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美瓊
摘 ?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為學生打好思維“體操”的基本功。在知識點教學之外,要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應關注習題重置與拓展延伸。一是在難點處、易混處對比,加強認知與理解;二是以多變的題型,有效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錘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關鍵詞:習題重置;拓展;思維能力
《課程標準》要求落實數學思考目標,"深度學習"的特征之一也是向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數學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有些習題凸顯了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數學技能的形成,弱化了數學思維的培養和學習素養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習題拓展,不斷挖掘習題的教學價值,使習題促進知識結構形成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解題要求重置,拓展“一題多用”
數學習題的關聯性很強,教師要善于以一道題或一個知識點作拓展,讓學生在數學探究過程中從整體上構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引發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認識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一)一題多解。教學中,挖掘一道題的教學價值,拓展巧用“一題多解”,在挑戰中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深刻性,提升思維品質。如六年級有這樣一道題:某機械廠要加工一批零件,前3小時加工了20%,照這樣的計算,加工完這批零件需要多少時間?
練習時,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經過思考討論,出現以下解法:
3÷20%-3=12(天)(歸總方法)
1÷(20%÷3)-3=12(天)(歸一方法)
[(1-20%)÷20%]×3=12或3×(1÷20%)-3=12(倍比方法)
(1-20%)∶3=20%∶x,(比例的方法)
教師要求學生用多種解法,目的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不同的方法,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最大限度讓學生的思維發散,拓寬他們的思維領域。
又如教學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后,教材有這樣的題目:已知紅領巾的底和高,求面積。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數學思考,可以改變題目要求,改編拓展成:“同桌合作,自主測量紅領巾的底和高再計算出面積。比比看,誰的方法多”。學生在測量計算中出現算法多樣化,達到拓展思維的目的。方法一:直尺測量,得出底和高再用公式計算。方法二:把紅領巾的三個角往中心對折,重合成一個兩層的長方形,量出長和寬再求面積。方法三:把紅領巾展開,沿高對折、重合,形成兩層的直角三角形,測出底和高再計算。在這個探究過程,學生興致高昂,交流積極,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二)一題多問。教師要精心設計習題,及時引導學生有序思維,逐步總結解題策略方法,促進學習經驗的正遷移,感悟習題包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升自身數學素養。
在《平面圖形面積復習》的練習中,可進行拓展延伸:要做一個長40厘米,寬30厘米,高20厘米的長方體紙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皮?當學生算出需要紙皮的面積就是求6個面的面積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哪種情況是求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緊接著再追問:如果去掉一個底面,是求哪幾個面的面積?大多用來表示生活中的哪些情況?如果再去掉2個面?去掉3個面?去掉4個面?去掉5個面呢?
整個教學過程,從完成課本基本習題(求6個面面積)為起點,不斷拓展延伸,逐漸過渡到求5個面(粉刷教室、抽屜等),4個面(通風管、煙囪),甚至是求一個面面積(占地面積或教室地面鋪磚等),學生的思維得到完整架構,同時也強化“用數學”的意識。
二、題目條件重置,拓展“一干多枝”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關鍵是掌握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對變換條件、變換問題等多角度、多方面的重置探索,注重從“變化”中抓住要點,梳理和明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拓寬學生思考的廣度。
如在運算定律單元,乘法分配律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像"35×99+35"這類題目,學生分辨不清,難以判斷是否能用乘法分配律。對此,有經驗的老師會在學習乘法分配律的簡便計算后,設置以下題組:
(1)1156+98156—98
(2)47+101 ? 47×101 ? 47×101-47
(3)25×(40×4) 25×(40+4)
(4)47+99 ? 47×99 ? 47×99+47
教學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看似相像,實則不同的簡便計算,借助對比辨析,從算理到算法,從思維過程到運算定律的使用,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明晰同一種運算定律運用的相同之處,不同運算定律運用的差異之處, 從而構建簡便計算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三、方法應用重置,拓展“一專多能”
同一數學模型,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應用潛力,進行有效重置,讓學生筑牢構建數學模型的基礎,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的例題:6個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8個點呢?想一想,n個點能連多少條線段?
教師先啟發學生用化繁為簡的方法,探究規律:1+2+3+4+5+……+(n-2)+(n-1)。接下來,教師要將此題進行有效重置,依次呈現:
(一)數角問題:經過一點的兩條射線組成一個角,經過一點的5條線段可以組成幾個角?n 條呢?
(二)握手問題:每兩個人見面都要握手,那么8個人總共要握幾次手?n 個人呢?
(三)數線段問題:在線段AB上共有7個點(含端點),問線段AB上共有幾條線段?n個點呢?
這樣拓展延伸,依托“以點連線段問題”為統領,把“數角問題,數線段問題,握手問題,切餅問題,單循環問題,多邊形對角問題……”這一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幫助學生牢固建立起來,達到“做一題”而“通一類”的目的,促進學生形成一種結構化的思維。
有效的習題拓展,可以讓知識得到升華,讓技能得以形成,讓思維得到發展,讓素養得到提升。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關注習題拓展,始終圍繞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這個中心目標,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顧筱巒.智慧數學.在練習中思辨真偽[J].教育界,2019.
[2]汪東興.小學畢業班數學總復習的例題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