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巧萍
摘 ?要:高中歷史作為高中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歷史的學習是困難的,需要掌握眾多歷史事件,讀懂晦澀難懂的歷史材料,導致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望而卻步。同時,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自己平時的積累,才可以在考試中游刃有余。所以,學生平時解題能力的訓練十分重要,本文就學生解題能力的探索做了詳細的討論。
關鍵詞:高中歷史;解題能力;材料題;基礎知識
歷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重要的是通過歷史的學習,我們可以了解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發(fā)展歷程,了解燦爛的人類文明是怎樣形成的,從歷史的學習中感受到古人智慧,能夠做到以史為鑒,明確自己人生的方向,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感。以材料題為例,近年來,材料題成為歷史學科的重要考察方向,其難度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證。所以,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材料解題能力,因此,教師應當以歷史學科的培養(yǎng)要求和目標為核心,促進學生形成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以及家國情懷這五個方面核心素養(yǎng)意識,只有站在這個高度去思考問題,才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從,從而提高自己的歷史成績。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教師應當在掌握目前高考歷史命題的背景下,采取相應的措施,鼓勵學生從小知識點進行切入,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對歷史命題進入深層次分析,從而得出高概括的結論。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學生的解體能力,從而全面提高核心學科素養(yǎng)。
一、關于提升高中生歷史解題能力的探索
(一)在知識強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解題能力。高考考察的重點都是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因此,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于解題來說十分重要。而在高考《歷史考綱》中也明確指出,“史實的考查,永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所以作為高中歷史教師,采用何種形式幫助學生鞏固其基礎知識是學生提高解題能力的關鍵所在。測驗、講解、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可以采用課前小考、課堂精講、課后多練的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其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其基本功。同時,在每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之后,也要采用“一步一回頭”的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歸納,將學習的重點、難點以及階段特征歸納出來,然后進行知識的內化,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歸納,掌握大事件和時代人物,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段段清”也是歷史學習中必要環(huán)節(jié),比如,在進行測驗的時候,遇到不會的知識點,需要進行再次學習,直到真正掌握,不可以將得到答案作為目標,要回到課文和教材本身,找到疑惑點,再次進行測試。這有這樣,問題才不會越堆越多。
(二)深挖教材,提高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能力。歷史教材呈現歷史事件并不全面,這是由于歷史本身特點決定的。歷史教材中的大事件往往只是歷史的一部分,還有很多隱形的知識,書中并沒有進行詳細的介紹。但是這些隱形的知識也是歷史解題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隱形、圖片、史料、課后思考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當重視隱形知識的學習,教師不僅要查找資料補充相關的背景和知識,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后查找更多的資料進行補充。通過對教材進行深挖,學生可以掌握課本上的基本信息和規(guī)律,還可以擴寬自身的知識面,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從而促進自己解題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候,這個“新”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教材中沒有涉及到。此外,新民主主義的開始和結束,同其他時期的節(jié)點,也是需要學生進行歸納的。還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葉挺擔任新四軍的軍長,他是否參加了南方八省游擊戰(zhàn),教材也沒有涉及。這些問題都屬于隱形知識,需要學生進行掌握。
在課外知識的補充上,比如中英《南京條約》的五口通商問題,僅僅只是因為地理因素嗎?在那個時代,還存在什么其他因素呢?如果學生能夠對教材進行深挖,去了解更多關于歷史事件的信息,就可以更加了解時代的特征。而在面臨同樣的歷史問題時,解題也有游刃有余了。
(三)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中提高解題能力。興趣,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教育應當走向現代化的腳步,符合現代化學生的需求。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歷史教師要將常規(guī)的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避免單一的教學形式。除了教材之外,還可以播放視頻給學生,比如我國優(yōu)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就是很好的歷史教材。
課堂氛圍的活躍性也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毫無新意,學生聽課只想睡覺,這樣的課堂死氣沉沉,如何能叫學生提起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當借鑒一些關于講述歷史事件的節(jié)目,學習主持人是如何講一個歷史事件的。
歷史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在觀展的過程中,給學生講述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的興趣。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之后,解題自然也成為了一件易事。學生也會逐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四)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同時,提高解題能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人才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改變傳統(tǒng)的答題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質疑,布置開發(fā)性的題目給學生思考,開闊學生的思維。歷史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科,而新思想、新觀點會給考官煥然一新的感覺。同時,學生還需要具備以史為鑒的能力,如何從歷史事件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得到對于人生、社會的啟示,是歷史學科的重要培養(yǎng)目標之一。因此,解題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思考。
二、總結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其解題能力是我們進行歷史教學的根本,這有助于學生將來邁出校門后應用于實際生活,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在成長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洪霞.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8(30):81.
[2]吳愛平.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材料題解題能力培養(yǎng)探究[J].學苑教育,2019(01):20-21.
[3]洪梅.怎樣提高高中歷史解題技能[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17(Z1):29-31.
[4]李倩.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試題的解題技能[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17(04):38-40.