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摘 要:在小學體育競爭游戲中設置附加分是為了有利于課堂的組織,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態度與合作精神,也是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策略。加分一般針對團隊氛圍、進取精神與課堂紀律來進行設置,做到適心、適度與適時。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附加分;團隊氛圍
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游戲將一些體育項目變得情境化與規則化,它充分利用了小學生的好勝心,最終以活動結果作為判斷勝負的依據,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然而在現實教學中,筆者也發現了不少意外,比如在《蝸牛爬行》游戲中,教師要求學生兩人組成一個“蝸牛”每組兩個人合力向前爬行,乙在甲背上仰面朝天保持好平衡不掉地,哪組能爬到終點即為成功。然后在比賽到最后時,跑在最前邊那組背上的學生,對著遠遠落后的最末一個小組的學生發出嘲笑:“快來追我呀,來追我呀。”然后又開始和他伙伴玩起了搔癢癢,他的伙伴本來就爬得很吃力,這一搔就氣得把化摔了下來。
面對游戲組織過程中的類似這類情況,體育教師該怎么處理呢?聽之任之肯定不行,一般性的提醒與教育也不會有效果,而嚴厲地呵責則只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怎么辦呢?筆者經過不斷的斟酌與改進,實施了附加評分的策略,并由此促進了課堂游戲的組織,增加了學生之間的協作性。
一、附加分策略的實施辦法
附加分的實施是在游戲競爭純規則的基礎上對游戲名次的一次帶有意外性與合理性的再調整。附加分必須建立在本來原游戲成績的基礎之上。比如對原游戲成績進行計分A組獲得4分,B組為3分,C組為2分,D組為1分,排名為:A-B-C-D。假如游戲過程中A組出現了嚴重的違反課堂紀律或者傷害同學情感之類的行為,照理應扣3分,但實際操作中會對另三組分別作加1分處理;再假如D組中有位學生的游戲表現特別感人,在大家認可的情況下作應加3分處理,此時最終的得分為A組4分不變,B組4分,C組3分,D組5分。也就是名次變為:D-A、B—C。
二、附加分策略的實施路徑
1.針對組織紀律性設置附加分
組織體育游戲雖然是學生的最愛,但課堂秩序的維持卻往往是大部分教師感覺頭痛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學生雖然沒有違反教師制定的游戲細規則,但他的某此意外行為完全違反了合作共贏或者善意競爭的基本精神,是一種非杜絕不可的行為,而且這種行為的杜絕對其它游戲與整個體育課堂也能形成一種制度與規范。
比如上述事件B中的搔癢癢行為,當事學生是出于好奇所為,本身并無惡意,但他在游戲中是被合作者馱于背上,此時的搔癢行為極易引發“翻車”,甚至釀成骨折類傷害故事,更何況這也是對“蝸牛”出力的極大的不尊重,意外發生以后即使沒有導致嚴重事故,教師也要馬上補救并給以懲罰,但懲罰不是必須呵斥,而是態嚴肅地指出問題所在,并給以其它組各加一分處理,讓沒有得到加分組的學生對危險行為產生排擠心理,讓全體學生得到教育與引導。
2.為弘揚體育精神設置附加分
在體育游戲競爭中,往往有類似“龜兔賽跑”的情形,即落后的一組有不離不棄的精神,但有時努力的“烏龜”還是會敗下陣來,甚至最終只拿到最后一名,由此這一組士氣可能受到打擊,有的學生就會想著如何下次分到好的小組,或者如何投機取巧。在這種情況下,設置體育精神附加分就非常必要。
比如在《障礙接力》比賽中,成績依次是D組4分、A組3分、B組2分、C組1分,但是C組有位學生在比賽中摔跤了,但她很快爬起來,咬緊牙關竭盡全力完成比賽,于是教師給C組加了3分,最終結果C、D并列第一名。
3.圍繞團隊氛圍設置附加分
合作意識是新一代人才的必備品質,體育游戲是學生學會合作的重要渠道。記得在一次“單腳跳接力”游戲中,A 組由于有一位學生能力極差,他出發時他們小組處于還領先位置,但很快他們組落到了第三名,盡管他沒有放棄,但最后A組還是落到最后一名。這一場結束后,其它組員上前這們學生還是進行鼓勵:“沒事的,下一場我們再加油吧!”、“等下場比賽,你跑第一,最后由我來”,所有組員還互相擊掌以示鼓勵。老師也被他們感動了,由此使給他們組加了2分,他們組最終位于并列第2名。
三、實施附加分策略的注意事項
盡管游戲附加分的設置是基于教師的良好愿望,但是稍有不慎,也發生一些不愉快,甚至讓課堂走向教學的反而,為此,筆者認為須注意以下三點:
1.適心附加——可信服眾
教師必須核定事實,防止產生對課堂行為的誤判與錯加分。另外,加分前要了解大家的心愿,如果有些行為確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那加分就不會有多大歧義。另外,對于存在問題小組的懲罰是以對其它小組加分來轉化的,但同樣要使該小組的學生認識到存在問題為基礎,不能強行裹挾學生的意愿。
2.適度附加——點到為止
由于針對某小組的附加分是一種臨時性的外加,這往往會引來其它組的異議,所以此類加分在可信服眾的前提下,還要做到適可而止,以錦上添花為目的,不能作過多的細究,更不能由此去作過多挖根刨底。畢竟教師的目光有限,其它很多良好的行為可能沒有被教師所關注到,如此由此引發課堂爭論點,甚至引發學生間的矛盾那就會適得其反。在有一定爭議的情況下,設立并列第一名也是一種方法,比如A組獲游戲成績第一名,B組獲綜合評價第一名,C組獲得精神風尚第一名,D組獲得第二名。
3.適時附加——意外驚喜
附加分的設置具有意外性,所以事不能跟學生講得過于明白,否則學生會迎合這種分數而搞表面化。如果下次同類游戲中,學生可能發生大規模的同類行為以求加分,此時可以忽略這種行為,而針對另一特殊的行為進行再次加分,讓全體學生根本猜不到教師的加分動向。另外,附加分不能每次必設,要讓學生有挑戰欲與撲朔迷離之感,有助于學生愛上體育課。
綜上可見,附加分的設置是基于課堂評價中的某些因素難以客觀地用數據來衡量而推出的偶然性行為,是對傳統以分數、名次為中心的評價方式的一種改進,重點針對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種評價方法主要指向游戲過程而不是游戲結果,是優化師生關系、矯正不良課堂行為、實現學生體育學習核心素養提升的一種有效評價策略。
參考文獻:
[1]魏鵬飛.新課程理念與體育教學多元化評價模式[J].遼寧教育 研究,2016(3).
[2]孫曉東,孫璞. 終身體育視角下青少年健身鍛煉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教學與管理.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