19-21
[2] 韋尹淇,王朋朋,黃雪玲.“大思政”格局下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現狀[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9,(09):1-3
作者簡介:劉玉芹(1983.02-),女,漢族,山東蓬萊人,講師,本科,主要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藥理學教學。
*基金項目:(MJ202045 ? 山東省民辦教育協會科研課題《疫情影響下的醫藥類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