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玉芳
摘 ?要: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予以關注并實施,素養的內容主要還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掘以及科學探索能力的引導。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構建核心素養理論,可以使教師不斷地反思并提高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中學生物教學的長效發展。構建中學生物教學核心素養理論并將之付諸實踐,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在中學生物課堂中體現并且落實教學核心素養,是生物教師們要探究和尋求的路徑。
關鍵詞:初中;生物;核心素養;教學;滲透策略
一、構建中學生物教學核心素養理論的現實意義
構建中學生物教學核心素養理論的研究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很多中學生物老師采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除此之外還要加深實驗的深度以挖掘學生的深層理解能力,拓展生物學研究視野。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中學生物教學進行核心素養的構建,能充分調動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的缺失是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輸。教師為了全面系統地對知識點進行講解,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授課邏輯貫穿整節課始終,自然會減少與學生的互動環節。那么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上課過程的單一化,不會主動對教學內容提出疑問,完全喪失了對生物學科的探究興趣。所以,以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的課堂,首要考慮對課堂結構進行新的規劃。
(二)培養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學實踐表明,傳統教學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對學生個體差異的了解,因此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教學中心的課堂,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并積極參與課堂的每一個環節。在參與過程中,教師有了很好的機會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適合的學習計劃,還能挖掘出學生的潛在研究能力,對具備生物學研究深度的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培養,從而讓每一個有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最高效地完成生物學科的學習。
1.3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團隊意識的有意培養,可以大大增強對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提升。在課堂實驗中讓學生組成團隊,大家在團隊執行團隊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無形中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思路,讓學生養成從小就協同合作完成事業的集體觀念。中學生物教師全面講授生物學科知識點,讓學生建立生物知識點之間的邏輯,再深層次地獲得研究能力,是在教學實踐中培養核心素養的最好途徑。
二、構建中學生物教學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社會責任素養的滲透
人類獲取知識的目的在于更加科學地指導生產生活,促進社會更好地發展,初中生物教學工作亦是如此。因此,初中生物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應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思想認識加以針對性引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使其通過正確的應用所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講解生物知識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可通過列舉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是一把雙刃劍,在應用的過程中應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倫理,尤其應樹立為人類造福的態度與價值觀,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加以應用。另一方面,為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態意識并付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圍繞所學布置相關的實踐任務,要求其利用周末調查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并總結調查結論,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給出可行的參考意見等。如此,學生既能進一步鞏固所學,激發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又能很好地提升其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為學生布置調查附近池塘生態系統的實踐任務,并要求其根據調查結果,運用所學提出改善池塘生態環境的方案。學生經過調查發現,池塘生態系統中存在多條食物鏈,如“植物→蝦→小魚→黑魚”等。同時,學生經過調查發現,池塘受到一定程度的人類垃圾污染,這顯然其不利于池塘中各種生物的生長,會破壞池塘生態系統的平衡。大部分學生經過思考都認為,應做好池塘中垃圾的打撈工作,并做好池塘環境的管理。
(二)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構建中學生物教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因素之一。傳統教學方式影響下,教師為了在課堂上多給學生灌輸一些內容,通常都會爭分奪秒地直接講授生物知識。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反而喪失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絕好機會。所以說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安排課前預習的內容,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有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個生物實驗《制作米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制作米酒的方法和過程。實驗器材是酒曲、糯米以及相關廚房蒸具,實驗過程書上都做了詳細的步驟說明。學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自己動手理解實驗內容,然后再思考出現這種實驗現象的深層原因,帶著問題進行下一次的課堂學習,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因此類似這種富有生活氣息的實驗,完全可以在課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實驗中思考知識點背后的科學現象,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態度,為今后更高效地學習生物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充分利用概念圖,使概念知識系統化
概念圖是指將一組相關概念用線條和文字連接成圖形,直觀而形象地表達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1]。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使原來混亂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機械的知識靈活化。畫概念圖要循序漸進,因而教師不能對學生要求太高。例如,在教學完“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一節后,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練習中的生態系統概念圖,讓學生填寫;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嘗試畫出整節內容的概念圖;在復習課上,則可以引導學生畫出“了解生物圈”這一章的概念圖。這樣,學生對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對知識進行全面鞏固,使知識系統化。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個人無法完成,可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師可以進行點評和補充。教師運用概念圖進行教學,能更直觀地呈現教學內容,便于學生了解概念間的關系,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也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交流。
三、結束語
核心素養理論的構建和培養,樹立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態度,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了他們的知識范圍,為將來學生終生科學研究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高效地達成了中學生物課程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杰檳.淺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6):65-66.
[2]孫建華.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散文百家,2019(06):110.
[3]李吉花.淺談核心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