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映雪
摘 ?要:教育事業自古以來都是必不可少的,從古代的科舉制到現如今的高考制度都為國家選拔了無數的人才,促使更多崗位選擇能力相當的人,對沒有真才實學、不求上進的人進行淘汰,也讓社會、時代的競爭更加公平。高等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關鍵階段,高考制度也是學生對將來生活選擇的一個轉折點,如何讓高等教育的發揮最大的作用,是每個學校、教育機構應該研究的問題,本文就理科課程實驗階段存在問題并如何解決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等教育;理科課程;實驗教學;問題;解析
在高等教育的教學中,理科類科目教育占主導部分,大多數的學生在科目的選擇上,更偏重于理科,因為在進入大學時,很多專業都是離不開理科的應用,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不怕”,從而可以看出,理科學習的重要性。雖然它是很重要的一類學科,但就因為它的重要,所以學習起來才有相應的難度,有理科本身存在的難度,還有為了選拔人才而特意設定的難度,理科課程需要轉變傳統教學方法,用實驗教學找出更適合的學習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新課程出現的問題
(一)農村難適應新課程改革
高等教育的教學是學生時代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理科類學科對學生而言,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這不僅源自于理科本身存在的性質,還來自于老師的傳授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理科的學習都是理解性學習,而很多學校存在著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傳統教學方式通常是老師在講授,學生來完成任務,這種學習方式對很多文科類學科都已經不再適用,更何況理科課程。因此,新課程的出現很大一方面受過去的教育方式、教學理念約束,尤其是對于設備不夠完善、環境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實驗課程的實施很有難度。除此之外,實驗課程的學習需要老師教授的課程和多媒體相結合,這對很多農村地區的學校來說,是一個難以克服的經濟問題,這些硬件設備是實驗教學的教學基礎,甚至有的學校連電腦都沒有幾臺,更無法為學生提供更高端的教學設備,因此,想要實現全面的實驗課程就要先保證學校的設備能否跟得上[1]。
(二)老師教學理念過于傳統
高等學校的學生與小學生不同,老師對學生的教學理念應當適當的轉變,他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認清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時老師的評價應該更注重綜合評價,而不是表揚或批評,例如: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讓學生讀課文的目的不再是有無感情,抑揚頓挫,那只是小學生的要求,對高等學校的學生要求那就要要求吐字清晰,是否流暢,就可以看出他有沒有預習。同樣的,理科類學科這一樣,例如,有一些數學公式都是很簡單的,老師在教授時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公式并運用,小學生的教學還得達到這個標準,對這些難度不大的公式,通過自己所學知識可以證明出來的,就要求學生證明,自己認真證明出來的公式才更有成就感,才能印象深刻,通過證明過程中總結出公式的來歷,才能學會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另外就是評價,對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的學生,在證明時肯定要容易一些,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就要求學生量力而行,在比之前的自己有進步就好,公式的應用就已經是學生的要求,要求證明公式就是拓展內容,對有思路卻沒證明出來的學生,這時就發揮評價的作用,不用去責備和表揚,只是對他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指導中證明出來的自豪感,要強于直接傳授,對他本身來說也是一種偌大的鼓勵。老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想讓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老師要先轉變教育觀念[2]。
(三)課程難度大
很多學生在每一次跨越式的升級時都會產生巨大的困難,難以適應。例如,小學生升中學生時,小學階段每天自己掌握的娛樂時間相當多,上午幾節課,中午很長時間休息,下午也很短時間的課,進入初中后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天滿了外,還有晚自習,晚自習的時候通常都是在家玩的時候,不僅學習上有壓力,生活上也有壓力,進入初中后通常都是寄宿學校,這雙重壓力會讓很多學生難以承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課程難度大,老師還有教學任務給學生一定的壓力,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這一教育模式的存在,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有很大難度,實驗課程在這種固定的教育模式下很難改變現狀,讓學生有質的改變。
二、實驗教學改善的方法措施
實驗教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學模式、教學理念的改變,讓學生對理科類課程有一個嶄新的認識,重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積極性,但是,這種好的教學方式需要一些必備的條件,例如,對很多農村地區或者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加強教育投資,盡量多建一些多媒體教室,即使達不到每個班級都有,也可以讓學生流動學習,都體驗一下,如果這種教學方式可行,效果顯著,加大教育工作支持,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除此之外,學校要給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輕松學習,不把學習當做一項任務,師生協力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好,實現實驗教學全面展開[3]。
結語:綜上所述,理科對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學科。分數的差距、人才的分層往往取決于此,開展實驗教學方法將會為學生學習提供很大幫助,國之大業,疏忽不得。為了為祖國培養一代優秀的接班人,加強學校管理,深入了解學生學習中和生活中的問題,是每個學校應盡的責任。樹立正確教學理念,總結學生反饋的問題是每個老師的職責。實驗教學方法仍處試驗階段,需師生學校共同努力,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別敦榮. 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基本邏輯[J]. 中國高教研究,2016(03):31-42.
[2]史靜寰,葉之紅,胡建華,徐小洲,楊頡,李立國,劉永貴,康凱,王小梅,高曉杰,許燾,瞿振元.走向2030:中國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之路[J].中國高教研究,2017(05):1-14.
[3]鄔大光,王旭輝.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研究若干問題述評[J]. 教育研究,2015,36(05):73-8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