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韜
摘 ?要: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交互式教學已經成為了其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本文主要分析“互聯網+”視域下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交互式教學設計,從而為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的高效開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藝術設計;交互式;教學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種高新技術的迭代更新推動著設計領域信息化、現代化的高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設計平臺以及各類傳感器迅速普及,“數據大爆炸”的信息時代開啟了設計師嶄新的生活。目前我們正處于設計的感知智能階段。借助數學建模和基于大數據的深度學習等方法對人類感知能力進行模擬再設計。設計行業對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傳統設計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當前設計信息大爆炸帶來的設計變革需求,教學模式的弊端日漸凸顯。鑒于此,高職院校在開展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加強其日常教學與互聯網環境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效結合,并切實關注當前的教學改革趨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一、改變教師教學觀念,構建“互聯網+課堂”交互模式
高職藝術類課程的實踐性相對較強,因而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有著較高層次的要求。所以,老師可利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構建“互聯網+技能競賽”的教學模式,并不斷更新高職藝術設計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為該課程的高效開展奠定夯實的基礎[1]。在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開展技能競賽,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也逐漸多元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以及活頁式教材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日常教學已經不在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教室之中,網上直播以及專家教學視頻均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這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興趣,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加專業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比如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在開展藝術設計類課程《手機微電影制作》的教學實踐中,就科學合理地應用了活頁式教材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需求,將課程內容的知識點進行了有效分解,使得各個知識點之間能夠形成層層遞進的關系,同時將網絡平臺上的圖片、視頻以及測試題與教材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并通過二維碼的形式進行調取應用,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職業技能大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切實優化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互聯網+自學”交互能力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在課堂上占據著絕對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聆聽者和接受者,學生與老師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動,并且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這對學生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培養學生良好的“互聯網+”自主學習能力,成為了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任務之一。因此老師在開展高職藝術類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要結合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互聯網+”教學實踐,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設計平臺以及各類傳感器及時獲取學生學習興趣點和疲倦點位置,將課堂實施成效和效果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掛鉤,有效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規劃,來不斷優化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新穎性和開放性,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日常教學之中。比如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在開展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藝術導論》的教學實踐中,就會根據當前的教學實際開展課堂競賽、階段匯報等形式的課堂任務項目,深入分析學生們提供的設計作品,并對其中的優秀作品進行表揚鼓勵,對作品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從而在校園范圍內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大職場”藝術設計氛圍,為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高效開展和學生興趣激發奠定夯實的基礎[2]。
三、加強企業交流合作,健全“互聯網+企業”交互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實現“三教改革”的重要手段和突破點,同時也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和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校企合作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這對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高效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并與各大藝術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將企業通過“互聯網+”從人才培養方案、課堂思政建設、活頁式教材研發、課堂混合式教學等各個角度切入進入課堂,使學生對藝術設計類課程的行業適應性的內在魅力有更為清晰明確的認識和定位,從而進一步優化學生參與日常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河南經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商業插圖》就通過當前先進的網絡環境和信息技術,使學生們深入調查當前市場的切實需求,并引導學生們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設計出優秀的設計作品,并將這些設計作品運用到企業的日常運營過程中,從而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切實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同時也有效縮短學生日常學習與日后工作之間的距離[3]。
四、結語
“互聯網+”技術在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合理運用,對優化其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大有裨益,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因此老師在開展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內在優勢,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來源,優化當前的教學環境,從而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優質的課程體驗。
參考文獻:
[1]張國強.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9,16(S1):96-99.
[2]陳燁,金蕾.“互聯網+”視域下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交互式教學設計研究[J].長江叢刊,2019(30):16-17.
[3]王京湖.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有效教學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7):135.
本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智能+時代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應用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20YB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